一、《电子商务》的性质和培养目标
《电子商务》是电子商务专业的一门职业能力核心课(必修课),是学生在学习了《管理学》、《电子商务实务》等课程后,职业能力提高和拓展所必需的学习领域课程。电子商务与企业物流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有了电子商务作为技术平台支持,物流才可以与商流、信息流、资金流在更广阔、更快捷、更高效的方式下运行;有了现代化的物流运作模式支持,电子商务所具有的优势才能得到有效的发挥,电子商务才能得到有效地发展。本课程通过电子商务与物流整合、电子商务中常用的物流技术应用、电子商务环境中的物流模式分析、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供应链物流优化、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料采购与库存控制、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生产物流管理、电子商务的物流配送设计、电子商务物流业务管理、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信息管理,9个学习情境设计,培养学生在实现电子商务与企业物流整合过程中的分析、设计、优化能力。
二、电子商务教学中融合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一)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决定开展课程思政高职院校电子商务运营实务专业主要培养的是从事电子商务运营业务等高素质专业技能型人才,学生在实践工作中面对各行各业的客商,其中不乏境外客商,这就更加要求从业人员必须拥有坚定的政治动向、优良的思想素质及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因此,课程思政教育是关键,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把职业道德及素养等融入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为国家培养德技兼备的电子商务运营人才。
(二)课程内容决定开展思政教育电子商务运营实务课程包含的课程思政元素丰富,如电子商务运营平台概述阶段,通过介绍各个角色,比如厂家、商家、消费者、银行、物流、外贸等角色在电子商务活动中各自的重心内容及相互间的贸易流程,通过电子商务运营实操系统真实模拟上述角色,参与到实际电商运营活动中,遇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切实的实践环节,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提升学生的自身责任感和成就感;在电商产品发布及完善环节,学生能够针对自身网站或店铺进行设计,依据数据分析对产品进行优化完善,能够加强审美能力,有助于养成精益求精的工作品格;在电商产品推广环节,通过解析新型冠状病毒对电商营销影响案例,培养学生创新、发展的新思维等。总而言之,在课程教学过程和设计中如何更好地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值得深入研究[1]。
(三)专业教师素质决定开展思政教育的可行性专业教师的教学思维能够很大程度影响课程思政实施的最终效果。高职电子商务运营专业课的教师大多思想政治觉悟较高,拥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实践能力较强,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元化的教育方法和手段来胜任且优质地完成教学任务。但因为长期形成的惯性教学思维,使得部分教师在专业课程教学和思政教育中仍存在分离现象,这就要求专业教师要更加深入地加强自身在专业知识讲授和思政教育之间内在关系的认知,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责任与担当、做人做事等基本道理有效地与专业课程教学进行融合,为社会培养出德技兼备的高素质技能型电商运营人才。
三、电子商务融合课程思政的教学措施
电子商务课程只是高校专业教育的一部分,要进一步发挥专业课程的育人功能,落实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的育人精神,形成专业课程与课程思政的高度融合,需各高校的共同努力。
(一)举办以育人为目标的主题赛事、加强育人教育宣传
在新入职教师的培训课程上架设育人理念,从教育资源源头提高育人目标意识。在各个院校官网不定时的更新国家发布的相关思政教育主题栏,供广大师生参考阅读。可不定期地举办关于课程思政相关的主题活动或以“红色精神”为主题的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创业赛事,充分利用电子商务相关活动比赛的契机弘扬育人精神[2]。例如“红色VR”项目,主要围绕红色精神的英雄事迹纪念馆,通过VR来重现当时的历史场景,比如“百团大战”、“平型关大捷”等重要的历史事件,通过现代科技来模拟展现我们英雄奋勇抗敌的精神,也让后代铭记中国的历史。
(二)建立思政育人网站、注重实践教学育人
在强大的互联网背景下,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结合电子商务所学的网络设计、数据筛选可设计一套关于本课程思政的相关主题网页等实践操作,内容涉及电子商务的发展历程介绍、跨境电商合作案例、介绍我国电子商务运营成功的典型企业、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发展计划或文案讲解和从事电子商务行业的学生进行就业指导等,让学生能随时随地深入了解电子商务的相关课程内容并通过实际比赛运用到实践中,可用校企合作平台、向企业输入专业型人才,进而找出理论与实际的出处,发现现代企业的新技术,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也润物无声地达到思政育人的目的。
(三)阶段性培养考核、建立考评反馈机制
电子商务课程课分为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阶段,具体如图1所示。课堂教学测试学生上课的听讲效率和电子商务课程的知识要点和课程思政的吸收情况,实践教学以团队合作方式让学生掌握电子商务网站的建设方法与设计过程,培养学生调研现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书面表达与口头答辩能力、个人分工与团队合作能力、通过项目全过程训练强化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并给学生参加各类赛事的机会,锻炼学生综合素质,也是对学生掌握电子商务理论和课程思政元素吸收的考察。建立教师考评反馈机制,及时查漏补缺,完善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确保建立一支高质量的教师队伍[3]。开展第二课堂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培养,除学业成绩外,通过参加课题讲座、专业活动、学术竞赛和创业大赛等对学生进行综合考评提供参考,力求为国家和社会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四)强化制度保障、开展法治教育
开设课程时上报本课程包含课程思政育人方面的相关内容制度,在开设课程之前将本课程含有课程思政育人相关的内容进行上报,确保课程思政全面顺利展开。开展全体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育人方面的研究、讨论制度,收集专业教师讲授课程思政相关的内容,一来可投放到育人网站供全体师生查看和学习;二来深入挖掘课程思政方面的内容,培养高素质、高涵养的全能型人才。开展党员会议增设讨论课程思政育人制度,深刻理解落实党的任务,提出多方面培养高质量、高素质党员方案。课程思政育人考核评价制度,正能量宣传制度和负能量惩处制度等。
四、结语
在素质教育改革的新时期,高职电子商务课程与思政教学课程的融合与改革势在必行,为了培养出更多具有道德素养的电子商务技能型人才,教师更是需要注重教学内容的丰富化和多元化,将思政教育和电子商务教育相互融合,从而推动各类教学活动的创新,引导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
参考文献:
[1]张苗.课程思政在高职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中的实践探索[J].成才之路,2020(35):10-11.
[2]王鸿.立德树人视域下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教育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20(48):216-218.
[3]来燕.“课程思政”在高校电子商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南方农机,2020,51(11):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