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幼儿社会性发展策略
吴娴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吴娴,. 浅析幼儿社会性发展策略[J]. 中国社会科学学报,2021.1. DOI:10.12721/ccn.2021.157005.
摘要: 对幼儿来说,来到这个社会,就必然要渐渐掌握社会交往的技能、规则,从而形成符合社会要求的愿望、情感和态度。本文立足于幼儿教育教学角度,分析了幼儿社会性发展策略,希望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 幼儿教育;社会性;幼儿发展;课堂教学
DOI:10.12721/ccn.2021.157005
基金资助:

引言:“让我们的孩子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和平相处,学会谦让、忍耐和奉献”成为当今教育的必修课,把孩子培养成自主的、现代的、科学的、全球的、社会的、学习的、未来的、竞争的、创造的、自然的人才也成为每个教育工作者的目标和任务。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课堂教学越发重要,因此,对于幼儿社会性发展策略的研究有着鲜明现实意义。

一、满足幼儿的情感需求,促进幼儿社会适应性的发展

小班幼儿刚入园,对教师、同伴都不熟悉,哭哭闹闹是常有的事,此时教师可以通过精心创设班级环境,投放各种玩具来满足幼儿的情感需求。创设“娃娃家”活动区,张贴幼儿与父母的照片,投放幼儿熟悉的物品以及相应的玩具等,引导幼儿扮演爸爸、妈妈、宝宝等不同角色,在“家庭”中做饭、吃饭、睡觉、玩耍,在忙碌中寻找快乐,在熟悉中顺利适应。个别哭闹的幼儿也会被这热闹的场面所吸引,从站在一旁观看别人游戏,到慢慢尝试着走进这个“家”、摆弄“锅碗瓢盆”,再到与其他幼儿交谈,幼儿通过角色扮演增进情感,当他们有了好朋友,情绪就会有所好转,不再哭闹。角色区的游戏不仅能够促进幼儿社会适应性的发展,还能够帮助新入园的幼儿更快地适应幼儿园生活。

二、增进幼儿与同伴间的交往,促进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

角色扮演是幼儿通过模仿人物的动作、语言等来实现的。在角色游戏中,幼儿通过摆弄玩具来表现假想的游戏情节,通过语言交流思想,表达情感。如,在中班的“美食坊”里,三名幼儿正在合作“做饭”。两名幼儿正扮演服务员,端盘子、准备餐具,另外一名幼儿则扮演厨师将“食物”盛放在盘子里,然后他又拿起了玩具柜里的一些玻璃瓶假装在上面洒调料。饭做好后不久“厨师”来找我:“老师,我们美食坊没人吃饭,你来吃饭吧?”我说:“好的,我一会儿过去好吗?我现在还有些事情要做,不如你先去邀请别人吧!”“厨师”和“服务员”开始在班级里主动寻找顾客,“你来我们美食坊吃饭吧!”“我们今天做得披萨饼可好吃呢!”……他们最终邀请到了两位“顾客”光临,“美食坊”的游戏得以继续进行。

中班幼儿的游戏水平已有所发展,他们不再只沉浸于对玩具、材料的独自摆弄,而是更需要在与他人的交往、互动中体现自己的价值,体验成功的快乐,获得满足感。幼儿主动寻找游戏伙伴,增进与同伴间的交往,游戏的深入开展,也促进了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的持续发展。

三、提升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良好的社会性行为

在角色游戏中,幼儿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来满足自己的愿望,但他们也时常会为了争夺角色产生纠纷。

早晨入园后,元宝第一个跑去“娃娃家”拿了“爸爸”的区牌挂在胸前,进入“娃娃家”。明明不高兴,追着他喊:“我也要当‘爸爸’。”元宝丝毫不退让:“不,我当‘爸爸’。”两人谁也不让谁,僵持在那儿。悦悦习惯性地说:“你俩不谦让,我去告诉老师。”乐乐阻止悦悦:“上次老师说了,要先自己想办法。”“可是只有一个‘爸爸’。”“那你们轮流当好不好?”乐乐问元宝。元宝先是不吱声,然后又轻轻地说:“是我先拿到牌子的。”悦悦不开心地说道:“你们争吧,下次我们不和你们玩游戏了。”元宝听了悦悦的话妥协道:“好吧,明明这次来当‘爸爸’,下次我来当。”

于是,明明扮演“爸爸”、萱萱扮演“妈妈”、悦悦扮演“奶奶”、元宝扮演“爷爷”,乐乐则扮演“小客人”。确定好各自的身份后,游戏开始了。他们分工明确,妈妈打扫卫生,爷爷奶奶拉着小车去买菜,爸爸招待客人喝茶聊天,一家人其乐融融。

角色游戏是幼儿独立自主的活动,游戏过程中偶尔会发生冲突。幼儿有时会通过协商,借助角色轮换的方式,合理解决角色选择时遇到的冲突,有时也会通过猜拳等游戏决定角色的分配。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到的解决方法,会被自然迁移到日常生活中,帮助他们提升人际交往能力,形成正向的社会性行为。

四、学会遵守游戏规则,养成文明礼仪习惯

幼儿在游戏中学习、体验,了解并遵守游戏规则,这对他们将来能够拥有规范的社会行为是大有裨益的。幼儿在不同的角色扮演中,体验角色所担负的社会职责,理解角色的行为,从而使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学会变他律为自律,学会尊重、分享及合作。

在理发店里,“顾客”因为“理发师”把头发弄疼而不愿意继续理发了,为了让工作可以继续进行,扮演“理发师”的果果小朋友及时调整自己的语言和行为,温柔又充满歉意地说:“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接下来我会小心点的,请你相信我。”接下来,果果小心翼翼地给“顾客”梳头发、戴发卡,每当给一个顾客做完发型后,她都会自豪地问我:“老师,你看她的头发好看不好看?”得到老师的认可后,她便更加认真地创造新的发型。一段时间以来,她一改往日毛手毛脚的习惯,在现实生活中也能控制自己的行为,轻拿轻放物品,轻声说话,文明礼仪习惯在不知不觉中养成。

四、创设发展性情境,让学生在动画中进行学习

通过日常观察,我发现动画片存在于幼儿学习生活中的各个方面。首先,阅读区里有丰富的动画类书籍供幼儿自主阅读;其次,娃娃家、美术区、表演区等区域也充满了动画元素,让孩子们在其中自由发挥与创造;在课程活动中,如果给某些枯燥的课程内容加入动画人物或者场景,孩子们就会饶有兴趣地参与其中。如,在数学课程活动“6的分合”中,如果单纯地使用小棒,教育效果可能不佳,但如果把小棒换成小鸭子或者其他卡通形象,孩子们的注意力就会立即集中起来;如果再让“熊大、熊二”教幼儿数学知识,那么孩子们的兴趣将会大大提高。

另外,在幼儿吃点心的时候,我观察到坐在同一桌的小朋友们会把一个动画片主题深入探讨下去,但结果就是没有按时吃完点心。在幼儿园,孩子们能够积极主动地交流探讨是值得鼓励的,体现了他们语言能力的发展和与同伴的交往能力。因此,在开展语言活动的时候,教师如果加入部分动画片内容,孩子们便能更有兴趣地参与其中,从而更加理解故事所蕴含的深层含义。

动画片种类繁多、质量良莠不齐,家长一定要严格把控,选择主题积极向上且适合孩子发展特点的优质动画片,让孩子接受正面的、积极的引导,避免选择含有暴力、低俗等负面的动画片;时间上也应控制,不宜让幼儿长时间观看动画片;空间上,严格限定幼儿观看的距离;方式上,建议家长陪伴孩子一起观看,既能和孩子讨论动画片的剧情,也可以审视动画片的质量,进行亲子互动从而发挥动画片最大的教育价值。

结论:在此,我呼吁,幼教工作者们要努力挖掘学龄前儿童社会教育的价值和内涵,真正做到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幼儿、随时有教育,为幼儿社会性的发展提供更多可供借鉴的经验和方案。

参考文献:

[1]俞霞.心怀热爱 守护本我——中班幼儿消防员角色体验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探究[J].考试周刊,2020(29):165-166.

[2]吕鑫鑫.幼儿认知角度与幼儿园社会活动室一体化环境创设[J].文教资料,2020(09):143-146.

[3]王梦亚. 学前幼儿告状行为的研究与应对策略[D].河北师范大学,2020.

[4]张媛媛. 混龄教育中幼儿合作行为与心理理论关系的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20.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