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国家在加强城市化建设的同时,也愈加注重对新农村的发展规划,从我国人口分布情况来看,农村人口众多,所以发展农村经济是十分迫切且必要的,在进行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必须采取先进的手段和措施,实现城乡经济的协同发展,在进行新农村建设的时候,要求从土地整治这样的基础性工作做起,确保农村的土地资源可以得到合理应用,从而建成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一、土地整治的含义和任务
(一)土地整治的含义
土地整治从内涵上进行分析和介绍,主要指的是在一定的区域内,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目标和用途,将土地整理和开发作出重要的指导任务,实现对农田、道路等地的综合整治,通过科学的措施和手段,改善农村生产生态环境,使其从以往低速发展阶段脱离出来,借助对土地的治理促进农业规模化经营,真正推动并实现城乡经济的一体化发展,为农村经济的稳步提升作出突出贡献。
(二)土地整治的任务
土地整治从任务上进行划分,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首先需要对农田进行规划和完善,对耕地以及集体建设用地进行重新整理,增加农业耕地的同时,要通过对农村土地分布情况的精细化调查,借助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手段,建立集节水农业和循环农业为一体的高标准农田,为实现现代农业的规范化和标准化生产作出突出贡献。其次要对农村的村落进行集中整治,其中整治的内容包括对农村的旧房进行改造,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通过多方协调,真正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与此同时,也要发展非农产业,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数量较多,为了进一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需要在保障农业基础用地的同时,遵循法律法规的相关标准和要求,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使农民可以参与到整个产业的发展建设中,真正从事并参与相关产业的经营和开发。最后也要做到城乡互补,城镇化建设和新农村建设需要相互作用并影响,将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使农村土地中多出来的建设用地可以划分到乡镇中,让乡镇进行使用,通过两者的协同合作,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为农村人民提供更加稳定的收入来源和经济支撑。
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含义和任务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含义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含义最早提出于十六届五中全会,当时有关这一名词的解释是要求通过相关措施和手段,把我国的农村地区建成生态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分别对其进行说明和阐述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生态发展要求加强现代农业建设,要求结合农村的发展实际,对农业产业结构进行重新规划和调整,建立并完善完整的产业体系,生活宽裕要求通过科学的举措,加速农村经济发展,使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和收入水平可以不断提高,生活条件相比以往要呈现出较大的改善。乡风文明要求农村的精神面貌可以焕然一新,农村村民在日常进行生产生活活动的过程中,要遵循相关法律法规,人与人之间需要保持和谐友善的互动关系。村容整洁则要求对农村进行规划建设的时候,可以做到协调有序,确保农村卫生整洁。最后,管理民主主要针对的是农村政治民主,使每一位居民都可以自由表达自身意愿,但是与此同时,整个意愿的表达也要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坚持党的领导,不能出现背离。
(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任务
在对社会主义新农村进行发展建设时,要求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首先需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真正实现以工业促进农业,以城镇发展带动新农村建设,构建长效的互动合作机制,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结合农村农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对农村的产业结构进行优化调整,强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同时也要通过相关手段和措施,帮助农村居民在收入上可以保持持续增长,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对新农村进行调整优化的时候,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使农村居民的生活条件和物质水平得以改善,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根据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需要,加强对农村居民的培训和教育,培养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型农民,结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客观需要,全面深化农村改革,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必要的体制保障。最后,也要落实新农村的民主政治建设,通过多方参与,共同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添砖加瓦[1]。
三、土地整治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一)土地整治促进生产发展
从我国土地资源的实际情况来看,人均耕地占比较少,耕地大多数都存在着地块分割零碎等情况,土地的规模化经营程度低。正是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和限制,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现代农业建设的推进和发展,对于发展新农村具有一定的负面影响。通过对农村土地整治,对农村居民点进行规范化整理,可以有效增加耕地面积,还有利于高标准农田的规划和建设,对农村经济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土地整治促进生活宽裕
土地整治对农村地区的影响是持久且深远的,在对农村土地进行规模化管理的时候,将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可以将农村中闲置的土地应用到城镇化建设中,通过两者的高效互动,促进双方的共同进步和发展,以此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其次,借助土地整治工作,在实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时候,还能进一步增加农村的耕地面积,为高标准农田的建设提供必要的物质支撑,推动农业朝着规模化和产业化方向发展,提高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为农村居民创造更多的经济收益,使其在收入水平等方面可以得到稳步提升,进而带动农村居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可以更好地为新农村建设贡献自身的力量。除此之外,通过加强在土地整治资金上的投入,还可以在农村地区产生集聚效应,农村居民在参与土地整治工作的时候,可以有效缓解就业压力,为其提供稳定的收入来源。最后,通过在农村地区实施和开展土地整治,还可以实现权属调整和规模化经营,帮助农民获得更加高效的收入来源,使其可以获得更加多样的就业机会,利用对农村村庄的整治,还能使农村获得更好的居住环境,共同享受新农村改革的重要成果[2]。
(三)土地整治促进乡风文明
土地整治工作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包括的项目较多,不仅包括对农田和住宅的整治,还包括对基础设施和公共配套设施的优化和完善,要求通过相关措施和手段,使农村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有所改观,真正获得创造性改变和创新性发展。通过公共服务系统的建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长农村居民的见识,使其开拓视野,确保农民的整体素质和文明程度可以获得稳步提升,而且依靠土地整治工作还能实现对土地权属的调整,提高农村地区的耕地质量,有效化解以往农村土地经营活动中,存在的权属争议等问题,化解农村居民在日常生产活动中产生的各种矛盾。除此之外,利用对土地的整治,还可以改善村庄生态环境和农业生态环境,使人们获得更好更快的发展。
(四)土地整治促进村容整洁
从目前我国农村土地整治的实际情况来看,有关农村居民点的整理潜力较大,农村地区闲置土地资源众多,利用对村庄和农田等区域的综合性整理,可以实现对农村用地的重新调整和规划,使其更加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额度相关标准和要求,将农村的旧房改造和基础设施建设有机整合在一起,保障村庄整洁,在实际进行村居建设的时候,也要结合农村的发展实际,挖掘当地农村所蕴含的隐性文化资源,从而使整个村庄在展现出现代特征的同时也能保留有古朴魅力,在此基础上,加强对农村外部环境的打造,建设和城镇同样便利但风貌有别的现代农村[3]。
四、发挥农村土地整治积极作用的措施建议
(一)探索建立高效工作机制
在对农村地区进行土地整治的时候,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联系农村地区发展的实际情况,以政府为重要主导力量,遵循市场运行的相关原则,积极鼓励农民参与建设工作,通过多方参与的形式构建先进的整治发展模式,通过地方政府和城乡建设等部门的共同努力,真正在工作中形成合力,每一个部门在实际开展和执行相关工作的时候,都要明确自身职能,以联合的力量进行推进,确保耕地数量和质量都可以稳步提升。而且在落实整治工作的时候,也要合理优化布局,使整个建设用地的规模可以得到高效控制,以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等为根本目标,进一步推动城乡资源的高效发展。与此同时,也要加强对土地整治示范工程的建设和培养,发挥示范工程的带动作用,将区域内土地整治工作的实际效果纳入到政府责任考核中,根据治理的现实状况,通过多方分析和考察,制定相应的奖惩机制,有效保障农村土地整治顺利开展[4]。
(二)加大宣传力度,调动农民积极性
参与农村土地整治,构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农村的时候,还要结合农村发展的实际情况,调动农民的参与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农民可以自觉参与到整个整治工作中,共同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出谋划策,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积极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尤其要进一步扩大在土地整治工作上的资金投入,增加项目宣传经费,采取人民群众最喜闻乐见的方式实施和开展相关工作,要在广大农村地区加强土地整治工作的宣传,向农村居民详细讲解国家有关土地整治的相关政策和法律,从而保障宣传效果,将项目的建设任务和内容进行公告,尤其要关注农村土地整治工作中人民大众最关系的问题,将土地规模经营、宅基地管理以及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问题统一归纳整理,积极宣传政策法规,使农民明确自身的权利和义务,进而更加自觉地参与土地整治的工作实践,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的建设[5]。
结束语: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我国必须加强对新农村的建设,尤其是伴随城镇经济水平的显著提升,为了使其和农村实现均衡发展,需要加强二者的沟通合作,对农村的土地资源进行整治,使其可以得到重新调整和规划,在布局上能够更加科学合理,与此同时还要改善农村产业结构,在耕地和城市建设用地等方面进行升级改造,农村耕地量保持不变的同时,将其中的闲置用地可以应用到城乡建设中,利用城镇的发展带动农村建设,而且在进行新农村建设时,也要多方参与,政府部门和农村居民都要积极参与到整个治理实践中去,为土地治理工作的发展起到积极的帮助作用,通过多方联合,提高土地整治质量和效率,使其能够更加符合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方向,除此之外,也要加强对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为农村居民提供更加温馨和谐的居住环境,使整个农村地区可以焕发升级,真正建设文明乡村和绿色乡村。
参考文献:
[1]信桂新. 山地丘陵区土地资源流动与整合机制研究[D].西南大学,2016.
[2]盛润杰,王轲.浅析土地整治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J].科技展望,2014(05):3-4.
[3]崔旭,荀秋杨,周峰.浅谈如何发挥农村土地整治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积极作用[J].小城镇建设,2013(03):67-68.
[4]冯新伟,朱嘉伟,陈伟强.浅析土地整治在促进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J].安徽农学通报(下半月刊),2010,16(22):38+64.
[5]杜云生.充分发挥土地整治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J].学习月刊,2010(14):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