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教学中家国情怀教育渗透路径
杨大明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杨大明,. 初中地理教学中家国情怀教育渗透路径[J]. 地理研究进展,2023.2. DOI:10.12721/ccn.2023.157018.
摘要:
家国情怀是一种文化密码,也是爱国公民、时代新人的必备品质之一。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开展家国教育,是立德树人的重要举措,也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基础。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有意识地开展家国情怀教育,以培养学生的民族情怀和地理素养,增强地理课程的育人效果。
关键词: 初中地理家国情怀策略
DOI:10.12721/ccn.2023.157018
基金资助:

一、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开展家国情怀教育的意义

家国情怀是指个体对人民、国家、民族的情感认同,以及基于认同之上而产生的使命感、责任心。家国情怀教育历来是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德育得以落实的基础和前提。初中生正处于思想观念、行为习惯成型的重要时期。由于阅历不足,视野范围有限,许多学生对家国情怀都缺少足够的认识。受外来文化、西方资本主义思想影响,许多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都日益多元化。在初中阶段的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教育,让学生在无形中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对德育乃至素质教育、核心素养教学、民族复兴来说都具有奠基性的作用和意义。

地理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地理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地理课程中包含丰富的爱国主义素材和资源。地理教学也是传承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培养家国认同感的一个重要手段。教师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教育,通过家国情怀教育让学生认识到国家发展的不易,感受祖国的强大,对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也是地理教学的现实价值的体现。所以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深入发掘地理课程资源中的家国情怀素材,创新地理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家国情怀教育,坚定学生对国家、民族的高度认同,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塑造学生的人格,为学生全面发展、国家富强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教育的路径

(一)挖掘家国教育素材,丰富教学内容

教材是教学的基础,也是教学的重要媒介和工具。现行的初中地理教材是无数专家学者集体劳动和智慧的结晶,其中蕴含丰富的人文素养和家国情怀内容,为地理家国情怀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深入研读教材,透彻理解新课程改革精神,发掘教材中的家国情怀内容,找准课堂教学与家国情怀教育的结合点,重构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手段,进行家国情怀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学生的家国意识。

例如,在学习“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国际枢纽功能”一课时,学生知道香港经历过一段被英国殖民统治的历史,香港的发展历史虽然曲折,但是通过香港的发展,可以感受到祖国繁荣与强大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香港的发展史也是祖国的发展史。教师可以在教学中,从香港所经历的磨难、当前的发展状况中发掘爱国元素,提炼爱国主题,对学生进行家国情怀教育。如在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香港的历史为主线,借助多媒体播放视频,讲述香港的历史沿革、地理位置,以及香港曾被英国殖民统治的历史,重现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时的神圣场景,并从国际、国家视角诠释香港回归的原因,以精彩的影像给学生的感官以刺激,使学生在激动、期盼、自豪的心情中体会香港回归的伟大意义。而香港的回归和发展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是分不开的。

(二)联系社会热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地理是一门与人类社会生活、学生实际关联紧密的学科。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时,教师需要结合地理教学规律和学生实际,充分利用一切可用的素材,尤其是用那些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的现实素材构建教学情境,增加教学的说服力、感染力。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体会到地理学习的乐趣,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家国情怀教育。

例如,在教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地理概况与区域开发”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加全面地掌握有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地理概况知识,教师可以引入“新疆棉花”的社会热点话题。在热点话题讨论之前,教师可向学生展示我国的棉花产量和消费量,介绍其在国际上占据的比例,同时,通过数据展示新疆棉花占我国棉花总量的比例。教师结合“新疆棉花”的热点话题,可以组织学生以以下几个问题为中心开展讨论活动:新疆棉花为什么更优质?新疆地区盛产优质棉花的地理优势是什么?新疆除了棉花,还盛产什么农作物?新疆自古就是“陆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交通枢纽,因此,有人说“新疆对祖国边防、经济都具有重要意义”。关于这句话,你有何看法和感想?某些服装品牌为什么要抵制新疆棉花?面对国外一些别有用心的企业这种将经济政治化的做法,我们该如何应对?然后,教师让学生从地理知识角度,分析新疆棉花产量高、质量优的原因,并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进行相应的归纳和总结,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同时,借此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实现对学生家国意识的培养。这样在地理教学中结合时事政治、社会热点进行家国情怀教育,可以激发学生的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培养学生的使命感,有助于学生成为理性而有责任感的人。

(三)重视情境创设,激发爱国之情

初中生的身心还不够成熟,他们的学习活动很大程度上要建立在直观感受、情感触动和兴趣的基础上。教师借助情境创设,可以让学生有代入感,使学生入情入境,有深刻的感受。所以,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教学情境创设,将家国情怀教育渗透到具体的情境中,尤其是学生最感兴趣、最熟悉的故事情境、游戏情境、多媒体情境、生活情境,使学生从情境切入收获更多的感动,理解家国的意义和爱国、爱党的重要性。

(四)引入校本课程资源,培养学生责任感

问题是思考的开端,也是教学的生长点。初中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思考能力,但是许多人缺少思考的深度、逻辑性。关于家国情怀,许多学生对之有所了解,但是对家国情怀的体验和感悟并不深。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兴趣和特点、水平和能力引入课程内容,借助课堂问题,对校本资源进行深入探究,加深学生思想认识,使其掌握家国情怀的内涵和意义。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教学内容为基础,结合学生兴趣爱好,引入校本课程资源,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五)开展专题学习,培养学生的认同感

初中生正处于好学好动的时期,他们都有着求新求异、渴望表现自己、渴望得到赞扬和肯定的心理。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根本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无法满足教学改革的要求。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必须创新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对知识的认同,家国情怀教育同样如此。专题学习是以专题形式将相关的知识点整合起来,让学生在系统论、学习论指导下去学习的学习方式。专题学习不但容量大,主题突出,而且针对性强。在家国情怀教育中开展专题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所以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家国情怀为基础衍生、提炼专题,让学生开展专题学习,培养学生对家国情怀的认同感。

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开展家国情怀教育,是新时代赋予地理教育新的目标与期待。所以,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家国情怀教育,积极探索家国情怀教育策略,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感,为学生成为具有爱国情感的合格公民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陈杰,赵小瑞,朱良.初中地理教学中实施国家版图意识教育的有效途径[J].地理教学,2014(19):36-37.

[2] 旋晓伟,段玉山,金庆娜.我国初中地理课程对培养科学素养的潜在功能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37(23):39-42.

[3] 陈杰,刘恭祥,陈焜.论地理课程“家国情怀”的内涵与培养[J].地理教学,2016(22):4-8.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