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的人际交往一直备受我国教育界的关注,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了对幼儿社会领域发展的要求,应当“愿意与人交往”“能与同伴友好相处”;再如《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也指出“幼儿与成人、同伴之间的共同生活、交往、探索、游戏等,是其社会学习的重要途径。”
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表达能力、合作能力、认知能力乃至性格的形成。已有的研究利用各种方法提升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包括通过开展交通安全角色游戏、使用童话绘本、开发体育课程、家园合作密切亲子关系等等,都有一定的效果。
一、借助多元化的区域设置,增加幼儿交往的机会
新《纲要》指出“要为幼儿提供人际相互交往和共同活动的机会和条件”,因此,在区域活动的创设中,我们注意创设一个适宜幼儿进行交往的区域活动环境为幼儿设计和布置了各类活动区,在保证活动安全的前提下,即适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又要关注不同层次幼儿的发展需要。我们可以先让幼儿自主选择不同的区域,寻找兴趣相投的游戏伙伴,这样自然而然地结交到许多新朋友。让孩子们在活动区中能有所思,有所悟,有交往。多元化的理念的渗透,使得教师精心设置的区域既满足幼儿的兴趣需要又兼有教育价值,同时具有更多让幼儿交往的时间,空间与机会。
聊天区——例:“夸夸我的好朋友”,请幼儿开动脑筋,互相夸奖,这一参与过程,他们要学会与同伴交往、分享、合作。不仅交往范围明显扩大,而且幼儿在相互夸奖的过程中看到别人和自己的优点,不单单是观察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得到发展和提高,更重要的是在夸一夸,聊一聊的宽松,平等的交流环境与氛围中明白与人相处的方法,改善了同伴关系,提高了交往能力。
音乐区——例:“划船”:在愉快的歌声中,幼儿划着“小船”,不断根据歌词内容变换着新的合作伙伴,孩子们自然要协商选择什么乐器为歌曲伴奏,协商选择什么当船桨,协商小船行走的路线……当“小船”愉快的荡漾在活动室里的时候,孩子们更体验到与同伴友好协商之后交往所带来的愉快心情。
运动区——例:“接龙珠”:教师抓住幼儿喜欢竞赛性活动的特点,提供需要默契配合的“接龙珠”游戏,合作的氛围深深吸引和感染了幼儿,共同的目的又让幼儿自发的产生合作的要求。墙上展示幼儿自制的游戏规则图示,(手拿横剖开的水管段,在水管段中滚动用报纸团成的“龙珠”,一个接一个地将龙珠从起点运到终点,滚完一定数量的龙珠使用时间少者胜),要自制的游戏规则,很自然要经历自己的规则是被建立还是被同伴的更合理的规则取代的事情,这除了要求幼儿对自己的想法能明确表达之外,还要求幼儿能巧妙说服别人,交往所需的技能技巧在教师看似不经意,实则是精心提供的机会中突飞猛进。
科学区——例:“交通工具”:鼓励幼儿自己完成“交通工具”这一环境创设,家长陪同幼儿到停车场认识不同的车辆及作用,车辆的颜色标志等。同时,到公路上认识交通安全知识及不同的交通信号灯的作用,这就是一种参与社会性的过程,从身边的事物发现了解关注社会。例如:向有关人员咨询交通方面的知识,看似简单,其实蕴藏了交往前如何做好储备以及如何与他人更好深入交谈的问题。要向别人咨询,你得自己拥有相关的一定知识,且找到别人也关注的问题才能与他人进行很好的交流,交往的方法也在教师提供的机会中潜移默化的习得。
生活区——例:“煮萝卜”:幼儿得在交往中协商去哪购买?如何购买?买多少?菜谱如何设计?谁洗?谁削皮?谁煮?哪个环节出现困难?由谁去找谁来帮忙解决困难?……通过幼儿间的合作而完成一系列劳动,最后,一碗美味的萝卜汤让幼儿体验了交往,合作的“有滋有味”。
二、幼儿园区域活动的生活化游戏主题
幼儿因年龄幼小的缘故,很难长时间的将注意力集中在某一点上,是以在推进区域活动生活化游戏活动的过程中,就极易出现“跑题”的现象,使教学内容偏离了原定的主线,错失了教学的真正目的。因此,教师在围绕幼儿兴趣点展开区域活动生活化游戏时,还应不断地强调生活化游戏活动的主题内容,让幼儿不仅“玩”的开心,亦能加深对活动主题的印象。例如,在引导幼儿对“环保”的认知上,教师可以结合生活中不用的材料,如废旧纸箱等。采用比赛的形式,设立“环保卫士”的奖项,进而引导幼儿在家长的辅助下完成自主设计“环保”项目的游戏活动。通过在整个游戏活动中贯穿“环保”意识,既能够加深印象,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又能够养成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坚持环保的习惯。
三、构建幼儿园区域活动生活化的游戏体系
幼儿园区域活动生活化,既要以幼儿感兴趣的“游戏”为基础,又要保证幼儿在“游戏”中获取完整的知识体系。例如,以“生日”为主题的区域活动生活化游戏,教师就可以围绕“生日”这一中心,创设生日蛋糕区域活动、生日礼品区域活动、生日舞会区域活动等,还可以由此衍生出“母爱”这一主题,感恩伟大的母爱,培养幼儿“尊老”的意识思维。通过构建区域活动生活化游戏体系来拓展幼儿园区域活动教学的知识体系,发挥出主题生活化游戏活动的价值,引导幼儿树立敢于探究、勇于克服困难、积极创新等美好的品质,促进幼儿知识与能力的全面提升,进而实现幼儿素质教育朝着更深层次的方向持续发展。
总之,在幼儿教育中,教师、家长应着力建构良好的人际环境,给予幼儿足够的时间与空间,提升人际交往能力,并通过情感渗透、方法指导、氛围熏陶等途径,激发幼儿观察、模仿、实践的潜能,引导幼儿主动与他人沟通,并在人际交往中实现身心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熊珊珊. "如何在区域活动中培养儿童的交往能力." 文学少年 000.015(2019):P.1-1.
[2]张宏. "浅析幼儿园区域活动对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 新课程(综合版) 1(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