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中职院校儿科护理学教学实践效果的策略
连永利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连永利,. 提升中职院校儿科护理学教学实践效果的策略[J]. 中医研究杂志,2023.2. DOI:10.12721/ccn.2023.157017.
摘要: 有效地实践教学方法需要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对于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培养儿科护士的专业素质等方面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在中职儿科护理教学中推广。但中职院校护理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注意平时的积累,课后及时总结,努力在实践中对诸如情景模拟教学理论进行进一步丰富和延伸。
关键词: 中职院校;儿科护理学;教学实践
DOI:10.12721/ccn.2023.157017
基金资助:

一、中职儿科护理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中职护理专业学生学习兴趣不浓

中职学生往往由于初中阶段学习不够理想,在未能考入理想高中的情况下,才“退而求其次”地选择中职学校。因该部分学生年龄偏小,学习能力水平偏低,加之缺乏自主学习能力,在进入中职护理专业学习后,受护理学知识系统、复杂等因素影响,学习兴趣大幅降低,不利于学生护理学基础知识水平的提升[1]。与此同时,在中职儿科护理学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的教学方法较为传统,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教与学”双方的成果都无法得到有效保证。

(二)护理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

在护理专业课程体系中,护理学基础为非常重要的课程内容项目之一,教学内容包括理论部分与实践部分。从目前中职儿科护理学教学课程设置来看,存在理论课程占比大、实践课程占比小的情况,因此,理论课程教学工作进程速度较快。在较快的理论授课过程中,因学生理解能力不足,加之缺乏有效的引导,学生理论知识水平难以得到有效提升。此外,由于实践课程占比小,学生进行护理基础实践学习的机会少,学生难以提升护理学基础实践能力。

(三)实训教学设施设备不完善

要想有效提升中职儿科护理学教学工作的效率与质量,需要充分重视实践教学工作的开展。护理学实践教学工作的开展离不开相关实验设施设备的支持。但从当前实施情况来看,部分中职学校在护理教学设施设备方面的资金投入明显不足,现有的实训教学设施设备较为陈旧,更新替换不及时,设施设备的缺乏影响实训教学工作的开展,影响护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

二、提升中职院校儿科护理学教学实践效果的策略

(一)情境教学法的有效应用

(1)选择恰当的教学内容

情景教学法要给学生提供真实的情景,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之中应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在采用情景教学法时,教师要合理选择教学内容。比如,惊厥是儿科常见的病症,往往需要进行抢救,由于惊厥的情况非常危急,所以医院难以接纳护理专业的学生到现场进行见习,对于这样的内容就可以开展情景教学[2]。教师可以设计真实的场景和情景,利用道具来扮演婴儿,然后在真实的情景之中指导学生来自主完成惊厥患儿的护理,让学生掌握患儿惊厥发作的急救护理操作,并能够配合医生来实施抢救,促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熟悉掌握惊厥患儿的护理技能和知识。

(2)划分学习小组

情景教学法一般是以小组为单位展开的,因此教师要根据班级的人数来合理划分学习小组,一般情况下需要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来划分小组,具体根据儿科护理内容来确定每个小组的人数,每一个小组要包含不同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的同学,同时还应该尽可能让一个小组包含不同性格的学生,包含学习能力强、学习能力较差,性格外向、性格内向的学生,这样才能互补,让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带动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让性格外向的学生带动性格内向的学生。

(3)导入情景内容

教师采用情景教学法,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要求来提前准备好模拟的病例,尽量选择临床真实、典型的案例,为了锻炼和提升学生的综合护理能力,教师也可以选择一些比较复杂和全面的病例。比如,以小儿惊厥的护理为例,教师可以设计家长抱着患儿来求诊的情景,教师先呈现惊厥患儿的一些临床资料,让学生对患儿的资料和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4)分组讨论和练习

教师呈现情景内容之后,接下来就是学生进行分组讨论,讨论完成之后进行演练。在讨论环节,学生需要对患儿的病情进行分析,然后确定基本的护理方案和方法等,然后设计场景对话,分配角色,让学生分别扮演患儿的家长、护士、医生,并进行演练。为了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掌握小儿惊厥的护理方法和程序,教师应该要求学生互换角色来进行演练。在练习环节,学生需要互相观察和监督,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确保每一个环节和步骤都做到位[3]

(5)效果评价

效果评价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当学生演练时,教师要细致观察学生的演练过程,记录学生存在的问题,演练完之后进行讲解。教师要进行点评,包括学生哪些操作标准、哪些不够标准、处理方法是否正确等,及时点评和总结,帮助学生归纳相关的知识,掌握正确的护理程序和操作技能。

(二)完善护理实训教学的考评机制

(1)进行儿科护理实训操作考试

学校将儿科护理实训技能操作评分标准与临床工作标准和育婴员职业技能等级鉴定标准相统一,制订儿科护理实训操作考核评价标准,形成“儿科护理实训技能操作评价表”,通过儿科护理实训操作考试进行第一步效果检测。

(2)举办学校护理专业“儿科护理项目实训操作”比赛

第二步效果检测是举办学校护理专业“儿科护理项目实训操作”比赛,比赛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其职业能力,实现“以赛促学”。学校以培训选手参加专业技能比赛的方式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实现“以赛促教”,通过比赛提高考育婴员证通过率,以此构建“教赛证一体化”生态圈。这是对传统课堂教学、实训教学的重要补充,以专业技能比赛这种形式作为课堂外教学的重要环节,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

(3)学生临床实践能力评价

学校制订的护理专业儿科护理学实训课标准化流程将引入大量的临床案例,力求贴近临床实际工作,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三年护理专业的学习中,最后一年的临床实习就是检测学生的沟通能力、动手能力、临床思维和综合职业能力的最好时机。学校将对学习过儿科护理学实训课标准化流程的学生进行实习期间的追踪,通过向带教教师发放调查问卷、去实习医院进行实地走访、向当地月子会所了解学生就业情况等方式获得学生临床实践能力评价,并将数据分析作为第四步效果检测。学校进行儿科护理学实训课标准化流程改革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能够获得与社会需求接轨的职业能力[4]。因此,学校儿科护理学实训课程改革迫在眉睫。而此项改革面临着如何改善教学、如何与社会需求接轨、如何更适合临床护理需求等多方面的问题。从事儿科护理学实训课教学的教师需要重视教学改革和评价的反馈机制,定时去医院、月子会所等地进行实践,通过实践收集并整理有关儿科护理学实训课的相关资料,并根据最终的结果做好教学内容和教学计划的调整,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儿科护理学实训教学与医院、月子会所等地更为有机地融合,使评估体系更符合现代社会需求。

三、结语

目前,学校护理专业儿科护理学实训课标准化流程还在不断探索中,希望同行共同探讨分析从而加快中职学校儿科护理学教学改革的步伐、培养适应现代化护理模式的高素质护理人才,提高护理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张宗霞.情景模拟教学模式在中职儿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教育现代化,2019,6(67):180-181.

[2]胡君红,黄培凤,唐冬群.情景模拟在儿科护理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9,23(15):2201-2202.

[3]范琳琳,钟琴.高仿真模拟情景教学在儿科护理实训教学中的SWOT分析[J].西部中医药,2018,31(10):27-31.

[4]曾金莲.情境式教学法在儿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广东职业技术教 育与研究,2018(5):106-108.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