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临床上,慢性支气管炎为常见呼吸道病症,为非特异性炎症的一种,病发后患者多表现为咳嗽、咳痰等症状,且病症易反复,治疗难度较大[1]。而且该病症的发生与细菌感染、有害物质侵袭等也存在一定关联,病发后对患者肺部功能有严重损害,故及时针对该病症采取有效的治疗干预十分重要。盐酸氨溴索则为近几年针对慢性支气管炎治疗的常用药物,故此次研究主要分析将该药物应用于慢性支气管炎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研究选取病例为我院在2020年1-12月收治的92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采取随机数表法将其均分为2组,对照组男女比为25/21;年龄35-68(49.25±3.67)岁;观察组男女比为24/22;年龄35-67(49.68±3.57)岁;对比两组患者基础信息数据未见明确差异(P>0.05),可比。此次研究符合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要求,参与者知情。
1.2方法
两组患者就诊后均实施常规检查,并在明确病情后予以针对性治疗。对照组实施常规干预,予以平喘、止咳、化痰、抗感染等对症治疗。同时结合患者实际情况予以低流量吸氧、排痰干预。观察组基于上述治疗方案增加盐酸氨溴索(国药准字H20051604;产自天津药物研究院)雾化治疗,使用0.9%的氯化钠注射液稀释30ml药液,稀释后置入雾化器予以雾化吸入治疗;雾化时间在15min左右,每日1-2次。两组患者均需持续治疗7-14d。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依据患者病症改善情况进行评估,以症状基本消失为显效;症状有缓解为有效;无变化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症状消失时间(咳嗽、发热及呼吸改善等症状)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研究采集数据均应用SPSS 25.0软件统计处理。涉及计量与计数方面内容应用(x̄±s)、%分别表示;并以t、χ2检验;组间数据对比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有效率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对比对照组有明显提升(P<0.05)。见表1:
2.2症状消失时间
观察组患者症状消失时间对比对照组缩短明显(P<0.05)。见表2:
2.3不良反应发生率
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3.讨论
在临床上,慢性支气管炎是较为常见的一种呼吸道感染病症,病发后可引发支气管黏膜及周围组织发生炎性反应,对患者的身体健康产生严重影响。而且该病症还具有起病急、易反复等特点,尤其在病情不断进展下,还会导致患者炎症反应不断增加,甚至引发肺源性心脏病、阻塞性肺气肿等严重并发症,危及患者生命安全生命[2]。伴随现阶段人们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的转变以及环境污染的不断严加剧,慢性支气管炎的病发率也出现了明显的升高,并成为了威胁患者机体健康及生命安全的重要疾病因素。故在该病症发生后,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加以干预十分关键。
现阶段临床上针对慢性支气管炎的治疗多以常规干预为主,一般采取化痰、止咳及抗生素类药物予以对症治疗,但由于抗生素类药物的频繁应用,导致部分患者已经出现了一定的耐药性,故治疗效果并不理想。而盐酸氨溴索则为呼吸系统保护药物的一种,其能够有效促进患者呼吸痉挛及喘息症状的改善,并发挥松弛平滑肌、抑制炎症的效果,能够有效排除患者呼吸道黏膜中的分泌物,促进排痰[3];同时,该药物进入机体后还能够与抗菌药物发挥协同效果,提升用药效果,减轻不良反应,提升用药安全性。结合此次研究可见,在应用盐酸氨溴索治疗下,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症状改善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而对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则无明显差异(P>0.05)。此研究证实,在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治疗中,在常规治疗干预基础上联合应用盐酸氨溴索能够发挥更为显著的治疗效果,促进患者病症的改善,保护患者的呼吸系统,提升治疗有效性及安全性。
综上可见,在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治疗中,通过应用盐酸氨溴索辅助治疗效果显著,能够促进患者各项临床症状的改善,且用药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吴荭丹. 盐酸氨溴索在慢性支气管炎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观察[J].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9, 25(1):123-126.
[2]卢真其, 蔡勤聪, 王彩华,等. 盐酸氨溴索治疗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临床分析[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 13(09):110-111.
[3]刘忠阳. 盐酸氨溴索在慢性支气管炎临床治疗中应用的效果分析[J]. 中国保健营养, 2019, 029(016):338-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