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信息化2.0环境下信息化教学模式的主要特点
(一)双向性与交互性
与传统的印刷资源相比,信息化背景下的教学资源最大的优势便在于交互性。信息2.0时代的推进,如一把利刃划破了教与学的传统时空限制,实现了老师、学生与平台之间的相互交流,使得数字化资源实现双向传播,并通过任务网页、讨论区、互动评价等方式进行互动反馈。尤其在以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为特征的智慧课堂里,这种双向性和交互性将摈弃一切不利于学生的机械教学方式。传统教学逐渐变革为以问题、课题和项目为导向,教学过程在人机交互、资源共享、环境开放的智慧学习环境下展开。
(二)共享性与网络化
“移动互联网+”改变了知识创生、传播、获取与应用方式,使得信息资源具有共享性这一属性。通过网络课程平台,将信息技术知识进行数字化处理,教师和学生在网站上进行查阅、浏览、上传、下载、分享等是信息化 2.0 时代教学革新的重要体现。5G移动网络、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数字化校园、智慧教室等,不仅颠覆了传统学校教育的功能形态和生态场景,并在由内向外重构教学过程、教育管理和学习评价;基于大数据的学习分析技术,不仅完整记录、描述和还原学习过程,并从个性化学习原理的角度,精细发现学习问题,精确提供学习策略,精准引导学习方向和学习评价。
二、问题解决的内涵及过程分析
(一)问题解决的内涵
问题解决(problem solving)是指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以问题为载体引导学生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经历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可以在思考、类比、假设的过程中进行反思,逐步提升学习能力。总体而言,问题解决以问题为起点,以探究为过程,以提升学生思维和能力为目标,有助于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在将问题解决融入小学数学课堂时,数学教师需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合理引导学生,发挥问题解决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二)问题解决的过程
问题解决过程是由一定的情景引起的,按照一定的目标,应用各种认知活动、技能等,经过一系列的思维操作,使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国内学者李明振等在一般问题解决过程的模式和数学问题解决模式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数学问题解决过程的动态系统模式,该模式将数学问题解决过程被划分为八个阶段(如图1):
通过数学问题解决的八个阶段,我们不难看出,问题解决过程是一个逻辑体系严密、思维水平要求较高的过程。而从它的影响因素我们又可以看出问题解决还是一个充分强调学生主观能动性的过程。问题解决过程中的一些关键字,如感知、理解、转换、假设、表述、反思等,给了学生很大的发展空间,学生的主体感知对问题解决有很大的影响。
三、信息技术环境下基于问题解决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一)问题情景创设,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问题情景创设的方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对于学习知识的渴求愿望,问题设置需要根据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问题进行体现,首先,教师需要根据学生日常生活接触的实际情形,将问题导入到这种情形中。
微课是以信息技术为载体逐步发展起来的教学方式,通过简短的视频开展教学,深受师生喜爱。教师可以将微课和课前预习相结合,引导学生运用微课进行课前预习,并根据学习内容提出问题,从而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例如,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一课时,教师就可以提前制作微课,在微课中展示生活中和角相关的各种事物,如五角星、桌子等,让学生思考这些事物有什么共同特征,从而引出角的概念。
(二)运用信息技术, 使数学知识更为直观
小学生的思维发展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随着年级的升高,所学知识的难度也逐步递增,变得越来越抽象,对学生数学思维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随着信息技术2.0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借助信息技术直观、形象、生动、立体的展现,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更加直观、通俗易懂。
例如,在教学 “圆柱的表面积”一课时。在本节课中,老师先让学生在认识圆柱表面积是由两个底面和一个侧面组成的基础上进行自主探索计算公式,在巡视过程中发现全班只有少数学生通过课前预习能够推导计算公式。此时,助希沃白板5中的学科工具,以动画的形式生动、形象地演示了侧面展开图与上、下两个底面之间的紧密联系,让学生直观感受到侧面展开图的长就是上、下底面圆的周长,宽就是圆柱的高。因此,通过信息技术的直观展示,让学生感受立体图形与展开图之间的变换过程,使图形更加直观,有效突破教学难点,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圆柱表面积计算公式的意义。
(三)合理使用问卷星,提升学习评价的双向反馈机制
“问卷星”教学软件具有便捷、高效等优点,可以帮助教师们做好各类学情分析,包括分析学生的学习经验、知识储备、学习能力、学习风格,有效了解学情,从而改进教学设计,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例如,在四下“运算定律”的复习课中,为了解学生对本单元学习的掌握情况,老师课前利用问卷星设计测试卷。问卷星自带的阅卷评析功能,为教师节省阅卷时间,大大提高了教师的工作效率。根据以上情况,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进行了调整,对问卷调查中学生掌握较差的知识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再讲解、再巩固。
四、结语
信息化2.0环境下的教学,颠覆了传统教学模式。教师通过“基于网络空间的教学模式,实现信息共享;基于数字资源的教学模式,激发创新思维;基于智慧教育的教学模式,提升学生操作能力;利用先进技术,培育学生的信息素养;基于问题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还能有效贯彻落实“素质教育”,加强信息技术课程的信息化建设,推动信息技术学科较好较快发展。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环境,能够更好的提升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与实践能力,是当代小学数学教育的主要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马建雄. “互联网+”环境下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内容的优化策略[J].学周刊,2020(20):64-65.
[2]宋贤添.探究互联网环境下初中信息技术多元教学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20(1):125+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