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在不断发展,竞争也越来越激烈,所以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愈发重要。为此,高中地理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不再只注重应试成绩,而是要将重点放在思维能力的提升和培养方面,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全面开拓新的教学版图。综合思维素养是高中地理教学的核心素养能力之一,教师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应对综合思维素养予以充分重视,为学生今后学习与运用地理知识打下坚固的基础。
一、高中地理综合思维素养培养的重要性
(一)充分发挥高中地理学科价值
高中地理具备其独特的学科价值,在地理学科独特的研究对象、思维模式以及研究方式中均有不同体现。地理是一门跨门类、领域、学科的综合性学科,其综合性特征是加强学生地理综合思维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充分重视培养学生地理综合思维素养能力,可以充分发挥地理学科价值,使学生们全面了解地理现象以及事物等内容。以俄罗斯的知名港口摩尔曼斯克港和符拉迪沃斯托克港为例,二者状态各有不同。以年为期限,摩尔曼斯克港处于终年不冻状态,而符拉迪沃斯托克港的结冰期却长达半年。
(二)实际满足高中地理学科要求
新课改背景下,需要充分重视高中地理学科能力以及地理理念,全面培养高中生地理学习能力,积极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能力以及认知能力。核心能力通常指,学生不仅要学习丰富地理知识,更应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在实践中解决在生活中遇到的难题,以此锻炼学生的地理思维逻辑,全面提升自身核心能力。高中地理综合思维素养是培养学生核心能力的基础内容,结合针对当前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来看,需要教师对高中生地理综合思维素养的培养锻炼予以充分重视,有利于提高课堂学习效果。
二、培养高中生综合思维的现状分析
(一)学习的自主性较差,难以实现深度学习
多数学生在地理课堂学习过程中,其主观能动性较差,表现为不去深入挖掘知识的内涵,探究知识间的关联,更不能充分运用知识,认识和分析某些现象,探究和解决相关问题,导致未能实现深度学习。究其原因,一方面,教师未能很好地转变教学观念,课堂教学中仍坚持以教师为中心,采取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的学习趋于被动;另一方面,学生尚未意识到自己是课堂学习的主体,习惯于被动学习,获取知识大多依赖教师讲授,较少主动思考和分析相关现象及问题,导致日常学习居于表面,而未能实现深度学习。
(二)良好的思维方式与习惯未能有效地养成
多数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教师教授的地理知识,但在知识的运用上存在一定的困难,难以综合深入地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导致学生良好的思维方式与习惯未能有效地养成,进而影响综合思维素养的习得。究其原因,一方面,受高考的影响,学生学习知识的目的在于提高答题的正确率,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导致学生通常注重理解和掌握地理教材中的内容、课堂上教师讲授的知识,对地理课外知识很少涉及;另一方面,受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学生习惯于被动地学习,较少进行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较少积极主动地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全面地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导致未能及时地为学生提供形成良好思维方式与习惯的条件。
三、高中生地理综合思维素养的培养策略
(一)激发高中生学习积极性
培养学生学习地理兴趣,作为学好高中地理学科非常重要因素。教师在开展地理教学时,需要全面培养高中生地理学习兴趣,有利于提升学生主观能动性,提升学生们的地理素养以及思维品质。因此,教师在给学生们传授地理知识内容时,需要避免传统课堂上填鸭式地理教学模式,积极创新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理念和教学思维。教师应充分尊重高中生作为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根据高中地理学科具备的特点,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在课堂上应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有机结合在一起,把一些比较抽象的地理知识内容融入到大自然中,使学生们更容易理解,有效地提升学生们的理解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例如,在课堂上教师给学生们讲解“区域发展阶段”相关知识点,对郊区农业进行讲解时,可以组织学生开展郊区农村实践活动,组织学生们实地学习。引导学生们观察农田实际情况,并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情况,总结郊区农业具备的特征以及郊区农业未来发展趋势。教师采用这种教学模式,不仅给学生们更多的学习体验,同时有利于学生对所学习的地理知识内容做好总结工作,有利于培养学生地理综合思维素养。
(二)培养高中生发散思维以及创新思维能力
地图作为学生学习地理知识时,重要的学习工具,有利于学生提高地理学习效率。教师地理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重视学生们掌握地图知识内容。在教学时,科学运用地图或者是教材中的地图册,将地图作为教学基础,给学生们讲解相关地理知识内容,同时将所讲解的地理知识内容,合理延伸地图中。教师需要引导高中生分析和判读地理图表中的信息能力。积极培养高中生科学运用辩证思维,对地理问题进行全面分析,在教学中可以积极培养学生绘制地图以及读取地图标的能力。全面培养高中生熟练掌握地图,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们分析问题以及解决学习中遇到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高中生发散性思维以及创造性思维能力。教师在课堂上将地理教学内容和地图进行有效结合,有助于培养学生空间思维,充分发挥培养高中生地理综合思维素养的作用。
(三)注重反思结合评价,及时进行成效反馈
高中地理课堂进行深度教学,教师和学生应该做到将反思与评价相结合,并将其贯穿于整个教学和学习过程中。对教师而言,教学活动开始前,做到反思和评价教学内容及方法的选择是否合理;教学活动进行时,做到反思和评价自身教学行为是否得当;教学活动完成后,做到反思和评价整堂课的实施效果是否良好。对学生而言,学生应该对学习过程中的自身行为进行反思评价,发现并认识自身在综合思维素养的养成上存在的不足,做到及时改正。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开展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时,对于高中生综合思维素养培养方式有很多种,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做好总结和摸索工作,全面了解高中生实际的学习地理能力以及具体认知水平。采用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对高中生地理综合思维素养进行全面培养。积极培养高中生学习地理积极性,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相应的地理教学方式和不断优化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方案,合理设置课堂教学问题等方式。可以有效地培养高中生发散性思维以及创造性思维能力,全面提升高中生地理综合素养,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魏圣梁.基于大单元教学设计对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综合思维的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9.
[2]梅国红,朱汉招.基于深度教学的高中地理“综合思维”培养策略探析——以产业转移为例[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04):95-96.
[3]张妍,王向东.STEM在培养高中地理综合思维中的设计策略——以人教版“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一节为例[J].地理教学,2018(17):7-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