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新课标明确提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强调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出发,提出地理课程旨在使学生具备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在核心素养的要求下,高中地理课堂情景创设的依据主要是学生的学习情况、课本知识的难易程度和学生此阶段的学习规律。所以高中地理教师要善于运用情景教学法,解决地理教学难题,促进地理教学高效化。
⦁ 高中地理情景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情景创设不合理,影响学生学习
部分地理教师有进行教学方式改革的意识,但是进行情景教学时,往往只根据自己的认识来创设情景,没有联系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规律,往往也没有和学生的生活相关联。这样创设出来的情景相当于是做无用功,没有积极的学习意义,只会增加学生的学习难度。另外,还存在创设的情景过于复杂,学生难以短时间发现其中地理知识的情况。这样盲目拔高难度,不符合学生的学情,是非常不科学的[1]。
(二)情景开放问题占比较小,限制学生思维拓展
构建开放式的问题情景可以发散学生的思维,让更多的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进行自主探索和创新思考。但目前高中地理教学的情景创设中开放问题占比较少,教师只注重课堂的教学效率,却不重视学生的课后思考环节。并且还存在教师忽视开放式情景问题的情况,在进行情景教学时只关注问题的解决,而不在乎学生问题的提出。长此以往,学生的地理思维发展就会受到限制,并且学生提问的意识也会弱化。
(三)部分学生不认可教师的情景教学方法
教师要想顺利地进行教学方式创新,势必需要学生支持和参与。但是由于高中学生思维尚在发展阶段,对教学认知较弱,教师又没有进行适时的引导,他们往往会出现不认可不理解教师教学方式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会呈现出消极学习的状态,学习没有自主性和积极性,非常不利于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
⦁ 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地理开展情景教学的措施
(一)设置生活化的教学情景
高中地理教学和生活的关联性很大,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联系生活知识,实施以生活为导向的生活化情景教学策略。要保证地理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就应该创造一种以地理思想为主的教学情景。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应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创设学生感兴趣的生活教学情景,进而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必修二第一单元“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为例,人口作为我国目前热点话题,为了让学生对我国的“人地关系”全面的理解,教师可以联系日常生活中的内容进行情景教学,并对学生提出问题:我们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人口带来的问题呢?人口增长主要由哪些原因影响呢?通过学生对问题的思考,教师这时候就可以引入我国人口变化因素和地理关系的知识点。通过教学情景把教学内容带入生活,探索地理核心素养中的人文意识是至关重要的[2]。
(二)利用多媒体技术营造情景
对于抽象性较强的地理理论知识,学生一般难以很快消化掉。这个时候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寻找有关地理知识点的地理视频、图片、动画等,在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达到情景教学的目的。另外,通过多媒体的方式,还能整合学生生活中遇见的地理情景,让课堂生动起来。这样学生就自然而然地会对地理学习产生兴趣,也更有利于地理教学情景的生动化和直观化,能拉近学生与地理的距离。另外在进行多媒体信息技术教学时,教师也要注重自身信息素养的提升,只有自身的信息水平提升,才能在高中地理情景化教学中融入先进的科学技术,从而提升教学的先进性和前瞻性。
(三)创设实践化的情景
高中生进行地理实践,能开阔学习视野,培养科学思维、分析思维、综合思维等能力,有利于智力的发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力。而高中地理把科学意识作为工作语言,用实践检验理论,是一门综合了准确性、多向性、多层次和实用性的学科[3]。因此,教师可以对高中地理教学采用多样化的实践情景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思维能力。例如,在研究“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时,学生通过简单易行的地理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节约和环保意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参加各种各样的环保考察调研活动,像“垃圾分类劝导员”“社区环保普及活动”等,利用社会地理环境这个大教学情景,引导学生对地理可持续发展知识进行实践,促进地理思想的内化。
(四)创设游戏化的情景
教师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要注意创造合理的游戏教学情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然大大提高。通过营造有趣丰富的地理游戏教学情景,增加学生的地理兴趣,帮助学生合理地进行地理教学,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一般来说,教学情景可以通过多种形式表现出来,像音乐、故事、场景布置等。例如,高中地理教师可以设计抽卡片游戏,在卡片上随机设置了地理趣味知识点背诵题目,像理念背诵,地理现象的解释,名词解释等,学生在指定时间内答对即可进入下一关,最终的冠军可以获得大奖。通过这样游戏化的地理情景教学方式,不仅让学生印象深刻,还能增加趣味性和思维性[4]。
(五)利用社会情景开展教学
社会情景教学法指的是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运用热点问题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让学生了解问题出现的原因、危害,以及解决的具体措施,增强学生的公民责任感。所以教师要利用社会热点,使学生较为全面地观察、分析、认识不同区域地理的特点,促进学生综合思维的发展,不断提升他们的地理核心素养。
例如,在教学“人口的迁移”时,教师便利用农民返乡热潮、难民涌入、黄金周旅行热等话题创设了情景。首先,在上课之初,教师出示了联合国关于人口的两则报告,让学生通过材料,认识到现代人口存在的问题,并且让学生认识到人口的增长产生的影响。然后,教师组织学生自学,了解人口迁移的含义,并辨析情景中的状况哪一种属于人口迁移。教师通过图片与文字,形象地向学生展示了这些社会现象,强化了学生对社会现状以及世界热点问题的了解,提升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结语: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情景教学中,教师的作用非常重要。需要不断融合地理核心素养的知识,结合学生的发展需求,建设多元化的地理课堂。同时,教师应确保他们对教科书的知识有深入的学习[5]。在结合教材内容和时代发展趋势的前提下,更好地进行地理教学,确保学生能在课堂上揭开地理思想的奥秘,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提升学生地理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 韦荣, 宁绍洪.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情景教学实践与应用[J]. 求知导刊, 2020(23):2.
2) 莫小丽, 孟丽红. 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地理情景教学探究——以"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为例[J].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2020(24):3.
3) 马海波, 赵丽英.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情景教学价值取向[J]. 教学考试, 2020(9):4.
4) 何大炎. 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课堂情景教学[J]. 新课程, 2019(24):2.
5) 李强. 例谈高中地理情境式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J].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 202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