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学科融合是指把由于学科分割所造成的知识支离破碎的状态,通过知识间的相互联系进行有机组合,最终实现知识与思维、感性与理性、理论与实践等多个维度的辩证统一。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小学体育不应在局限于学生身体素质以及运动技能的发展培养,还应关注学生的心理与社会适应能力发展,因此应积极推动小学体育与其他学科的整合。
1小学教育的学科融合分析
1.1学科融合的基本内涵
在互联网极度发达的信息化时代,人们社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也逐渐变得越来越复杂化,单纯依靠某一学科的知识技能已经很难解决,往往需要多个学科的配合。在这样的情况下,打破学科壁垒已经成为研究发展的必然的趋势,学科融合的理念随即被提出,它是指在承认不同学科差异的基础上,在研究某一领域或学科的问题时,打破不同学科之间的壁垒,利用多学科参与和介入,进行跨学科、多学科之间的协作,促进不同学科间的相互交叉、渗透。而在教育领域,学科融合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发展。
1.2将学科融合引入到小学教育的必要性分析
首先,学科融合是全球化和信息化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小学处于初始阶段,这一阶段的教育效果对于学生未来成长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而基于当前及未来社会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培养小学生全面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十分必要的。根据我国教育部在2016年颁布的《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来看,促进跨学科学习以及教育信息化是未来我国各学段教育教学发展的主要方向,也是国家、社会适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其次,学科融合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素质教育提倡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而小学阶段的学习和认知活动本身就是以多门学科与能力为支撑,因此在小学实施学科融合对于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具有促进作用。长期以来,我国所实行的课程标准都存在落后与社会发展的情况,过度强调学科本位、学科科目设置繁多以及各学科缺乏联系等问题的存在严重阻碍了小学生的发展,导致他们逐渐忽略对各学科领域之间知识相互联系的思考。在这样的背景下推进学科融合,可通过多学科的协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使其能够有意识的综合利用多学科的知识解决现实问题。
再次,学科融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学生学业负担。在小学教育中推进学科融合可以避免学生在不同学科的相同知识学习上重复浪费时间,同时形成对相同知识的多维度认知,并减少学生的学业负担。近些年,我国在推进教育改革的过程中,针对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的问题出台了一系列措施,但客观上教育资源的不平衡使得许多学生不得不采用机械、重复的学习方式。而小学的分科教学导致各科任教师往往只关注自己负责的学科,以重复性练习确保知识掌握。这样的后果就是学生需要在一些重复性内容上浪费大量的时间。而学科融合正是解决这一困境的有效措施。
最后,促进小学生深度学习。按照目前我国小学教育教学模式,虽然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一定的重视,教师也会通过教学设计为学生们提供更多实践探索的机会,但整体上来看,学生仍旧处于被动、浅层的学习知识的境遇。而在进入学科融合之后,针对同一主题,学生会接触到多学科的知识,从多个维度对其形成认知,这样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还能够帮助学生建立学科间知识的内在联系,实现知识整合,在此基础上更加深刻的解决问题。
综上所述,学科融合作为一种全新的课程组织方式,对于学生综合能力发展以及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均具有重要作用。
2小学体育与其他学科融合探究
我国小学体育教学长期存在过度重视运动技能培养、缺少人文性的问题。在新课改下,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就是推动体育与其他学科的融合,通过知识整合引导学生思维发展,促进其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在推进学科融合的过程中,要根据不同学科知识的特点,打造全新知识和教学体系,使其形成紧密的联系。
2.1小学体育与数学学科的融合
小学体育的关键在于身体,小学数学的关键在于思维,将小学体育与数学进行融合可以促进学生身心素质与思维能力的共同发展。例如在小学低年级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以游戏的形式对体育和数学进行整合,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喊数抱团。教师基于循序渐进的原则,初期使用简单的数字开展游戏,之后逐渐提高难度,使用几加几、几减几、几乘几或是几除几的方式,这样学生就需要在短时间内运算得出答案,再根据答案数字做出反应,相互抱团,如此就实现了在体育中锻炼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
2.2小学体育与语文学科的融合
新课标并未对小学体育的内容做出硬性的规定,这意味着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结合自身的特点自主选择教材,必要时也可以进行校本教材的编制,以获得最理想的教学效果。这对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他们有意识的挖掘生活中的可用素材,融入到教学之中。而语文学科在学生精神意志培养锻炼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例如可将小学体育二年级《跳跃与游戏》一课与语文《看蛙看海》这一课结合起来,以语文课文构建声动的情境,带领学生们在这样的情境之中进行跳跃练习,这样不仅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参与跳跃活动的积极性,还可以在活动进行课文的复述,加深学生对课文内涵的理解。
2.3小学体育与英语学科的融合
小学生大多都表现出活泼好动的特点,教师可以基于这一特点在教学中同时调动学生的多重感官以及肢体动作,激发其参与积极性,提高其学习专注力。例如在进行“跳方格”这一游戏的设计中,可以将方格中的文字替换为英语单词,并据此编一小段歌谣,让学生们跟着歌谣的节奏进行跳跃练习,如此不仅可以起到锻炼身体的效果,还帮助学生们熟悉巩固了英语单词知识。
2.4小学体育和美术学科的融合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推动学生德智体美劳多重素质发展,不同素质发展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因此可将体育和美育结合起来,推动小学体育和美术学科的融合。美术所包含的造型、视觉艺术表现形式都可以引入到体育教学中,如根据学生的特点以及游戏活动等内容制作丰富多样的头饰或是进行场地设计,以此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提高体育教学效果。
结语:综上所述,推动小学教育学科融合是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在调动学生兴趣、促进学生素质发展、降低学生学业负担等方面均具有显著的作用。将小学体育与其他诸如数学、语文、英语、美术等学科进行融合有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常鸣.浅谈新课改背景下小学体育与其他学科的融合策略[J].新课程,2020,(43):36.
[2]陈修修.小学体育教学 与其他学科融合实践研究[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8,(6):144.
[3]陈懿琛.试论低段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的融合[C].//浙江省第十四届运动会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论文集.2010:280-282.
作者简介:陈凯(1981.07-),男,汉,江苏苏州人,江苏省苏州市湄长小学,本科,中小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体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