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贯彻核心素养的观念,是响应国家新课标改革的号召,同时顺应时代教育潮流的举措。这种教育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用独立自主的眼光和自己独到的见解来看世界,认识世界,并改造世界。以地理学习为基础,以灵活运用地理知识为发展,以利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所以,注重“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教育观念,不只是地理知识的教学过程,同样还是一个学生实现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教育过程。
一、高中地理教学存在的典型问题
(一)并未重视学生课堂主体地位
目前,很多高中地理课堂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学习经验。这种教学方式,往往是老师在课堂上苦口婆心地解释,而学生却没有多少收获,这对学生的成长与提高是不利的。地理学科属于一门偏向于理科的课程,它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将教科书当中的图像信息与知识相结合,从而对其进行有效的理解和吸收。简单地死记硬背,不但不能学好地理,还会使学生对地理的学习有一种片面的认识,使他们对地理的学习慢慢地失去了兴趣,从而降低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二)高中生对地理学习缺乏兴趣
大部分的高中生都不是很喜欢地理学。这样,很多同学就不会主动去学,也有一部分同学只能靠记忆来应对考试。一旦学生具有了这种心态,他们就会变得越来越懒惰,不会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在学习过程中,当他们遇到困难时,他们就会退缩,他们对地理学科的学习没有兴趣,不愿意主动去克服所遇到的困难。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将逐渐对地理课程失去兴趣,并在较长的时间内对地理课程产生厌倦,从而影响到整体的地理教学质量。
(三)并未重视教材中的地图教学
与自然类课程的实验教学具有相似性,地图是学生学好地理课程的重要因素,其学习是地理课程的基础和核心。因为地理课程包含了更多的教学内容,其中包括了地形,地区,气候,地区文化,政治制度等。所以,在很多情况下,老师往往会忽视地图的教学,而偏重于其他方面的知识。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似乎对知识有了更多的了解,扩大了自己的知识面,但其实他们忽视了最核心的教学要素。在地理教学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许多障碍,不能全面掌握地理课程的核心内容。
二、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深度教学策略研究
(一)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增强师生互动交流
在高中地理课堂上,要想提高高中地理课堂的教学质量,就必须进行改革。在传统的高中地理教学中,老师具有绝对的话语权,学生只能被动地按照老师的想法去学习。尽管这样可以最快地让学生接触到知识,但是没有了探究的过程,就不能让学生感受到快乐,这会对他们的学习积极性造成很大的打击,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果。为此,我们要落实学生的课堂主体性,还他们课堂主权,使他们成为地理知识探索与学习的主体,并在师生间的互动中实现知识的传授与传授。比如,在讲授《大气运动及规律》这门课程时,老师选择了把自主的权利交给学生,让他们用自己的思考方法来学习,并且让他们从自己的认识出发,气压带、风带位置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发生季节变化。
(二)以教科书内容为依据,确立教学目标
在高中阶段的地理课堂上,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核心素养是教学的第一要务,在实践教学中,教师要从科学思维和核心素养的培养入手,确定目标,并围绕目标开展一系列的教学活动。科学地制定深度教学方案与教师的知识储备量和专业水平有较大的联系,要使高中地理课堂的创设更有深度,更有内容,就需要教师立足于教材,根据教学的内容和教学纲要的要求进行深入的研究,并与当前的教育背景相结合,增强学科间的关联性,用符合学生生活的内容来创设教学内涵,以生活为例子,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例如:《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大气移动是指在不同区域、不同高度上,空气中的热量、动量、水汽相互交换的一种现象;在这一过程中,不同属性的大气可以进行交换,从而产生出各种各样的气象现象和气候变化。大气的移动有两种形式,即水平移动和竖向移动。在对探究式教学内容进行讲解的同时,教师应该将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上,利用小组合作、情感体验等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率。
(三)密切关联历史典故营造教学氛围,促进学生认知
在许多地理知识的背后,都有相应的典故、历史等人文性知识,因此,加强运用这些教学材料,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指导的时候,可以立即就相应的历史故事、历史事件、典型案例引入课堂,来营造教学氛围,并结合具体教学内容进行分析。让学生在一个生动、浓厚的认知氛围中,进行有效的地理学习,从而实现人文素养的发展。如在《大气的运动》1、对流层的特点:①随高度增加气温降低;②大气对流运动(12km)显著;③天气复杂多变。2、平流层的特点:①随高度增加温度升高;②大气平稳,以水准运动为主,有利于高空飞行。3、大气的热力过程:太阳辐射--地面增温--地面辐射--大气增温--大气(逆)辐射--大气保温4、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反射、散射。5、太阳辐射(光照)与天气、地势关系:晴朗的天气、地势高空气稀薄,光照越强;我国太阳能的分布青藏高原最高,四川盆地最低。6、大气的保温效应: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并通过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
(四)完善课堂评价体系,实现评价多元化
在高中地理学科的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不能仅仅是看他们的成绩,应该关注他们的智力发育、推理能力、判断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当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的“一刀切”现象,应该改变“一刀切”的现状,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全面的发展。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建立科学、合理、有效的教学评估体系。例如,可以以课堂表现、作业状况、测试结果、努力程度、学习强度、课外实践能力等为基础,给学生制定一种科学、有效的评价方式,并将所有的评价方法进行有效地结合起来,从而实现教学评价的多元化,从而推动学生的综合发展。
结语:总之,“核心素养”理念下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既是新一轮新课改的需要,也是新一轮新课改提出的教学目标。在“核心素养”的教育思想下,高中地理老师必须改变自己的教学思想,深入挖掘高中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内容,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参与到田间劳动中所需的毅力、关键能力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以明确高中地理的教学目的,增加课程的层次性。
参考文献
[1] 王文君.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深度教学策略研究[J]. 学周刊, 2020(17):2.
[2] 苏丽清.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教学策略探究[J]. 2021(2019-3):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