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随着我国工业化发展进程的不断加快,经济水平也得到了巨大的提升。但经济的提升往往是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的,在过去粗放经济发展的模式下,水资源污染问题被提升到了一个新高度,也给当今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策略带来巨大的考验。为了加大水污染治理力度,国家引导各地政府通过各种方式对污染源进行控制,并不断提升水污染治理技术水平。但由于治理工作难度大、范围广,在实际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在此情况下,亟需采取相应的措施提升水环境监测及水污染防治水平,以促进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维护社会的稳定。
1 水环境监测的具体内容分析
1.1 地表水
监测地表水的方式多种多样,这里主要论述其中几种,第一种是对地表水中的常规水因子进行调查,以此来对地表水的水质和污染情况进行判断和分析。第二种是对污染因子进行调查,通过分析找到造成地表水污染的源头。在对水样进行调查时,要对其所受到的各种影响因素进行充分考虑,包括天气、风速和水流等,尽可能地选择在无风的晴天进行样品的采集,并且要查看样品是否具备普遍性特征,仅仅是一次的取样并不能够代表普遍情况,所以需要在多个时间段和区域进行取样,确保所监测到的结果能够达到相关的要求和标准。
1.2 地下水监测
地下水监测也是水环境监测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年来由于地表水的污染日益严重,人们对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率也在不断提升。为了确保地下水的质量、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就需要科学的掌握地下水的具体情况,从而实现科学开发利用。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对地下水监测的主要方式都是通过抽样监测,但是这种监测方式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同时在很多监测场景当中表现出了不适用性。因此为了确保水质监测的准确性和合理性,在进行地下水质监测的过程中要结合当地的具体情况采取合适的监测方法。当下我国科学和技术已经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出现了很多自动化监测技术。这些技术的成本较低,已经在水监测环境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因此,地下水监测单位就需要积极引入新设备,在确保检测结果的同时也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2 水污染检测的策略
2.1 加强污染物的管理
要实现对污染源头的控制,就必须加强污染物的集中管理与控制,包括污染物的种类、浓度、数量等。在农业污染源方面,为了有效控制水资源的污染,要采取集中排放和处理的方式,尽量减少化合肥的使用,以保护土壤的可持续发展;在工业污染源方面,尤其是一些规模较大的工业园区,应加大资金和技术的投入力度,实现污水集中排放处理。此外,河道生态的修复工程也应该被重视,经过污染区的河道,应重新改道设计,以避开污染区,防止河水被污染。如果河水已经被污染物所侵蚀,应采取必要措施清除河道淤泥,避免污染物残留在淤泥中导致河道被二次污染,必要时,可以进行河道改道处理。
2.2 做好数据处理工作
为了有效减少因人为失误而造成的数据不准确现象,还需要对监测的数据进行分析,从而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在分析完成后,还需要以纸质报告的形式将最终结果上报给有关部门。数据处理工作对工作人员的综合素养要求相对较高。这些工作人员不仅需要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同时还要表现出较强的职业素养。在数据处理的过程中,任何一项问题都有可能会造成监测数据的失效,因此工作人员一定要熟悉数据处理流程,并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来开展相应的工作。
2.3 保证样品采集质量
首先,要根据地形特点选择合适的采集地点及采集方式,确保工作人员工作时的人身安全以及采集工作能够顺利进行。其次,水质样品必须具有区域代表性,因此采集地点必须选在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污染流域,从而保证采集样品能够提供最大的参照性。再之,除开采集工作,样品的保存工作也十分重要,保存水质样品的器皿必须干净整洁,保存方式科学妥当,从而保证水质样品不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造成二次污染。最后,针对采集回来的样品,实验室工作管理人员需要对其进行编号和整理,便于之后的分辨及使用。除此之外,对实验室之中的实验设备和器皿,工作人员需要进行定期的检查和清洁,最大程度上保证监测结果的精确性。
3 水污染治理的策略
3.1 加强前期的准备工作
在进行水污染监测工作之前,要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首先,要对污水治理工作中的多种影响因素进行综合性考虑,从而制定出针对性和适用性较强的管理体系。同时,为提高水污染监测和治理的效率,各部门的分工合作也是必不可少的。此外,为了提升监测工作的稳定性和高效性,要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系统性培训,培训结束后还要进行专业知识考核,全面提升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素养,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确保他们能够胜任水环境监测工作。与此同时,为了避免因设备问题而造成的监测数据不准确的情况,还要定期派专业技术人员对设备进行维修和保养。
3.2 优化水污染的防治技术
①物理防治技术,物理防治技术主要包括截污分流和底泥疏浚技术,截污分流技术能够大大提高污水治理的效果,但是这种技术对设备的要求较高,所以需要对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底泥疏浚技术能够有效地处理河道的污泥,同时能将水体中的营养物质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达到改善水质的目的。化学防治技术。②化学防治技术主要包括化学除藻技术以及重金属固定技术,化学除藻技术就是利用药剂来实现控制藻类的生长,以此来对水环境进行净化。而重金属固定技术就是利用碱性物质与水体中的酸性物质发生反应来达到改善水质的作用。
3.3 重视宣传教育
水环境监测与我们所有人都有着重要的关联,如果仅仅依靠政府相关部门负责水污染防治,那么所能够发挥的效果将会十分有限,所以有关部门要加强相关宣传工作,例如通过广告、微信、微博等渠道让人们更多地去了解水污染防治知识,提升人们的水污染防治意识,充分认识到进行水污染防治以及水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要性,从而更好地配合防治工作的开展,达到更加理想的防治效果。除此之外,要对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完善,让人们充分认识到随意排放污水属于违法行为,并将水污染防治宣传工作与当地民俗活动相结合,从而创造一个更好的宣传氛围,提升人们的水资源保护意识,缓解水污染的困境。
结束语
在环境污染问题形势严峻的今天,水污染防治是我国实现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我国水环境监测水平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也在不断提高,同时,水资源污染问题的治理进度也随之加快了。但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依靠水环境监测技术治理水污染问题,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一方面要求我们加大对污染源的控制力度,另一方面也要号召居民节约用水,保护珍贵的水资源。
参考文献
[1] 周乐,彭娟.关于水污染防治及控制技术的优化研究[J].低碳世界,2019,9(08):25-26.
[2] 谢易霖.水污染防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治理措施分析[J].节能,2019,38(07):152-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