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在现代社会经济环境下,优秀的人才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更要具有创新思维、较高的综合素养以及良好的实践能力。因此,人才培养应该积极迎合社会实际需求,这就对现代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变革要求。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对教育工作越来越重视,同时也认识到传统教育思想、教学模式已不适用于当今社会。对学生的教育和培养,不能仅局限于传授知识这一个方向。传统的以智育为中心、单一化的教育教学模式,无法满足当前学生成长发展的需求,也无法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能够推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向前的优秀人才。而“双减”政策就是我国实施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的创新措施,对落实素质教育理念,实现对学生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的全面培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教育意义。由于“双减”政策要求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学生在课后不需要再完成大量的作业或进行课外补习,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用于学习的时间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
一、转变观念,加强沟通
首先,在“双减”政策背景下,数学教师要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提升数学课堂教学质量,那么要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教师主导作用。因此,数学老师要及时改变老旧的教学理念,积极学习并运用新的教学理念到数学教学中去。要使学生具有主动性,积极参与课堂活动,鼓励学生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主动学习,积极探索新知识。其次,在学习科目知识时,学生对学科的态度是正面或负面、热烈或淡漠、欢乐或忧伤、自信或自卑?这些都是我们老师应该重视的问题,也要求我们的老师要以人为本,而不是像一个机器一样机械地引导学生完成相关课程。通过笔者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多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有助于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作为一位数学教师,一进入教室就要热血沸腾,精力充沛。这样,学生就会受到影响,并能更好地投入到课堂中。相反,教师若有疲乏感,则会使其情绪低落。从我的教学经历来看,初中生也有很强的“向师性”。你要是和蔼可亲,学生也会以同样的态度对待数学课堂的学习。
二、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升学生参与感
第一,趣味化教学。玩游戏是初中生的最爱也不过分,在游戏中,大多数学生能够保持聚精会神和积极的精神,因此,老师在课堂上加入游戏,也可以充分发挥初中生的这种心理特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比如,教授“概率”部分时,教师可预先准备两个硬币,与学生玩猜测硬币正反的游戏。然后各组派出代表,如果硬币同一面,学生获胜,否则,老师获胜。老师会安排学生做记录,基于统计结果,教师引入新课程。同学们对游戏教学很感兴趣,会在不知不觉中融入课堂教学。当然,游戏指导不仅适用于课堂之上,也适用于课堂外,课下学生也可以发明各种游戏与同学们一起玩,这能在一定程度帮助学生确认和整合知识。
第二,生活化教学。作为一门抽象、乏味、逻辑严密的学科,对年龄不大、理解能力不强、认知能力不强的初中生而言,单一的教学方法难以引起他们在课堂上的长期关注。初中数学教师可以运用生活中所学到的知识,以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和实例为指导,激活学生的生活体验,减少对新知识的恐惧,使学生更容易亲近,并更好地学习数学。举例来说,在学习统计相关知识时,首先,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提出问题:同学们,商场里有不同种类的饮料,知道哪种饮料卖得最好吗?学生可以利用学校附近或家附近的商场,计算饮料种类,调查不同饮料的销售情况。然后让学生进行小组调查,以小组调查和研究小组的形式,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寻找答案,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在学生群体统计调查的过程中,强化他们的实践能力,确立知识与生活的关联性,使学生认识数学学习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思维能力,让学生多角度地分析问题,最终达到高效教学。
第三,多媒体教学。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融合,会使课堂教学变得很不一样,对于学生的思维创新发展非常有利。这样不但使教学简单化,把复杂抽象化的知识变成直观的形象,而且给学生以视、听、触觉等多种外在刺激,给学生更多的学习途径。投影仪大屏幕的使用丰富了学生的直观感知知识的能力,增强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能获得更加开阔的视野,增强学生的创造力。信息技术增加了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让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识和感受更加具体和深刻。
三、学生问题意识与数学思维培养
在提质增效方面,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数学思维是构建初中高效数学课堂的基础[5]。第一,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主要途径,是激发学生探索精神的主要源泉。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解决相关数学问题,此外,学生也可以体会到数学探究的乐趣。其次,要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学习能力,只有培养好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不仅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能为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我们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对学生这两种学习能力的全面锻炼。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双减政策的推动落实下,初中数学老师应该明确教学的理念,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符合学生心理需求的数学课堂,优化课堂教学,在课下提高作业的质量,减少作业的数量,利用一切资源来辅助学生学习,用耐心的态度来帮助学习。不论教育怎样改革,老师都要清楚自己教育的目的,将教育改革的要求严格落实到自己的日常教学中,帮助学生进行学习。
参考文献:
[1]刘琴. 探索“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J]. 新课程,2021(15):11-13.
[2]张铃. “双减”政策下初中数学教学模式改革思考[J]. 知识文库,2021(05):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