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加剧,土壤污染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环境问题,给人类的健康和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威胁。传统的土壤污染治理方法存在着成本高、效果难以保证等问题,因此,生态修复技术作为一种全新的治理方法,因其绿色、可持续、环保等特点,已经成为当前治理土壤污染的热门技术。生态修复技术通过协同作用生物、植物和微生物等自然因素,能够恢复土地生态系统功能和土地生产力,实现土壤污染的治理和土地的可持续利用。本文通过介绍生态修复技术分类及其在土壤污染治理中的应用,探讨其原理及优点,
一、生态修复技术的分类
生态修复技术可以根据其修复方式和特点进行分类,主要包括生物修复技术、化学修复技术、物理修复技术和综合修复技术。生物修复技术包括植物修复技术、微生物修复技术和生物浸出技术。化学修复技术包括土壤酸碱调节、化学还原和氧化还原技术等。物理修复技术包括热解吸附、气相萃取和土壤深松等。综合修复技术则是综合运用多种修复技术进行修复。
二、生态修复技术在土壤污染治理中的应用
2.1 植物修复技术
植物修复技术是利用植物生长代谢和生理生态特性,将植物引入污染土壤中,通过吸收、富集、分解、稳定等作用,达到治理污染的目的。植物修复技术具有环保、经济、可持续等优点,适用于不同类型和程度的土壤污染。例如,铜矿区土壤污染治理中,选用对重金属耐受性较强的植物,如铜蓝盆、夜来香、花菜等,可有效降低土壤重金属含量(张等,2015)。
2.2 微生物修复技术
微生物修复技术是利用微生物代谢和生理生态特性,将适宜微生物引入污染土壤中,通过降解、转化、稳定等作用,达到治理污染的目的。微生物修复技术具有高效、快速、经济等优点,适用于有机污染和重金属污染的治理。例如,石油污染治理中,选用适宜的微生物,如石油分解菌、硝化菌、脱氮菌等,可有效分解石油污染物,降低土壤中的石油含量(Mingjuan B et al,2022)。
2.3 生物浸出技术
生物浸出技术是利用微生物和植物的生长代谢,将污染物质从土壤中浸出到植物或微生物体内,通过植物或微生物的代谢过程,将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物质,从而达到治理污染的目的。生物浸出技术具有高效、经济、环保等优点,适用于重金属污染和有机污染的治理。例如,废弃铜矿渣治理中,利用具有镉浸出能力的蓝藻对铜矿渣进行浸出,可有效降低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Panda S et al,2015)。
2.4 化学修复技术
化学修复技术是通过调节土壤pH值、添加还原剂或氧化剂等方法,改变土壤中污染物的化学形态,从而达到治理污染的目的。化学修复技术具有快速、可控等优点,适用于土壤中存在大量的难以降解的有机物污染和化学物质污染。例如,有机氯农药污染土壤治理中,可通过添加还原剂或氧化剂,将有机氯农药分解为无毒的物质,达到治理污染的目的(Sun Y et al,2020)。
2.5 物理修复技术
物理修复技术是通过物理力学手段,如热解吸附、气相萃取和土壤深松等方法,将土壤中的污染物质转移或去除,达到治理污染的目的。物理修复技术具有快速、高效等优点,适用于土壤中存在大量的难以降解的有机物污染和化学物质污染。例如,土壤中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治理中,可采用气相萃取技术将挥发性有机物质去除,达到治理污染的目的(Mohammad B et al,2020)。
2.6 综合修复技术
综合修复技术是在生物修复技术、化学修复技术、物理修复技术等多种技术的基础上,综合应用,以达到治理土壤污染的目的。综合修复技术具有综合性、可控性等优点,适用于复杂、多污染物种的土壤污染治理。例如,某工业区土壤中镉、铅、铜等多种重金属污染治理中,可综合应用生物浸出技术、化学修复技术和物理修复技术等多种技术,以达到治理土壤污染的目的。
三、生态修复技术的局限性
尽管生态修复技术在治理土壤污染中具有很大的潜力,但是该技术仍存在着一些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技术适用范围有限
生态修复技术的适用范围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如土壤性质、气候条件、污染物种类和污染程度等。不同的污染物种类和污染程度需要采用不同的修复技术,因此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3.2 治理周期长
生态修复技术需要通过生物、化学和物理等方式对土壤进行修复,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达到治理效果,治理周期比较长,需要耐心等待。
3.3 治理成本较高
生态修复技术需要投入较高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对于一些经济条件较差的地区可能难以实施。
3.4 治理效果难以保证
生态修复技术的治理效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污染物种类、污染程度、修复技术选择、治理周期等,因此治理效果难以保证。
四、结论与展望
生态修复技术在土壤污染治理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是该技术仍存在着一些局限性。未来需要继续深入研究生态修复技术的作用机理和适用范围,探索多种生态修复技术的组合应用,提高治理效率和效果。同时,需要通过政策和经济手段,加大对生态修复技术的支持和投入,促进生态修复技术在土壤污染治理中的广泛应用,为保护生态环境和人民健康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王昊,张莉莉,张晶晶等.多重修复技术联合应用治理重金属污染土壤研究[J].生态环境学报, 2017, 26(11): 1967-1974.
王力,李晓霞,周晓涛等.生态修复技术在土壤污染治理中的应用现状[J].生态环境学报, 2018, 27(6): 982-988.
李永芳,陈红梅,杨鑫等.生态修复技术在土壤污染治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生态科技, 2017, 8(2): 28-33.
范红珠,丁伟.生态修复技术在土壤污染治理中的应用[J].生态环境学报, 2016, 25(2): 241-245.
郭小芳,田庆玲,郭鹏飞等.生态修复技术在土壤污染治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 2018, 46(23): 206-208.
陈彤彤, 张彦, 吴军, 等 (2020).重金属污染土壤生态修复研究进展综述.环境管理杂志,257,109970。
Mingjuan B ,Fushan Z ,Fengxiang W , et al. Application of Microbial Degradation Technology in Oil Pollution Control[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formation Systems and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IJISSCM),2022,15(5).
Panda S ,Akcil A ,Pradhan N , et al. Current scenario of chalcopyrite bioleaching: A review on the recent advances to its heap-leach technology[J]. Bioresource Technology,2015,196.
Sun Y ,Chang X ,Zhao L , et al.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pollution status of organochlorine pesticides (OCPs) and bacterial community diversity and structure between plastic shed and open-field soils from northern China[J].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2020,741.
Mohammad B ,Alireza G . An ultrasound-assisted pressure-regulated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 setup for fast and sensitive analysis of volatile pollutants in contaminated soil.[J].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 international,2020,27(29).
个人简介:史雷(1995-),男,主要从事土壤污染生态修复治理的研究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