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随着核心素养对教育的引导作用越来越强,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走向整体化和系统化成为必然,这也就意味着教师在教学中要超越学科本位的认识,要通过跨学科教学来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跨学科教学越发重要,因此,对于初中地理跨学科教学有效策略的研究有着鲜明现实意义。
一、初中地理跨学科教学的实施方向
借助于逻辑学来看方向与路径的关系可以发现,前者决定后者。从概念本身来看,跨学科教学就是在主要学科教学的过程中,借助于相关知识向其他学科延伸,从而达到让学生在多个学科视角下进行知识建构与运用的教学。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可以发现,跨学科教学存在着如何确定实施方向这一基本问题。笔者所理解的跨学科教学实施方向,是指在实施跨学科教学的时候,所追求的是跨学科知识之间的融合,还是知识建构方法在不同学科当中的统一运用等。很显然,不同的跨学科教学实施方向对应着不同教学过程中的结果,而进一步讲,跨学科教学实施的方向取决于教师对教材的研究,取决于教师对跨学科教学实施重点的把握。
对于初中地理学科而言,考虑到初中学生在地理基础知识的巩固上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因此借助于跨学科教学来帮助学生巩固地理知识,就是基本的教学思路之一。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生在怎样的学习情境当中建构知识,就有可能获得怎样的认识。要帮助学生巩固地理知识,就可以采用跨学科教学的思路,让学生运用其他学科相对熟练的知识来促进新的地理知识的建构或运用。与此同时,也应当注意到地理学科的学习有其独特的方法,因此,在实施跨学科教学的时候,也可以结合具体的方法来确定实施方向。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发现,从宏观的角度来看,初中地理跨学科教学实施方向可以确定在内容与方法两个层面; 而进一步从微观的角度来看,跨学科教学则可以从关联学科、活动目标、活动条件、活动流程、实施建议等维度来实施。
二、初中地理跨学科教学有效策略
1. 选题上要注重现实情境下真实问题的研究与解决
选题要做到基于真实情境的问题思考与探索,围绕真实问题创设教学情境,确定教学主题。和跨学科学习紧密相关的学生成长经验以及世界认知水平,这些都可以作为情境创设的元素,可联合生活实际、时事新闻、社会热点或学术研究报告等信息来整合跨学科主题内容。比如,此前我国的一些科技公司发展受到美国各种制裁措施的限制,使中国芯片产业链受到了严重的打击。将这一情境素材运用到跨学科学习中,创设“芯片与国家未来”的教学主题,引导学生从地理、科技、政治等多个维度分析我国芯片产业因制裁措施受到的影响,探讨有关芯片研发、中美关系发展的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科学精神。
2. 内容上要注重学科核心概念及学科间的大概念
对于跨学科融合教学而言,除了学科内容精准、选题真实以外,还要有效利用学科间的大概念。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教师要精准把握综合性思维、人文地理观念、地理实践能力和空间视觉感。比如综合性思维培养,可借助典型的情境设置来实现。初中地理在教学内容上涉及的知识面很广,特别是“国家地理”这部分内容,具备了综合性的教学特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情境教学,把将要学习地区的特点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引导学生进行多方位思考。例如在教授“澳大利亚”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想象自己就是一个牧羊场设计师,结合当地气候、地形、水源方面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进而设计出最合理的牧场开发方案。教师应该主动地引导学生对地理知识进行有效拆分,分成一个个小的元素,继而逐个分析研究,最后把这些小元素进行组合,从局部到整体来分析该地区的地理情况。
3. 设计上要注重任务驱动与思维融合
任务驱动指的是通过对学习资源的合理利用,围绕某个共同的任务展开实践活动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任务驱动作用的关键在于设计合理的问题链,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实现思维融合,问题链的起点取决于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水平。以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祖国的首都———北京”引申出“中国古代都城的变迁”为例,围绕地理和历史展开跨学科主题问题设计:长安和洛阳是我国古代两大著名的都城,它们的优势分别是什么? 如果你是宋太祖,你会在六大古都中作何抉择? 作为元、明、清三代都城的北京,分析一下它的优势。教师可通过使用史实、地理专题地图等资料,逐步引导学生全面分析古代都城选址的考虑因素,包括地形、气候、军事防御、交通等。这种围绕学习主题展开多层次问题链设计的教学方法,能够很好地将学生带入到思考问题、解决活动中,有助于学生创新性、开放性思维的培养与发展。
4. 评价上要注重形成性与多元化
形成性评价的价值取向兼顾了最终目标与发展过程,全面评价包括学习过程、效果和有关于学习的其他非智力性因素,这种评价方式主张整合评价主体与客体、融合评价过程与教学过程,通过判断学生学习质量来找出教学的不足,促进学生在动态化学习过程中积极反思和改进。一方面,在课堂教学中以分组合作的方式实现评分量化。教师可制作学生成长记录卡,涉及测试成绩、课堂表现、作业成果等,以此来直观了解学生的学习投入状态、知识掌握程度,进而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复习指导。另一方面,合理设置评价级别,开展进阶式加分。落实学生加分制度是课堂形成性评价的创新表达方式,用渐进提问的方式慢慢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学生面对问题要积极回答,具体的加分标准就是学生参与问题讨论的表现和测试结果。如此,便能将学生的课堂表现动态化地反映出来,帮助教师实时解决课堂教学问题。
跨学科融合教学是新时代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引导学生联合运用所学知识,通过对知识的再创造、再建构、融合设计、多维思考,帮助学生更有效地解决问题。坚持实行跨学科融合教学,长此以往,必然能培养学生在思考时综合运用各学科思维方法的习惯,从而使学生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综合型、创新型人才。
结论:总而言之,构建跨学科融合课堂能够促进学生学习效率与质量的提升。 初中地理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将地理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进行整合,通过跨学科整合的方式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同时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知识体系,促进学生多元化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彤.“双减”背景下的初中地理跨学科作业设计[J].地理教学,2022(20):41-43+40.
[2]刘光友.黄河历史地图渗入初中地理教学探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22(19):87-89.
[3]周泽甬.课程思政视域下的初中地理跨学科主题学习——以“国土三调看宁波耕地保护”为例[J].地理教学,2022(17):41-44.
[4]任乐.基于新课标的初中地理跨学科主题学习设计——以“深圳湾城市建设与发展”为例[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22(15):7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