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石油作为重要的战略资源,其勘探开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物探、地质、钻井、测井、录井、井下、采油气、集输、生产管理等多个专业领域。在数字化时代,海量多源的油气数据已成为促进协同研究、指导科学决策的宝贵资源。数据治理作为一套科学的数据管理机制,通过构建数据标准规范、提升数据质量、强化数据安全、促进数据共享,为协同创新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撑。本文将探讨数据治理在石油勘探开发协同研究中的重要价值,以期为相关企业和科研人员优化数据环境、夯实创新基础提供参考。
一、数据治理对油气勘探开发协同研究的重要性
数据治理在油气勘探开发协同研究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油气勘探开发是一个涉及物探、地质、钻井、测井、录井、井下、采油气、集输、生产管理等多个学科的复杂系统工程,产生和积累了海量的多源异构数据。这些数据蕴含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开发的信息和规律,是油气勘探开发决策的宝贵资源。然而,如果缺乏有效的数据治理,这些数据资源就可能沦为“数据孤岛”和“数据垃圾”。数据治理通过构建一套科学的数据管理体系和规范,能够破除数据壁垒,实现数据的标准化、规范化和一致性,提升数据质量与价值,为协同研究提供高品质的数据支撑[1]。同时,数据治理还能够厘清数据权责,平衡数据开放共享与安全保密,营造可信的数据协作环境。数据资产只有在流动中才能产生价值,通过数据治理机制促进不同专业、不同部门、不同单位间的数据共享交换,能够拓宽协同研究的深度与广度,激发数据价值创新。基于共享的数据开展协同攻关,多学科交叉融合,集众家之所长,有助于突破油气勘探开发的瓶颈难题,实现关键技术创新突破。由此可见,高质量的数据治理是开展油气勘探开发协同研究的基石,为建立协同创新机制、提升油气勘探开发水平提供了根本保障。
二、数据治理在石油勘探开发协同研究中的应用
(一)构建数据治理组织架构与制度规范
构建科学合理的数据治理组织架构是推进石油勘探开发协同研究数据治理的基础。组织架构需要明确数据治理的职责分工和汇报路线,建立起从企业管理层到业务部门、再到信息部门的数据治理责任体系。管理层负责制定数据治理战略目标和推进机制;业务部门负责梳理业务需求、规范业务数据;信息部门负责数据治理工具和平台的建设[2]。三者协同配合,形成一套自上而下、有机衔接的组织运行机制。与此同时,还需要建立配套的数据治理制度规范。制度规范要涵盖数据管理的全生命周期,从数据采集、加工、存储、共享到数据应用等各个环节,用制度确保数据管理行为有章可循。制度规范还要明确数据质量、数据安全、数据共享、元数据管理等方面的具体要求,并建立数据问题处理机制和数据绩效考核机制。通过制度规范的刚性约束,将数据治理要求落实到协同研究工作的方方面面,促进数据管理工作规范化、常态化和精细化。
(二)建立数据标准规范,提升数据质量
统一的数据标准是保障协同研究数据质量的关键。石油勘探开发涉及物探、地质、钻井、测井、录井、井下、采油气、集输、生产管理等众多专业,不同专业采集的数据在格式、命名、单位等方面差异较大,缺乏统一的数据标准,容易导致数据不一致、冗余和错误。为此,要制定一套覆盖各专业的数据标准规范体系。标准规范要统一数据分类、数据格式、数据字典、命名规则、元数据定义等内容,对数据的采集、加工、处理提出明确要求。标准制定过程中,要广泛吸收各专业人员参与,综合各方需求,平衡专业特殊性和整体统一性。在标准规范的基础上,要强化数据质量管控。建立数据质量评估机制,采用自动化工具对采集的数据进行质量校验,从完整性、准确性、一致性等维度量化评估数据质量状况。对存量数据,要开展数据质量盘点,识别和修复质量缺陷。同时建立数据质量追溯机制,从数据源头抓起,减少质量问题产生。通过数据标准规范建设和数据质量管控,为协同研究提供完整、准确、一致的高质量数据。
(三)实施数据安全分级与权限管控
石油勘探开发数据中蕴含大量敏感信息,如油气储量、地理坐标、产量动态等,这些数据一旦泄露,会给企业带来重大损失。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协同研究过程中的数据安全管理。首先,要开展数据安全分级。对原始数据、加工数据、解释成果等不同类型的数据,评估其保密性、重要性和敏感性,划分为公开数据、内部数据、敏感数据等不同安全级别,并制定与之匹配的安全防护策略。其次,要实施严格的权限管控。采用“最小权限原则”,根据研究人员的角色、职责和项目需要,设置数据访问、使用、修改、传输等不同粒度的操作权限,确保研究人员“看得见、用得着”。同时,要加强数据访问行为监控和日志审计,及时发现和阻断异常行为。再次,要提升数据安全防护能力[3]。采用数据加密、脱敏、水印等技术手段,防止数据非授权使用和泄露;完善网络安全防护,抵御黑客入侵和病毒攻击;建设容灾备份系统,确保数据可恢复。最后,要加强数据安全意识教育,增强研究人员保密意识,杜绝人为误操作造成的数据泄露。
(四)促进数据共享与业务协同
石油勘探开发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多个专业部门协同配合。过去,受数据共享机制缺失、专业壁垒等因素影响,跨部门、跨区域的数据共享交换难度较大,影响协同研究效率。数据治理要着力打破部门间的“数据孤岛”,促进数据共享与业务协同。首先,要建立统一的主数据管理机制。通过构建全企业统一的主数据标准和主数据管理平台,实现钻井、测井、地质等专业间关键业务数据的共享和一致性管理,为协同研究提供权威、可信的基础数据支撑。其次,要推进数据共享流程规范化。明确数据共享主体、内容、方式、频率等要素,制定不同场景下的数据共享操作规程和服务协议,简化数据共享申请审批流程,切实提高数据资源的流动性和可达性。再次,要搭建一体化数据共享平台。基于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整合分散的数据资源,建设集数据汇聚、管理、分析、可视化于一体的协同研究数据共享平台,为科研人员提供便捷、高效的数据服务。最后,要完善数据共享激励机制。建立数据共享绩效评价体系,将数据共享情况纳入业绩考核指标,引导研究人员积极参与和推动数据共享。同时探索建立数据交易机制,鼓励不同企业间的数据资源交换共享,促进协同创新。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数据治理已成为推动石油勘探开发协同研究的重要举措。通过顶层设计和多方协同,构建科学规范的数据治理体系,强化数据全生命周期管理,可有效破除"数据孤岛",激活数据要素,为协同创新提供优质高效的数据服务。未来,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深度应用,数据治理还将进一步向智能化、自动化方向升级迭代。石油企业应立足自身实际,因企制宜,持续优化数据治理实践,将数字化转型进行到底,以数据治理夯实高质量发展的基石。
参考文献:
[1]郭怡晓,王鹏,李淑,等.石油勘探业利用数据湖开展数据治理[J].中国信息界,2022,(02):86-87.
[2]刘合.石油勘探开发人工智能应用的展望[J].智能系统学报,2021,16(06):985.
[3]张敏.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勘探开发专业数据治理[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1,24(12):189-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