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实践力是四大地理核心素养之一,它既是学生发展的重要保障,同时也是新课改下素质教育的要求。地理实践力指的是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关键能力,是开展教学的关键所在,同时也是促进地理学科深化改革的重要方向。地理是一门处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交叉地带的学科,主要研究的是地球表层空间里的各种地理要素及其空间分布规律、时间演变过程和区域表象特征,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实用性。实践是研究地理和学习地理的一种有效且重要的方式,能够帮助人们厘清许多有关地理研究对象的规律与特征,而在初中地理学科的教学中,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也属于十分重要的教学任务,新课标与新课改中也再次强调了实践教学与实践力提升在地理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初中生地理实践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初中地理课堂的资源配置不足
地理实践力的培养对课堂资源配置有着较高要求,不仅需要教师通过地理实验、模型制作等方式增强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还要求教师主动打破教材界限,引导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更加丰富的地理事物,由此提高学生的应用思维,并使其运用地理知识解决更多问题。然而在实践教学活动中,个别教师对地理资源的开发意识不足,无法引导学生了解更多教材以外的知识内容,导致课堂资源配置存在一定的不合理现象,难以有效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二)学生对地理实践力认知存在偏差
部分学生对地理实践活动缺乏兴趣,不愿意积极参与到地理实践活动中来,参与度不够;在参加地理实践活动时,通常只关注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或环节,而忽视了其他内容;学生缺乏创新思维能力,不善于观察和发现问题,不能很好地探究问题;部分学生的地理综合分析能力较差,缺乏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一部分学生的地理制作能力、绘图能力、调查和观察能力较低,导致地理实践活动开展不顺利;在调查实践活动时,学生所得到的结论多从已有的调查报告或老师和同学处间接得到,而不是通过自身实践活动获得的,缺乏独立思考能力。
二、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生地理实践力培养策略
(一)制作地理模型
地理模型是对抽象知识规律的具体表达,也是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展开综合实践的有效形式之一。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需要主动挖掘教材中能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资源,并引导学生大胆主动地对知识进行创新,结合自身对知识的深刻理解制作各类地理模型。如此不仅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也有助于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例如,在《地球的运动》一课中,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球运动与昼夜长短、季节之间的关系,教师可引导学生自制地理模型,分别模拟地球自转与公转时的场景,并在这一过程中思考地球的运动规律导致了哪些生活现象的出现。教师可以借助地球仪为学生讲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周期以及方向。学生掌握基本规律之后,要求其在地球仪上分别找出中国北京、美国纽约、以及日本东京的地理位置,然后教师使用灯泡代替“太阳”,按照地球自转规律旋转地球仪,并向学生提问:“纽约是黑夜时,北京与东京是什么情况?东京和北京哪个城市更先见到太阳?”由此引导学生掌握“时区”规律以及日月星辰的运动轨迹。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这一简单模型模拟地球的公转现象,并引导学生自主总结地球公转与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四季温度变化等地理现象之间的关系。由此不仅能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程度,也使学生能从地理角度准确解释生活中的各类现象,促使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得到全面提升。
(二)开展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是教师在课堂上开展实践类教学活动的主要形式之一,主要是由于学生个人的实践操作能力和思维发散能力有限,与同学的合作、交流、讨论能够为实践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更多保障。而教师在开展以小组为单位的实践类教学活动前,先要依据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来将学生划分为能力相差不大的小组,以保证每一个小组及其小组成员都能够在实践活动中取得更多收获,切实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与学生的实践能力。
以“中国的经济发展”中第一节“交通运输”的教学为例,这一节的主要教学内容包含“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和“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而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最主要的教学任务就是让学生了解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优缺点和我国铁路干线分布的基本特征。对此,教师就需要以小组为单位要求学生完成“绘制我国铁路交通运输网络图”的实践任务,要求学生先结合在课堂内外搜集到的相关资料梳理出我国交通运输网络的分布特点,再结合自己梳理与总结出来的内容在空白的中国地图上用不同颜色的线条表示出不同的铁路线路,最后在小组内围绕自己绘制的铁路交通运输网络图和教材中提供的铁路交通运输网络图展开分析与讨论,以此来巩固和深化学生对铁路交通运输的理解与认知。
(三)完善评价体系
课堂教学除了为地理实践力的培养积累地理知识、技能、方法等以外,还可以实时、动态地对学生的课堂学习进行评价。例如:学生发现问题的敏锐性、分析问题的深入性、回答问题的主动性与思维结构层级等;还可以进行阶段性的纸笔测试,渗透地理实践力的考查。课后,布置实践拓展类作业,注意要分层布置,让每位学生都能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内学有所获。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核心素养培养已经成为教育的大方向和大目标的背景下,引导初中生积极参与地理实践活动,同时要做好宣传工作,提高对地理实践活动的认知,加强学校和家庭对学生地理实践力培养的重视程度,逐步完善和发展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参考文献
[1] 胡丹.初中地理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地理实践能力的策略[J].学园,2023,16(25):38-40.
[2] 王建东.初中地理以合作学习培养实践力教学刍议[J].学苑教育,2023(32):7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