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学数学故事教学的意义
在数学教学研究中,我们不仅重视学生基础数学知识的传授研究,更重视数学学习过程的研究。当下的数学课堂教学重知识传授,同时数学学科本身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致使其缺失了一定的趣味性。故事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侧重于事件过程的描述,强调情节的生动性和连贯性。故事也是人们以叙事方式认识世界的结果,是人类基本的叙述方式和表达方式。小学数学故事是将数学各领域知识有机渗透于事件过程的描述,以数学知识、数学问题为核心内容,事件情节连贯而微小,描述过程简单而生动。小学数学故事教学策略的实践就是以数学故事为载体,寻找与教材相配套的故事校本教材,用数学故事开展课堂教学实践,开展故事教学反馈,从而提高课堂效率,感悟数学之美,感受数学好玩;提升学生的数学阅读、数学理解、数学想象、解决问题背后的数学思想方法;提高数学教师的课堂调控能力和课题研究能力。
二、寻找合适的数学故事
(一)从数学问题出发,整理“问题故事”
数学知识的学习是为了解决各类问题。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学生每天会接触许多数学问题,有些能轻易解决,而有些问题解决中会遇到一定的困难。为避免过于机械的讲解,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己去搜寻与问题有关的数学故事,然后把故事分享给其他学生,让学生在数学故事中掌握和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既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又让学生获得自我解决问题的成就感。学生收集的这些问题用故事整理起来无疑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如学习比较圆、正方形、长方形的面积与周长关系时,一直有学生理解困难,就由学生改编了《圆和正方形》的数学故事,故事内容拟人有趣,易于理解。
(二)从数学工具出发,搜寻“趣味故事”
数学工具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好帮手。很多数学工具辅助于数学知识的学习,尤其是常见的量。有些时候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不理解.我们可以换个角度从数学工具出发,让学生先搜寻与数学工具有关的数学故事,然后再理解知识内容.这样反而起到了不一样的效果。学习二年级上册《长度单位》时,教师打破常规,提前让学生去找与尺子有关的数学故事,学生找到了《人身上的尺子》《古人做衣服》《我家漂亮的尺子》等数学故事,大大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还对长度单位的学习产生了浓厚兴趣。
(三)从真实生活出发,创造“绘本故事”
数学故事编写的过程,其实是对生活中的数学素材的一次开发和利用的过程。将生活问题用图文形式绘制编写,就是一本自创的数学绘本。学生编写故事时,鼓励低段的学生创造数学绘本故事。丰富的画面改变了数学学习中难懂、难学、难理解的现象,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创造能力,让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体会学习数学的价值。
三、在数学教学中用好故事
(一)提前发布故事,渗透知识
新授之前,我们可以用数学故事进行“预热”,悄无声息地进行渗透,为新课的教学做铺垫,打破传统的预习模式,让学生的思维在阅读中提升,让学生在故事探索中感受学习乐趣。例如教学一年级上册《认识时间》时,向学生推送故事《多样的计时方法》和绘本《时间的故事》。在古代,人类对时间没有精确的计量,原始人只能用“太阳出山”“鸡叫三遍”“月挂树梢”等模糊概念计时,他们只知道用“日”和“夜”表示时间。课前用数学故事作为预习的一部分,既能让学生在故事中了解时钟的历史,增长课外知识,感受数学的奥秘,同时课外的阅读也能增进亲子关系,让家长与孩子有更多的互动.而非纯粹的说教,也解决了低段学生不会预习的问题。
(二)重点题融入故事,突破难点
新授环节中的难点能成为学生学习的分化点,也能成为学生智慧的开窍点。把故事融入到难点中,让学生在故事中慢慢品味所学知识,并通过丰富的情境帮助他们建立表象,取得的效果远远要高于教师一遍遍的重复讲解。例如教学简便运算时,对于35x79+35这种类型的简便运算题目,学生总是很难找到简算的突破口,常常有学生出错,甚至有一部分学生三番五次的出错。我们做了如下的故事教学设计:有两个狡猾的小偷越狱了,他的两个代号分别是24和76,警察35听说这件事后,立刻开出警车进行追捕,最终在一个小巷里抓住了他俩。(板书35x24+35x76,让学生体会35抓住了24,35也抓住了76)随后警察35把他们再次抓进监狱,并关在同一间房并由35看守。[板书35x(24+76),随后教师将两个算式用等号连接35x24+35x76=35x(24+76),并解释算式与故事相对应的含义]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小偷都能顺利抓获,他们其实很会使用“障眼法”。你看=21x79+21,警察21要抓两个小偷,可找来找去只逮到一个小偷79,还有一个在哪里呢?原来,他就躲在警察的眼皮底下呢,(即21为21x1)难怪不好找!邪不胜正,智慧英明的警察还是抓住了他,把他们关起来并看守。[21x(79+1)]上述故事与教学难点相结合,让学生在故事中体会乘法分配律的潜在运用方法。每一步的恰当解释,将知识与情境相呼应,帮助学生建立表象,将知识模型更深刻地印在脑海中。
四、结语
总而言之,数学故事是课堂教学的一剂良药,它不仅让课堂变得生动有趣,也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故事与数学碰撞,感性与理性融合,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在故事的情境中潜移默化地吸收知识,不断提升学生的数学阅读、数学理解、数学想象能力,让学生自主思考解决问题背后的数学思想方法,也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更好地融入生活,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领略数学的无限魅力。
参考文献:
[1] 左达超. 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数学故事的策略与效用[J]. 数理化学习(教研版), 2017: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