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在“双减”政策背景下,高中地理课程要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需要教师基于学科基础知识、学科关键能力、学科核心素养等方面综合考虑,依据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学科特点的学习任务,通过组织、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活动和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到地理学习的价值,掌握学习地理的方法和技巧。本文旨在分析新高考模式对高中地理课堂的影响,探讨如何在高中地理课堂中实施“四化”教学,以适应新高考模式的要求,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新高考模式对高中地理课堂的影响
新高考模式的推出不仅对高等教育选拔机制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且对高中地理课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带来了显著的变化。这些变化不仅涉及到教学目标的重新定位,还包括教学内容的调整、教学方法的创新以及评价方式的转变,都对高中地理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首先,新高考模式对高中地理课堂的教学目标产生了深刻影响。传统的高考模式下,地理课堂的教学目标主要侧重于知识的传授和记忆,而新高考模式则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这意味着地理课堂不仅需要传授地理知识,还需要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跨学科的综合应用能力。因此,地理教师需要重新思考教学目标,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不仅仅是追求高分。
其次,新高考模式对高中地理课堂的教学内容也产生了显著影响。新高考模式强调学科间的交叉融合和知识的综合运用,这要求地理课堂在教学内容上进行相应的调整。地理教师需要更加注重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如环境科学、经济学、政治学等,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地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同时,地理教师还需要关注当前的社会热点和实际问题,将这些内容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分析和思考。
此外,新高考模式对高中地理课堂的教学方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以教师为中心,注重知识的灌输和记忆,而新高考模式则更加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因此,地理教师需要采用更加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问题导向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这些方法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最后,新高考模式对高中地理课堂的教学评价也产生了影响。传统的教学评价往往以笔试成绩为主要依据,而新高考模式则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应用能力的评价。这意味着地理教师需要采用更加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实地考察、项目设计、实验操作等,以全面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应用能力。这些评价方式不仅能够更好地反映学生的实际水平,还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高中地理课堂的“四化”教学实践
(一)教学内容的生活化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生活实际和教学内容,设计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地理学科具有明显的时代性,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融入相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和时事新闻,让学生能够在生活中感受到地理知识的实用性。例如,在讲解自然灾害时,可以引入当地的历史灾害事件,让学生了解灾害的成因、过程和影响;在讲解城市规划时,可以引入当地的城市规划案例,让学生了解城市规划的原则、方法和面临的挑战。通过生活化的教学内容,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理解地理知识,并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二)教学手段的信息化
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为地理教学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和便利。利用GIS、遥感技术、数字地图等信息化教学手段,可以将抽象的地理知识以更加直观、生动的方式呈现给学生。例如,在讲解地形地貌时,可以利用GIS软件展示地形数据,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地形地貌的形成和演变过程;在讲解气候变化时,可以通过遥感图像展示气候变化的趋势和影响。信息化教学手段不仅可以提高教学效果,还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可以感受到地理学科的魅力,还可以获得丰富的地理知识。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采用多感官教学方式,比如通过视频、动画等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感受到地理知识的魅力,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评价的多元化
新高考模式强调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应用能力,这就要求教学评价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笔试形式。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方式可以全面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应用能力。例如,可以采用口头报告、项目设计、实验操作等多种形式来评价学生的地理知识和实践能力;同时,还可以引入第三方评价机构或行业专家来参与教学评价,以提高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为其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此外,教师还可以建立学生成长档案,记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进步情况,以便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根据不同情况进行个性化指导。
(四)教学目标的个性化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有着不同的兴趣、能力和发展需求。因此,教学目标也应该根据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个性化设置。个性化的教学目标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和发展方向,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特长和优势。例如,对于对地理有浓厚兴趣的学生,可以为其提供更加深入和系统的地理知识学习机会;对于实践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为其提供更多的实地考察和实验操作机会,以便他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够更好地提升自己的地理知识应用能力。通过个性化的教学目标设置,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结语
新高考模式对高中地理课堂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但同时也为其提供了新的机遇和发展空间。实施“四化”教学——教学内容的生活化、教学手段的信息化、教学评价的多元化和教学目标的个性化——是适应新高考模式的有效途径。通过这些教学实践,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其综合素质和实际应用能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地理人才。未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新高考模式的不断完善,高中地理课堂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创新教学方式方法,以适应新时代的教育需求和人才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吴军.基于新高考模式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J].中国教育科学,2018,(11):85-86.
[2]张华.基于“四化”教学理念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9,(4):65-66.
[3]何文祥.新高考模式变革与影响下的高中地理课堂“四化”教学模式探究[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7,(4):55-56.
[4]程红,张海燕.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地理教育,2018 (5):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