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教学模式在现阶段的学科教学工作中较为常见,主张生活情境创设与生活案例引入。通过该种方式使学科教学内容可以依托不同载体向学生呈现。初中地理课程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学生在该门课程的学习中,除了需要学习地理课程相关内容以外,还要树立地理核心素养观念。在以往的地理课程教学工作中,部分教师对于学生的主体性缺乏相应重视,并且在学科理论拓展上缺乏针对性与有效性,导致学生在学科理论知识的学习中,缺乏拓展性思维培养与理论实践的指导。对此,在后续的地理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在原有的教学方法与教学理念上,进行方法革新和理念创新,为学生打造综合性、拓展性与创新型课堂。
一、从生活经验着手,导入地理知识
地理教学中,老师面对的是一群刚刚接触地理学科,生活经验有限,但是却对祖国的山川大河、风土人情充满兴趣的青少年。所以,课堂教学时,老师应引入生动有趣的见闻,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了解中国地理。以《居民与聚落》的教学为例,教材中涉及许多人文地理方面的内容,老师可以从生活出发,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来引入新知识。教学中涉及的人口、人种、语言、宗教、聚落、环境等内容,尽管看似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并无太多联系,但从微观层面来看,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生活环境、所使用的语言、所属人种,每个国家的人口数量不同、宗教信仰不同,尤其是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有不同的宗教信仰和生活习惯,只有了解了这些,学生在与少数民族接触时,才能更好的交流和融入。我国是人口大国,占世界总人口的 1/5,中国社会的制度、中国文化、中国人的一些共性特点,都与人口因素有关。所以,中国的宗教、居民分布、语言、环境等话题,都可以和学生们一起讨论。比如汉语是中国的官方语言,但除此之外,少数民族也有各自的语言,这些都是文化、历史与环境的产物,其形成与发展都可以追溯到千年之前。又如,中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也有很大差异,这些差异又形成了各地区人们不同的居住环境和生活习性。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入学生熟悉的地理知识、地理现象,能够让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这正是陶行知先生提出的“体验、观察、读书、讨论、思考”探讨问题的五步骤。
二、创建生活化互动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生活化互动课堂主要建立在一般形式的生活化课堂基础上,前者通过现实生活为背景,使师生或者生生依据某个辩论主题进行讨论、探究与合作学习。相对于以往教师主导的课堂教学环境,互动课堂与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整合,可以为学生的理论学习提供更加多样的途径。首先,教师可设置讨论主题,一般根据教学内容与教学需求进行选择。其次,在设置辩论的主题基础上,将学生按照相关组别进行分类,使不同小组站在不同的视角上开展主题辩论活动。在设置辩论的主题内容时,教师也应考虑是否与现实生活、学生生活具有密切联系,确保学生能够结合生活经历、经验与所学知识参与辩论。例如,在“自然环境对日常饮食的影响”教学中,教师可设置自然环境对居民饮食习惯有影响或者自然环境对居民饮食习惯不具有影响两个辩题,引导学生根据不同辩题反思现实生活中自然环境如何对居民饮食习惯造成影响;而随着交通网络的发展,人类社会又是如何降低自然环境对饮食带来的影响等。通过该方面的辩题设置,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化情境与亲身体验,思考交通网络、地域文化、自然环境等因素的综合作用。对于学生的辩论结果,教师在后续的教学总结阶段应引导学生辩证看待的问题。生活化互动课堂的构建除了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互动学习以外,还能够在生活化的教学主题上,使学生结合生活经历、视角对课程理论内容进行深入学习。在后续的生活化教学中,教师应对其给予重视。
三、拓展教材资源,丰富教学途径
“地理”的内涵十分丰富,但教材内容却是有限的,为了丰富学生的地理知识,拓展地理思维,老师应该尽量通过多种途径整合教学资源,增长学生见识,开拓学生眼界,给学生创造充分发挥想象力的空间。多元化的教学资源还能给学生新奇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进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在《多变的天气》教学中,为了让学生直观的理解天气的多变性,老师应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收集与天气相关的教学资源,利用剪辑软件制作微视频,呈现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天气变化的规律性,让学生可以通过视频直观的理解“天气”、“气候”的概念,并结合实际生活分析天气变化,结合自身所处的地区分析气候特点,以做到地理知识的活学活用,实现地理知识与生活经验的相互结合。利用课外地理资源补充教材内容,为学生完善的知识体系。除了在日常生活中不断积累地理知识之外,学生还可以通过网络、书籍来了解各个国家、地区的地理环境、人文特色。课堂教学中,老师要善用现代化教学设备,为学生呈现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地理现象。比如,在《海陆的变迁》教学中,老师可以用动画、视频的方式为学生展示海陆冰川的迁移,让学生充分感受地理现象的神奇与魅力,培养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探索地理现象的欲望,主动思考,研究火山分布、板块运动等因素对地震的影响。
四、结束语
综上,在当前初中地理课程的生活化情境创设与教学应用中,教师应结合课程理论性质、教学目标与学生整体学习水平,合理创设生活化情境,使学生可以结合当前的学科理论内容与生活化情境,逐步提高理论应用能力、学科思维水平以及创新能力等。生活化情境在教学应用中,教师也应重视学生的主体性,确保学生在当前的情境教学模式中,积极参与理论探究、思考和理论实践活动,从而逐步深入当前的课程理论内容学习。
参考文献
[1] 曹海平 . 生活化情境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实践研究 [J]. 读写算 ,2021(20):131-132.
[2] 郑志强 . 浅谈生活化情境创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重要性 [J]. 中学教学参考 ,2021(13):91-92.
[3] 邱利鹏 . 生活化情境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有效实施的策略探究 [J]. 考试周刊 ,2020(16):142-143.
[4] 贺晓峰 . 生活化情境在初中地理课程中应用策略研究 [J]. 文理导航 ,2020(02):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