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中学生个体差异与小组合作教学研究
梁超华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梁超华,. 体育教学中学生个体差异与小组合作教学研究[J]. 中国体育科学,2021.9. DOI:10.12721/ccn.2021.157991.
摘要: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小组合作教学是最适合也是最灵活的教学方法之一,为提升小组合作教学的整体成效,需要全面关注并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并以此为基础科学的制定教学计划,组织小组合作。本文首先阐述合作教学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意义,并提出基于学生个体差异的小组合作教学注意要点,在此基础上制定学生个体差异视域下小组合作教学的实施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 初中体育;学生个体差异;合作教学
DOI:10.12721/ccn.2021.157991
基金资助:

个体差异指的是个人在行为过程表现出相对稳定又与他人不同的心理生理特征,“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所以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作为独立个体存在,个体差异需要被承认且尊重。在初中体育小组合作教学当中,应当在尊重了解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开展小组合作模式,使体育课堂更加立体化和人性化,有效提升体育课堂教学质量,是每一个体育教师都应掌握的教学方法。

1.合作教学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合作教学是班级授课制下的一种教学模式,为了完成教学目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学习行为上互相配合。初中体育教学作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实施小组合作教学有以下意义与价值:第一,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小组成员可以小组内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通过小组之间的交流与学习,能够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提升自身学习能力,在合作当中形成自身的独立见解,有利于开放性思维的养成。第二,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社会人群具有主体性的特征,需要将自己融入到社会中并贡献自身力量,小组合作模式也是一样,能够将自身学习见解与他人融合到一起,提升自己合作能力[1]。第三,实现师生多方位交流,小组合作强调师生与生生之间的多元化沟通,尤其在生生方面,“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学生在交流当中取长补短,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以小组成员为目标努力追赶,达到学习目的,这样的全面交往能够不断提升学生沟通学习能力,也能使教师在沟通中充分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以此更新教学目标与计划。

2.基于学生个体差异的小组合作教学注意要点

2.1 小组合作要尊重学生个体差异

小组合作教学一直以来都是体育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以小组合作为基本形式,利用实际教学中各种动态因素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寻求团体化解决问题,并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强调每一个学生的参与感和合作性。但实际上,不是每个合作教学都能达到提升学会综合素质的效果的,其原因在于客观存在的学生差异性,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个体,在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的影响下,学生在各个方面呈现出不同的差异性,这些差异可大可小,但都能影响整个合作学习的成效。所以说,小组合作要尊重并重视学生个体差异,一般情况下合作教学的开展都是以小组为单位,在分组过程中就需要将学生个体差异充分考虑进去,以学生擅长什么,在什么样情况下对知识技能的接受程度最高为基础,科学合理进行分组。可以说小组合作教学模式是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开展的,不重视学生个体差异的小组合作教学效果将大打折扣[2]

2.2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的多元性

学生个体差异表现在方方面面,在实际学习活动中,并不能单纯从学生的知识接受能力或者学习能力差异等方面考虑,而是需要全面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所表现出的多元性。尤其对于体育教学来说,首先,学生的性别差异是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体育运动中男生女生的体力差异较大,从而导致运动能力差异显著。其次是学生兴趣爱好的差异,男生大多偏爱篮球、足球等对抗性较强的体育活动,女生则大多偏爱跳绳、踢毽子等体力消耗小且娱乐性较高的体育项目。另外是学生之间身体素质的差异,除了性别之外,每个学生的身体素质不同,身高、体重、肺活量、柔韧性等,都是在体育教学小组合作中的关注要点。学生运动基础的差异也比较关键,学生对体育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参差不齐,运动技能情况也各不相同,有些学生积极参加课外体育锻炼,有些学生在课余时间学习,运动技能掌握不足[3]。最后是心理及意志的差异,在体育田径运动和相关比赛中,比较考验学生的意志力和心理承受能力,根据所学习体育项目的不同,关注重点也会发生改变。

3.学生个体差异视域下小组合作教学的实施

3.1 科学制定分层目标

考虑学生个体差异的存在,开展分层小组合作教学非常必要,而在实际的教学实施过程中,分层目标的有效制定,不仅能帮助不同层次学生完成力所能及的体育学习项目,还能有效提升学生自信心,提升学生完成目标后的自豪感。分层目标的制定需要考虑两个方面,第一是教学总目标,在保证教学总目标完成的基础上开展教学活动,第二是考虑学生个体差异,以实际进行的体育教学活动综合考虑学生在身体素质、运动技能、心理素质等方面的差异,制定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目标。分层目标是个动态划分的目标,是学生经过努力后可以实现的目标,以男女运动技能差异为基础的分层目标制定为例,在背越式跳高教学当中,可以将学生分为男生女生两个大组开展分层教学,两组的起跳点高度不同,由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安排,而教学总目标的制定可以是一条,也可以是多条,比如背越式跳高的总目标可以是越过所设置的起跳高度,保证动作符合背越式跳高技术要领等,这样的总目标实际上也可以进行完成程度的分层,女生组可以初步完成动作,男生组需要在完成动作要领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动作,提升完成质量。总的来说,分层目标的科学制定,是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基础上的有效小组合作教学手段,不同层次学生所达到的目标不同,但都可以获得完成目标的满足感,提升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3.2 实施动态小组合作

在不断的学习当中,学生个体差异是在逐渐变化的,所以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并不是一成不变,而是需要根据学生个体差异的变化而逐渐调整,结合不同时期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学习效果制定学习计划。在最初阶段,根据学生对体育技能掌握程度分为A、B、C等三个小组,以跨栏教学为例,A组跨栏高度高,B组适当降低,C组高度不变,但是栏间距可以适当缩小,为避免出现安全意外,可用橡皮筋代替栏板,从而保证体育教学目标的顺利达成,在达到基础目标之后,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提升运动技能掌握程度。第二阶段就是根据每个小组程度的实际学习效果和进步程度实施动态小组合作模式,在经过第一阶段学习过后,学生个体差异程度发生变化,可以将第二组成员调到第一组,第三组成员调到第二组,剩余的第三组成员,教师可以针对其运动学习当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一对一指导,尽快提升第三小组的运动技能水平。针对不同的体育运动教学,动态小组合作模式的实施情况也不一样,除了将能力相当的学生放在同一小组内,也可以将成绩好与成绩差的学生安排在一个小组中,学生之间沟通更加无障,能够实现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目标[4]

3.3 重视学生心理差异

当前体育教学中,教师大多只注重学生运动技能和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差异,认为体育教学只是身体素质与运动技巧方面的掌握,学生心理素质并不是影响成绩的主要因素,但其实这样的认知是错误的。学生心理素质差异对体育运动技能掌握的影响程度很大,在小组合作教学中,有些学生看到比自己学习成绩好的同学,自己会产生激励的心理情绪,不断提醒自己要努力赶超对方,而有些学生则会产生放弃的心理,觉得自己不可能追得上了,走一步说一步吧,不同心理产生的学习行为各不相同。学生自身的心理素质差异大多是由先天性格决定的,所以教师应当重视学生心理差异,在教学过程中善于观察和发现,在确定学生实际状况的情况下制定教育策略,比如将乐于助人的学生与善于向别人学习的学生放在同一组,将性格内向沟通较少的学生与开朗活泼的学生放在同一组,以达到互相影响互相学习的目的,同时教师也应当用赏识教育正确的看待并转化学生,在细节处发挥学生的优势,使其产生自豪感,提升自信心。

3.4 开展有效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体育合作教学模式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正确客观的教学评价能够使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从而进行针对性的错误改正,教学评价需遵循平等原则,对待具有不同个体差异的学生,不能区别对待,做到评价公平、针对和全面。有些学生先天身体素质较差,体育运动成绩不如人意,即使经过更加努力地学习训练,还是无法与成绩好的学生并驾齐驱,所以在体育教学评价中,成绩好坏并不是唯一的评价标准,对于优秀学生,需及时指出他们本身还存在什么不足,鼓励他们要更加积极的学习,不能骄傲,对于成绩一般的学生,教师需要不断捕捉其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积极发挥学生本身优势,即使学生的进步极其微小,教师也应当及时给予表扬,让他们能够看到自己在学习中的进步,提升克服障碍的自信心,从而在之后的学习中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另外,小组合作模式的教学评价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这时候的教学评价需将重点放在合作互助上,指出小组合作中的不足之处,应当用什么方法改进,以提升小组凝聚力。

4.结语

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小组合作模式应当以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开展,全方位了解学生个体差异,结合教学目标与实际体育活动,采取有针对性的小组分组措施,才能有效保证小组合作模式整体成效的实现。以科学制定分层目标、实施动态小组合作、重视学生心理差异和开展有效教学评价,将学生个体差异与小组合作充分结合到一起,不断探寻适合每个学生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充分体会到主动参与体育学习中乐趣与成就。

参考文献

[1]孙殿军. 分组合作学习在初中体育中的应用[J]. 试题与研究:高考版, 2019, (033):P.159-159.

[2]王金铖, 姜焕田. 浅谈初中体育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主动参与性[J]. 新课程(教育学术), 2019, (011):257.

[3][1]张红. 体育教学中合作学习应注意的问题及其建议[J]. 学子:教材教法研究, 2015, (008):P.32-32.

[4][1]李晓妹. 创新教学理念,尊重个体差异——人本视域下初中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教学实践研究[J].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9, (019):P.21-21.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