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想了解的内容!
截图后在输入框直接粘贴

请您为我的服务评分:

发送提交
信息技术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实效性研究
朱军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朱军,. 信息技术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实效性研究[J]. 地理研究进展,2024.5. DOI:10.12721/ccn.2024.157045.
摘要:
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正日益受到重视,它为教学提供了全新的可能性和机遇。初中地理教学作为培养学生地理素养和地理思维能力的重要环节,也需要借助信息技术的力量来提升教学效果和学习体验。本研究旨在探讨信息技术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实效性,通过分析信息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讨如何有效整合信息技术资源,提升地理教学的实效性和吸引力。
关键词: 信息技术初中地理融合
DOI:10.12721/ccn.2024.157045
基金资助:

前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也日益广泛。地理学作为一门研究地球与人类活动相互关系的学科,其教学内容涉及广泛且抽象,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信息技术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实效性,以期提供一种创新的教学方法,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的提升。

一、信息技术与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融合的意义

信息技术可以为地理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和工具,如地图软件、多媒体展示、在线资料等,可以直观地展示地理概念、地理现象和地理数据,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同时,信息技术还可以提供交互式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提升教学效果。信息技术可以打破传统教室的局限,扩大地理学习的范围。通过利用网络资源和虚拟实境技术,学生可以进行虚拟地理实地考察、远程参观活动,体验不同地域和环境的地理特点,拓展学习空间,增强生对地理知识的实践理解和应用能力。信息技术可以以多媒体、动画、游戏等形式呈现地理知识,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和互动性。例如,使用地理游戏软件可以让学生在游戏中探索地理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学习效果。信息技术与地理课堂融合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学生可以学习如何搜索、筛选和评估地理信息,培养信息获取、处理和利用的能力。同时,学生还可以学习如何使用地理软件和工具进行数据分析和地理问题解决,提高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信息技术与地理课堂融合可以促进综合学科的发展。

二、信息技术与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融合的策略

(一)运用信息技术教学,激发学生地理知识学习兴趣

初中是一个学生的身心都在飞速地生长和发展的过程,这个时候的学生们对许多事情都有着自己独到的认识和看法,但他们也因为自己的辨别和调节的能力有限,所以他们在学习知识的时候,往往会“钻牛角尖”,这会使他们的教学效果和学业表现受到很大的阻碍。而将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到初中地理课程的教学中,就可以将学生的学习主观性在课堂上得到充分的重视和发挥,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中,将自己的思想和看法表现出来。

以《气候的地区差异》为例,老师可以设计一个互动的气候地区差异教学课件,包括地理问题和地理游戏。例如,通过选择题、填空题等方式让学生回答关于不同地区气候的问题,或者设计一个气候变化的游戏,通过答题或操作的方式来了解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展示多媒体资源来呈现气候的地区差异。教师可以使用气候变化的动画、气候图表、图片等多媒体资源,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和变化规律。引导学生使用地理模拟软件来模拟不同地区的气候变化。学生可以通过调整参数、观察结果等,了解不同地区气候的季节变化、温度差异、降水情况等,增强他们对气候地区差异的理解。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搜索、浏览有关气候地区差异的网站、博客、论坛等资源。学生可以通过阅读案例、观看视频、参与讨论等方式,了解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影响因素,以及气候变化的趋势,拓宽他们对气候地区差异的认识。引导学生学习和使用地理信息系统,通过地区数据分析等方式来探索和理解气候的地区差异。学生可以使用GIS软件制作气候分布图、气候变化图等,从空间角度了解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并通过数据分析探讨造成气候差异的原因。通过以上方法,学生可以以更加互动、直观、实践的方式学习气候的地区差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对地理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能力。

(二)利用在线交流平台

教师可以使用在线交流平台如论坛、微信群等与学生进行互动和讨论。这样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学习共享,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创建一个地理学习的在线论坛,学生可以在论坛上发表自己的观点、提出问题,并与其他同学进行讨论和回答。这样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扩展他们的思维和知识面。教师可以创建一个地理学习的微信群,学生可以在群里分享地理知识、提问疑惑,并相互交流和讨论。这样可以方便学生随时随地进行学习交流,提高学习的效率和效果。教师可以利用在线问答平台如百度知道、Quora等,鼓励学生提出地理问题并互相解答。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可以利用协作文档工具如Google文档、腾讯文档等,让学生在同一篇文档上进行协助写作。学生可以共同编辑和修订文档,分享自己的观点和资料,共同完成地理项目和作业。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和沟通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成果。教师可以利用在线辅导平台如QQ辅导、Skype等,与学生进行一对一或小组辅导。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辅导,解答学生的疑惑,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通过利用在线交流平台,学生可以在课堂之外继续进行学习和交流,获得更广泛的学习资源和支持。同时,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也可以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效果。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在线交流,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引导,确保在线交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三)提供个性化学习资源

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资源,根据学生的学习风格和水平进行个性化的指导和辅导。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可以为每个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材料。例如,对于阅读能力较弱的学生,可以提供简化的地理文章和资料;对于阅读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提供更深入和拓展的学习材料。这样可以根据学生的能力和学习需求,提供适合的学习材料,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吸收地理知识。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兴趣,设计个性化的学习任务。例如,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提供更具挑战性和探究性的学习任务;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可以提供更具巩固和复习性质的学习任务。这样可以根据学生的能力和学习需求,提供适合的学习任务,促进他们的学习和发展。教师可以为每个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辅导。例如,对于学习进度较快的学生,可以提供更深入和扩展的学习辅导;对于学习进度较慢的学生,可以提供更详细和具体的学习辅导。这样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需求,提供适合的学习辅导,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和应用地理知识。通过提供个性化学习资源,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教学支持和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和掌握地理知识。教师应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进步,及时调整和优化个性化学习资源,确保学生能够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和成绩。

(四)丰富地理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前的初中地理教学方法比较落后,老师们能够使用的教育手段比较少,主要是靠着板书、地球仪等形式向学生们传递知识,有些抽象的概念只有靠解释才能实现。这极大地制约着地理教育方法的发展。然而,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传统的教育模式受到了很大的冲击,特别是对地理教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它既能充实课堂的内容,又能激发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浓厚兴趣。

比如,《大洲和大洋》这一课,让同学们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掌握,而教科书上的文本材料和图像,能够让他们对地球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和理解,特别是关于地球上的七大洲和四大洲,有一些片面的、滞后的地方。利用现代的信息技术手段,可以让老师们看到有关《大洲和大洋》一书的最新影像、图片及文字。通过通过视频动画,学生可以观察到不同的地形,进而对地球有了一个完整的、连贯的认识。另外,通过新的图像数据和文本数据,可以将这些年来的大陆和海洋的发展情况,向学生们展现出这些年来,世界各地的大陆和海洋的发展,进而提高他们对中学地理课程的学习兴趣。

(五)拓展地理知识内容,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

在许多初中,地理课程的知识内容更新比较缓慢,基本还停留在现有的教科书上,这就造成了初中地理的教学停滞不前,学生所学的知识也出现了明显的滞后。信息技术能藉由网际网路及多媒体教学器材,对目前的状况有助益。中学地理老师是新时期的教育者,她要主动地汲取最新的知识,参加信息技术的训练,利用信息技术,将地理知识课程的内容扩充,让他们的学习品质得以提高。

比如,在《多变的天气》这一课中,我们要让同学们知道,地球上的气候是如何变化的,而这些变化又是如何影响人们的生活的。而从教科书中所学到的知识,总是有一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它是一成不变的缺点,它的信息的滞后和不完整,总是会让学生们对天气的理解出现一些偏差。就像春暖,夏热,秋爽,冬冷,这是一种普遍的认识,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总会有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况发生,比如冬季的时候,有些时候会格外的暖和,有些时候,又会有些时候,又会变得非常寒冷。信息技术可以将地球上某个地区经常发生的气候变化以视频动画的形式给学生非常详细、形象、具体地呈现给学生,这对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的内容起到了很大的帮助,还能使学生对《多变的天气》这一课程的认识更加深刻,并且对常见的气象符号的演化也有了更直观的认识,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结语

初中地理学科所学内容涵盖面广、跨度大,这就给地理教师在收集教材时增加了困难,需要对海量信息进行整合。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初中地理课堂,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通过多媒体等设备,可以检索到许多有用的地理教学资源,还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对一些抽象的地理知识进行仿真展示,从而加深学生对其的了解。信息技术作为一种良好的教育资源,充分开发和应用它,必将大大提高中学地理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陆亮.基于课程整合的信息技术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17).

[2]余爱惠.基于交互式白板的初中地理微课在复习中的应用[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7(08).

[3]吉淑娟,钟永江,吉喆.利用信息技术创新初中地理教学方法[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3(Z1).

[4]肖赤忠.立足生活化,提高初中地理教学质量——以《多变的天气》教学设计为例[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9(08).

[5]陈吉发.初中地理教学中比较法的运用[J].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1).

[6]田宜涛.浅谈信息技术促进初中地理探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J].才智,2019(18):3.

[7]朱菊萍.利用信息技术促进问题导向式学习的实践探究——以初中地理“水资源”一节为例[J].地理教学,2018(17):37-39.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