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课改下,提出要创新高段教学的理念和教学方法,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数学作为重要的基础性学科,与其他的学科不太一样,数学学科的学习需要很强的思维逻辑性、广泛性和抽象性。缺一不可,三者紧紧联系,相互影响,但其中影响最深的是数学的逻辑性,在学习数学逻辑性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学习数形结合的思想,在数学教师进行数学高段教学中应逐渐渗透数形结合的应用,通过数形结合的理论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引导学生喜欢上数学。
二、数形结合思想在数学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一)有助于分析数学问题
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接触了一些图形概念,如上下学的路线图、班级同学的位置图等。数学课堂中,教师可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将学生初步接触的图形概念纳人所要讲授的数学问题中,使学生深刻地体会到数形结合思想的作用,从而更好地接纳新的数学知识,懂得简单、快速、准确地分析与解决数学问题。例如,教学不等式、函数、数轴方程等内容时,教师可在教学中适时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引导学生运用数形结合思想解决问题。
(二)有利于灵活解决问题有些数学问题虽然简单,但是题中却蕴藏着大量的数学信息,因此培养学生运用数形结合思想分析问题的能力还不够,教师还应使学生能灵活运用数形结合思想解决数学问题。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运用数形结合思想能将题中的信息转化为图形,直观、具体的图形有利于学生理解题意,更快地寻找到题中的关键信息,从而简化问题,最终正确地解决问题。
三、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高段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以形解教,深化认知理解
人容易记住直观形象的图形,对于数字的记忆则相对比较困难。同样,小学生的记忆特点也是如此,对直观呈现的图形理解得更快、更透彻,理解抽象的数字相对困难。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记忆特点和认知规律,尽可能地利用图形来讲解数学知识,在促进学生理解的同时,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例如,有这样--道“鸡兔同笼”问题:“鸡和兔在同一个笼子里,总共有八个脑袋,二十六只脚。请问,兔子和鸡分别有多少只?”这里,假设法是教学的重、难点。在学生探究后,教师总结出规律“用10除以2.5便是兔子的只数”,许多学生对此无法理解。接着,教师尝试讲解“给鸡添脚”的方法,可是学生仍然不能理解10除以2.5的意思。于是,教师利用多媒体演示“给鸡添脚”的过程,通过直观的图形,学生理解了“鸡兔同笼”的解题方法。这里,多媒体演示形象地展示了鸡与兔之间的转换过程,将抽象的数学问题图形化,有助于学生明晰题意,深化学生对“鸡兔同笼”问题的理解,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在多媒体设备中投放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自我约束力会少一些.在课上好动贪玩坐不住,这对于数学的学习是会大打折扣的,尤其这个阶段的学习多是抽象,使用文字表述,对于语文基础薄弱的同学学习起来就更加的困难了,所以.在教师教学中可以将多媒体与数形结合融合投放,在多媒体上展示数形结合的关系,这会激发学生的注意力和好奇心,从而学会学习内容。例如,有一题:人们有时使用“物物交换”的方式,按照一定的比例来交换自己所需要的东西,那有一个小朋友说我有14个玩具汽车,另一个小朋友说4个玩具汽车可以换10本小人书,那问题来了14个玩具汽车可以换多少本小人书呢?这时候同学们在计算时候就会很乱.甚至还会记错题,那这个时候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在屏幕上先投放画面上一个蓝衣服的小朋友有14个玩具汽车,另一个黄色衣服的小朋友说4个玩具汽车换10本小人书,同学们一下子就能看清楚题是什么意思。然后教师可以在下方画出14个玩具汽车.再按照黄色衣服的小朋友的话,将玩具汽车4个一起圈起来,最后让同学们数有几个圈就知道有几个10本小人书了.也就是14+4=3.5,3.5X10=35(本)。通过这种方式的教学学生能够快速的掌握书中的概念和知识。并且会对数学产生兴趣也就消失了畏难的情绪。
(三)数形互融,提升思维能力
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谨的逻辑性,广泛的应用性等特点,有许多晦涩难懂的定义、定理等,这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学生只有真正理解与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才能灵活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适时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引导学生通过直观具体的图形来理解与掌握数学知识,实现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例如,教学乘法分配律时,为了深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教师常常会提出有关长方形面积的问题。如“计算两个同高不同宽的长方形面积之和"这一题,学生思考后会出现以下两种解题方法,即S=ab+ac.S=a(b+c),而这正好是乘法分配律的等式。这样教学,使学生通过计算长方形的面积自行推导出乘法分配律的公式,深化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和记忆。又如,教学《梯形面积的计算》一课时,教师通过直观的图形来引导学生推导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在深化学生理解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小学是学生进行系统化学习数学学科的初级阶段,在这一阶段对于学生的基础教育十分重要。因此,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引导学生走进数学课堂,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利用一些合理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再畏惧。数形结合思想是数学学科中比较有效的一个解题方法,将数字与图形的形式相结合,直观生动地展现出数理关系,帮助学生将困难的问题简单化,使数学学科变得不再乏味。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学科中,要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可以帮助学生在之后的学习和发展中奠定扎实的数学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文玲.“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西部素质教育,2016,2(01):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