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小学生来说,由于他们心智发展尚不成熟,平时注意力容易受其他方面影响,因此在上课的过程中,他们的思绪容易跑偏,在课堂上并不能紧跟老师的节奏。数学学习的过程需要逻辑思维能力,这对于一些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可以增强学生对于课上所讲内容的兴趣,紧跟教师教学步伐,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习能力。
一、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分析
在新课程改革当中,对于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课堂教学手段已经难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能够加强学生在活动当中的交流与沟通,打破传统课堂的封闭性,通过数学知识与技能的灵活运用,提升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也更加关注学生的个性成长,改变了传统一刀切和灌输式教育模式,有利于在活动当中彰显学生的个性特点与自我价值。学生在活动当中始终处于主体地位,在独立思考与判断当中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此外,通过将抽象知识转化为具体形象,降低了教学与学习的难度。
二、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教学的定位模糊
在我国小学数学教师综合体验实践班上课活动教学课程开展实践过程中,在组织综合实践体验活动教学课程时不难发现,绝大部分的数学教师将工作精力都全部放在了课堂备课教学阶段,希望上课能够将数学课所需要涉及的基础数学知识完整地准确地呈现展示出来,生怕上课有所遗漏,即使教学难度大、知识点数量多,也还需要不断力图完美。这种教学方式将传统综合应试实践教育活动中的课程教育变成了综合数学知识的授课,充分地体现了我国小学阶段数学教师综合应试实践活动课教学的方向定位模糊,说明了数学教师只不过注重对学生应试理论知识的综合传授,而完全忽视了对学生应试实践运用能力的综合培养。
(二)实践活动中忽略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目前,小学数学实践活动的开展更多地注重将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融入实践活动中,但是对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方面却没有多加关注。对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应该成为每一门学科、每一次教学和实践活动都应该加以贯彻落实的。尤其是实践活动,对于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质疑精神有着很好的作用,当前的数学实践活动并没有深入挖掘自身的作用,忽略了数学实践活动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三、小学高年级数学实践活动的探索与实践
(一)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开展好数学实践活动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来临,社会实践对数学的需求发生了变化,数学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工具,我们有责任将数学教学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在数学实践活动中学好数学,开展好数学实践活动。一方面在课内,要探索如何构建开放性教学,引导学生探索、发现知识形成的过程和发展变化规律,如何结合生活实际为学生提供活动交流的条件,使学生获得必要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在课外,探讨如何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活动形式,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数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研究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升参与实践的能力。
比如,笔者在设计观察以及调查实践教学活动时,为学生安排了“我是小管家”这一活动,要求学生在家中借助所学习过的数学知识,去计算每月家庭用于水电煤气网络的开支情况,由此使学生了解到维持家庭开支的重要性,从而逐渐养成重视节约不浪费的良好生活习惯,同时,亦可以使学生意识到储蓄的价值,并由此产生对利息计算方法的学习兴趣。这样的实践活动,与现实生活能够关联到一起,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二)数学知识有效运用生活实际,增强实践能力
教师不仅要在生活当中挖掘各种各样的数学教学素材,把生活问题数学化,还要鼓励学生将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当中,把数学问题生活化,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反向推动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深层理解。把数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是增强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方法,需要教师调整教学思路,优化数学活动,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思想认识。例如,在学完“圆的认识”之后,教师可以借助电教手段给学生呈现一个活动情境:学生站成一个横排,朝着木桶扔沙包。教师可以询问学生:这样的站队方式是否公平?如何站队才能够确保公平?学生就可以利用刚刚学习的圆的知识解决这一问题,指出可以把木桶当作圆心,学生围绕圆心站成一个圆圈,这样可以保证每个人投沙包的距离是相等的,都是圆的半径。学生在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获得成就感,数学实践能力也能得到发展。
(三)建立以问题解决的活动意识,助推学生认知提升
课程标准指出:“综合与实践”是一类以问题为载体,师生共同参与的学习活动,是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应用意识与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北师大版教材在学生学习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之后,也会插入相关的综合与实践活动;而每册教材中还专门安排了以“数学好玩”为单元的教学内容;教材编排上对于具体的实践题,不再是以文字呈现出所有有效条件,而是考察学生在多个相关信息中提出问题,获取信息,提出问题解决策略。通过亲身的体验,使学生形成对数学的正确态度,发展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例如,在学习小学数学“圆柱与圆锥体体积”这一方面知识时,教师可以运用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对于数学问题进行学习。首先,我们应该明确这节课学习的是体积公式,圆锥体和圆柱体的容量能够体现它们的体积之间的关系。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学生可以了解到圆柱体容量为与其等底等高的圆锥体容量的3倍,即圆锥体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体积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提出相关数学问题,让学生进行回答:若有一个圆柱体底面半径为3,高为4,那么它的体积是多少?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的体积是多少?通过这一问题的学习,教师明确本节课所学的主题,再加上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能够让学生对于数学知识有更加深刻的了解。
结束语
数学实践活动的开展,拓宽了现行小学数学教学的空间,增强了数学学习的意义。它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对于教师来讲是一个崭新的课题。数学实践活动不仅让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还促使学生去发现和研究问题;不仅让学生积累了知识,还增强了学生运用数学的意识;不仅让学生运用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还激发了每个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了创新精神。
参考文献
[1]崔萍.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的有效教学策略[J].求知导刊,2019(52):51-52.
[2]杜瑞琼.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读写算,2019(36):130.
[3]殷有莉.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的探究[J].求知导刊,2019(51):74-75.
[4]李菲菲.小学高年级数学实践活动设计的策略研究[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9(08):77.
[5]孙水红.小学中高年级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施[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3):8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