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的差异发展是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两类班级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评价均有所不同,但都突出适应学生差异发展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实验教师在教学中也都遵循“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的基本理念,边教边反思,边反思边调整,不断完善课程方案并进一步实施。
一、分析学生发展需求、适应学生差异发展的学生层面策略
每个学生是学生群体的一员又是单独的个体,他们的需求有相同的又有不同的。需求来源于学生自身,也来自他人和外部世界的要求,教育者只有关注学生的需求,才能激发他们内在成长的动力。学生在身体、心理、运动能力等方面均存在差异性,如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存在身体形态、身体机能等生理方面的差异,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身体素质、心理特点与社会交往能力方面存在差异,同一年龄层次的学生,身体素质、心理特点、性别、运动能力等方面存在差异。[2]课题组始终围绕“适应学生差异发展”这个主题进行课程构建,学生自身的差异性是我们编制课程的基础,也是体育教学工作的前提。
二、根据学生兴趣、爱好及自身条件的差异实施选项授课
体育与健康课程分为必修内容和选修内容两部分,为差异教学奠定了课程基础。在教学中,打破班级甚至年级界限的“选项走班”模式受到很多教师和学生的喜爱,这种模式不但弥补了以往体育教学组织形式的不足,而且大大提高了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有助于提高体育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结合本校教师、场地、器材等资源情况,课题组对学生兴趣、特长进行调查,确定了田径、篮球、健美操三个课程模块,课题组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在课标的指导下对课程进行了整合,构建出我校田径、篮球、健美操课程供学生选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选项走班。
三、根据学生身体-运动技能的差异实施分层教学
完成课程构建和学生选项后,为了更好地关注、发展学生差异,更有效地利用学校体育教育资源、课程资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与主观能动性,课题组在学生选项的基础上,对同一项目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具体做法是根据霍华德·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中身体运动智能(速度、协调、平衡、力量、柔韧等)的不同,将各模块选项学生分为A类班(总得分前50%)和B类班(总得分后50%),由不同的实验教师进行教学实验,两类班级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评价均有所不同,学期末,课题组对学生成绩进行横向、纵向比较,有助于形成较为系统的适应学生差异发展的高中体育课程体系,提高学校体育课程的实施成效。
四、加强对学生的选项指导,避免选项的盲目性和教育资源的浪费
根据新版课程标准,高中学生每学年进行1次运动项目选择,高中三年最多可选3个运动项目进行学习。学生在重新选择新的运动项目时,根据其考核结果确定从模块1、模块4或模块8开始学习。为了避免选项的盲目性和教育资源的浪费,选课前课题组向学生介绍各项目的情况及选项的具体操作流程,选课时指导学生按要求填写“选项意愿表”,每人最多可按先后顺序填写3个运动项目,如果因场地设施、师资等情况不能安排更多同一运动项目的教学班级,课题组采取与部分学生协商的措施,鼓励部分学生选择第二或第三意愿的运动项目,并告知他们,一年以后他们有优先选择第一意愿运动项目的权利。
五、完善集体备课和听评课制度,人人打造差异精品课
每讲完一节课,实验教师及时收集学生课堂反馈,并进行反思,从而适时调整课的内容和方法。为了解和掌握课程实施的实际情况,解决课堂教学和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推动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化,特制定教师听评课制度。听课类型分为公开课、示范课、随听课三种,随听课要每周组织课题组成员集体听一节,授课教师随机抽,遵循每个教师都被听一轮后再换听课教师的方式。每学期同一模块的两名教师每人讲一节公开课,每个模块出一个示范课,这样一来,课题组成员人人有公开课。听课人员为除授课教师外的所有课题组成员,需要对授课教师的讲授内容、授课方式、手段、态度及学生课堂表现等应作记录,并进行课后评课活动,帮助教师打造适应学生差异发展的精品课,并及时调整课程方案,更好地开展课题研究。教育科研不能一蹴而就,它是在实践中对研究内容不断进行发现、设计、改进、提炼的一个系统的动态过程,它的核心要素是实践出真知,它的核心价值是改进提质量。因此,课题组在课题实施过程中,也是结合现实条件和已有经验,设计出课程方案,然后在课程实施过程中不断总结、反思不足,及时调整和改进课题工作。
结论: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课题组以关注学生差异和学校体育教育资源、课程资源的有效利用为出发点,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与自主精神,通过分层教学学习机制,在改变教师角色,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基础上,重视教师自身业务水平的提高,运用差异评价开发学生的个人潜能,促进学生差异发展,并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力求找到最科学合理且符合我校实际的课程方案。
参考文献:
[1]孙光. 基于学生个体差异创新高中体育教学[J]. 智力,2020,(13):25-26.
[2]廖赣东. 体育教学中学生个体差异与分层次教学研究[J].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9,(21):23.
[3]李志照. 分层教学法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运用策略探析[J]. 读写算,2018,(10):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