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组合学习要素,整合设计教学板块
根据学习任务群"综合性"的特点,"学习任务群"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应该做到组合学习要素,整合设计教学板块。首先,我们要明确"学习任务群"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不能采取"照搬照用°的方法,而是应该根据对应学段的统编教材做出适当的筛选和调整,以更好地发挥"学习任务群"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功用。要将学习任务群应用于以教学单元为教材组织形式的四个学段的语文教学,就必须重新整合设计教学内容板块,合理处理好任务群学习广度和深度的关系。
如第四学段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围绕"新闻"主题,分设了“新闻阅读"、"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三个任务,这个单元就可以采用"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和"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学习任务群进行学习活动的组织,整合设计教学内容板块。如在"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下,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引导学生开展以下几个活动:(1)从新闻"六要素"的角度把握课文主要内容;(2)尝试以"学校的热点事件"为题材进行新闻采访,开展社会情境中的探究性活动;(3)自主浏览新闻类报刊、网站,撰写文字分析报告,并通过多媒体展示交流。以上三个活动的设计既整合交融地指向了单元教学任务的完成,又与“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相联结,提高了学生对于实用性文本的理解能力及表达交流水平。在"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学习任务群下,这个单元的教学活动可以设计为:(1)结合旁批与补白,在比较中归纳消息、新闻特写、通讯各自的特点;(2)感受新闻语言特性,建构初步的逻辑和修辞知识;(3)自选搜集新闻素材,写一则消息。以上教学活动设计针对性地融合了了解新闻体语言特点、积累新闻体逻辑和修辞知识及运用语言文字等学习要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但同时要注意虽然不同学习任务群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但在学习内容和培养目标上存在融通交错的关系,因此实现核心内容的渗透与整合是极有必要的,如在新闻阅读与分析的过程中积累新闻体语言特点和逻辑知识,并在把握语言特点的基础上运用新媒体进行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这样的教学活动就灵活地体现了学习任务群的综合性。
二、设置活动项目,加强任务驱动的语文探究活动
在统编高中语文教材的编写过程中,温儒敏主编谈到:“整套教材以'人文主题'和'学习任务群'两条线索组织单元."学习任务群在每个单元都设计有若干指向'语文核心素养'的学习任务,保证语文工具性的落实"这说明,“学习任务群"仍是一种植根于"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立足于传统教材教法而有所创新,最终指向"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方式,不能脱离"语文"教学。具体来看,十八个学习任务群的设计,均以具有情境性的言语实践学习活动为载体,指向语文学习的实践性和综合性,以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因此,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教学设计的活动形式,根本应立足于"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教师要注重设计具有明确任务导向的语文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在自主实践过程中完成对应"学习任务群"的任务,同时要注意突出人文主题,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与判断,不能以任务"禁锢住学生的体验与发展,更不能将活动形式泛化为一种"语文"之外的活动,最终活动的目标仍要指向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体现出学习任务群的实践性。以《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学为例,深圳市特级教师吴泓老师认为梳理本书情节复杂,所以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整本书阅读前,首先要通过广泛搜集与阅读《红楼梦》有关结构方面的文献,了解现有研究成果并能充分利用;其次能通过细读,采用特定阅读方法对《红楼梦》的整体框架以及各章之间的关联做更细致的梳理与探究。具体来看,吴泓老师设计了以下的活动项目:一是利用"金字塔结构"梳理全书情节,先引导学生将全书以"大观园"为核心点,划分为入前、入后、离开三部分,然后再将每一部分划分成若干“段";二是从微观层面入手,着眼转接片段引导学生感受小说的叙述轨迹。以第一个活动项目为例,吴泓老师设计了以表格的形式分类、梳理并概括前五回的人物出场和故事情节的教学活动。
三、增强语用功能,建构真实、富有意义的学习情境
综观课程标准中设计的十八个语文学习任务群,可以发现它们在学习内容和教学提示中都强调了学习活动中的语言文字素材、语用环境与对象都来自于现实的社会生活,其中情境创设的过程即是知识去符号化的过程,学生在个人体验情境-学科认知情境-社会生活情境的体验中,完全理解知识、运用知识,使语文知识转化为特定情境下的语文素养,而非抽象的语言符号,有助于学生形成整体的语文学习的支架意识,提升语用能力。因此我们应明确建构真实、富有意义的学习情境是达到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目标的重要要求和手段,我们必须让学习与生活发生联系,从而提升学生的语用能力,培养语文素养。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词合集为例,本单元的导读部分要求学生能够通过阅读不同时期、不同文体的诗词名作,体味诗歌意境和诗人独特的思考与感悟,并且尝试写作文学短评。因此本单元的学习任务可以设计为“我手写我思”,请同学们以探究总结单元内容和明确文学短评特点为基础,尝试写一篇文学短评,并在班级展示交流,从而引导学生将本单元所学的"符号化"的知识,通过实际的学习活动,在真实而富有意义的情境中表达展示出来,真正地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培养自己的语文素养。再以"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情境化活动设置引导学生深入品味文本内蕴,还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发散思维,形成延伸至写作的学习任务活动,通过学习情境的建构提升学生的逻辑思辨能力。
结语
本研究基于对学习任务群理念和对教材组元编排方式的分析,决定设计单元整体教学,用这一教学策略在小学高段语文教学中进行三轮行动研究,目标一是为了给将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从理论层面落实到具体行动上,改善"少慢差废"的语文教学现状,以期给于一线教师提供一些教学设计的参考;二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语文的热情,课堂参与度较高,紧贴语文要素,对学生进行语文整体意识训练,逐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锻炼学生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克服学习困难的能力,让学生从整体上建立知识框架,进行系统的学习,而不是对每篇课文面面俱到的强调课文中知识点的记忆,这样的知识是散乱的,无法满足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靳桂梅.“互联网+”小学语文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探究[J].中国新通信,2021,24(10):158-160.
[2]罗大霞.融合现代信息技术创新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模式[J].数据,2021(05):132-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