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体育教学策略
邓富生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邓富生 ,. 浅谈小学体育教学策略[J]. 体育学报,2021.6. DOI:10.12721/ccn.2021.157061.
摘要:
随着全民运动理念的提出,小学体育课堂的开设得到了进一步的价值确认。但是在实际的小学体育教学中还存在诸多问题,既影响了体育课程教育教学的实效性也难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基于此,文章阐述当前体育课程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详细探讨关于提升小学体育课程有效性的相关措施。以期为学生未来健康发展奠定身体基础。
关键词: 小学体育教学策略
DOI:10.12721/ccn.2021.157061
基金资助:

当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小学生在行为方式和思想态度上都受到了一定的影响。由于各种先进的电子产品涌入,学生的学习、娱乐、生活都开始向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这样的局势在一定程度上带给了学生更加便利与舒适的享受,但是却也导致学生意志变的薄弱,并且过度迷恋虚拟世界,从而造成了学生身体素质的下降。这样的发展形势,不仅对小学体育课程的开展带来诸多不便之处,同时也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一、现阶段小学体育教学的发展现状

(一)小学生的运动意识有待提高

据第十五届IMC(国际近视眼大会)统计,中国的少年儿童近视患者数量在国际排名中位列第一,特别是近视度数超过600的群体人数,已经达到了令人不得不采取措施的程度。这一现象不仅仅是由我国的人口基数众多造成的,同时还与学生的运动意识低下有关。在我国的家长群体中,较为普遍的现象就是更加关注对学生的智力启蒙。但是很少会有家长主动为学生介绍体育运动的重要性,如此就导致小学生大多都将体育课程当做了一节室外活动课,一旦教师在课堂上布置的运动强度提高,或是教学内容与学生的预期相反,便会导致学生丧失学习兴趣,严重的甚至还会产生抵触情绪。不可否认,新生代的学生群体中,还存在着很多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这些不良的生活习惯也是导致学生运动意识低下的原因之一。例如有的学生沉迷于手机游戏,还有的学生长期饮食不均等,都是造成体育课程效率低下的原因,需要教师从教育方法以及心理干预方面提出解决措施。

(二)教学方式过于单一

现阶段,在素质教育根深蒂固的影响下,体育课程教育教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大多数教师在课程教学中依然采用传统的课程教学模式这导致学生从内心深处抵触继续课程,也有一些学生认为体育课程就是放松和玩耍的课程,由于这种错误的认知使得学生在体育课程上对于学习体育知识技能缺乏兴趣,由于学生难以主动参与到体育课程中,影响了体育教学的有效开展。教师在课程教学中未能关注到学生的这些特征,在采用的教学方法上未能适应学生的实际情况,最终导致课程教学的实效性不高,影响了体育课程的功能和价值发挥。

(三)忽视学生基本功训练

体育课程作为强健学生体魄,树立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重要学科,只有学生在体育课堂上打下坚实的基础才能拥有强健的体魄,进而提高体育课程学习效果。但实际上,教师在课程教学中认为基本功训练浪费时间,无法完成既有的教学进度和计划,因此教师在体育课程教学中,淡化体育基础知识,并且采用生硬的教学方式要求学生掌握体育知识技能,这导致学生对体育课程产生了难以学习的观念,最终对体育课程产生畏难情绪,也影响了体育课程的学习。

二、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利用游戏教学法,激发学生兴趣

游戏教学法是现阶段新出现的一种教学方法,该方法将游戏的互动性和趣味性和教学的独立性、自主性进行结合,促进了教学方法的进一步改革,也明确了兴趣在学习新知识、新技能中的重要性。因此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该改变自身以技能训练和知识普及为主的教学理念,注重以兴趣引导,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为主的新型教学理念,兴趣导入、游戏开展可以促使课堂教学富有生机和活力,充满激情,让学生在活力中开发自己的智力。教师可以在体育课前,根据不同学生的性格特点和体育兴趣,让学生有选择、有目的按照自己适合的方式学习体育知识,便于在后面的教学环节中,学生可以全身心地投入体育项目和技能的学习之中。例如,教师可以现在体育课程开始前,组织学生进行一些小游戏,例如“萝卜蹲”“堡垒攻陷”等合作型游戏,教师组织学生分小组合作,明确分工职责,促使学生有计划、有秩序地完成整个游戏活动。且在游戏过程中,教师也可以辅助学生明确游戏内容和规则,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游戏运动之中,提高学生参与度和积极性的同时,也要让学生在游戏之中看到运动的价值,萌发对体育的兴趣和喜爱。这种游戏导入教学法,具有趣味性和实践性、互动性的特点,既符合体育学科特点,也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因此将游戏渗透在体育教学中是十分适合的,增加学生反应度、配合度的同时,也给了学生充足的成长空间。

(二)打造特色体育课程

打造特色体育课程是体育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发展方向,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当研究体育课程的特色发展方向,根据小学阶段学生的实际情况,挖掘本地区的特色体育项目,或者将民间体育项目和民间游戏融合到体育课程中,结合体育教学的要求,打造具有特色的体育课程内容,以这样的方式,能够找到体育课程教育教学发展的新方向。同时,教师也可以将不同学习兴趣的学生划分到一起,让这些学生系统性地学习体育知识技能,将体育变成学生的特长,这样也是打造特色体育课程的有效方法。例如教师可以将对足球具有学习兴趣的学生组合在一起,在体育课程中让学生进行足球训练,以此打造足球特色班级和足球特色课程,用这样的方式形成一种带动和示范的效果,也是促进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式。

(三)对教学内容的充分思考,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

新时期赋予了体育教学更多的内涵,因此体育课程理当拥有更加丰富与完善的教学内容安排。而教师在此过程中需要重点思考两个方面,首先是学生需要什么,其次是怎样帮助学生理解。也就是说体育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的过程中需要基于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进行考虑,不仅要关注学生在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学习特点,同时还要照顾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如此才能够提供给学生更为契合的的教学内容。例如现代体育教学中不仅强调学生要具备良好的运动技能,同时还强调学生要形成出色的集体意识与组织能力。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一起参与篮球学习,并且在教学篮球时在引导学生学习基础性的运球、投篮技巧的同时,适当引导学生接触一些简单的战术配合,如此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集体意识的理解、提高在运动场上的应变能力,同时还可以通过传递一些新的内容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能够更加专注的投入到体育学习当中。除此之外,对于一些身体素质原本便弱于他人的学生来说,教师如果在课堂上开展强度过大的学习内容不仅无法帮助学生提升身体素质,反而还会使学生感受到一定压力。因此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还需要遵循因人而异的原则,对于一些身体条件较差的学生,教师也应当为其准备合理的运动项目,例如花式跳绳、踢毽子、花式篮球等运动强度较小,但趣味性很强的体育活动。学生就能够积极参与到体育学习当中,并在此过程中不断树立自身的运动信心。除此之外,体育教师还应当辅以一定的心理教育手段,使学生认识到只有坚持运动,才能够有效改变自身现状。

总而言之,体育教学的内涵逐渐丰富起来的同时,当前小学体育教育教学活动中也面临诸多问题,影响了体育课程教学的有效性,因此促进体育课程教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教师需要更新理念,创新教学方法,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通过科学的体育教学方案和计划让学生在多样化的体育运动中,丰富自己的运动细胞,提高运动兴趣、运动才能,从而将体育教学价值最大化。

参考文献

[1]侯春荣.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20,6(11):85-86.

[2]王岩.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策略的研究[J].青少年体育,2016(02):58-59+130.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