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心血管病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疾病,以中老年人为主。近年来,随着我国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看似很普通存在的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威胁老年人群身体健康的健康杀手[1]。由于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心血管病的发生率每年都在增加,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最常见的。优质的护理是以患者为本,以最大限度地满足患者的需要,提供标准化和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护理工作的关键在于确保医疗服务的品质,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更好的服务,从而提升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本研究将探讨优质护理在心内科老年人护理中的临床效果,对100名老年患者进行了分组护理,现将方法与结果汇总如下:
一、优质护理服务在心内科护理中应用意义
优质护理是时代进步和人民对医疗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产生的结果,优质的护理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科学的护理方式,顾名思义,优质护理就是为老年患者提供最好的服务,既能满足老年患者的需要,又能提高护理水平。心内科是临床上的一个重点科室,老年患者大部分病情比较重,病情复杂,必须要得到及时的治疗和护理,在此期间,护理非常的重要,一方面可以减轻老年患者的精神压力,另一方面也可以让老年患者的精神状态更加愉悦,可以加快老年患者的康复,减轻老年患者的经济负担。因此,护士要注重提高老年患者的护理质量,以便更好地为老年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提高老年患者的满意度。老年人心血管内科的护理工作因其特殊性而面临许多困难,若不能提高其工作品质,将直接影响其生存品质。同时,推行高品质的护理服务,也使老年心血管病的护理工作更具综合性和针对性,提高了各个环节的服务品质,对于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品质有重要的作用。护理服务质量的提高,应从确立“以患者为本”的服务理念,明确优质的护理服务要求,构建科学的护理考核体系,提高护理人员的基本护理知识和操作技能,是优质护理服务的重要基础。同时,临床护士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坚持以老年患者为中心的原则,可以彻底改变老年患者对疾病的看法,定期的检查和督导,可以有效地改善护理工作的质量。
二、优质护理在心内科老年人护理中的临床效果评价分析
(一)对象和方法
本研究选取本院心内科从2018-2020年3月入院的100名老年患者,全部符合心脏疾病的诊断标准,排除了危重老年患者和有严重并发症的老年患者。采用简易数学法,将其随机分成50名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为29名男性,21名女性。平均年龄68~88岁;24名患者患有心脑血管疾病,13名患有其它系统疾病。观察组30名男性,20名女性;平均年龄65~83岁;两组在总体数据上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优质的护理服务,主要包括:树立以老年患者为本的优质服务观念;从入院、治疗到出院,都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包括日常生活、饮食、咨询等。护士要对老年患者的合理需求给予充分的支持。全面提高护士的专业素质。鉴于老年心血管内科老年患者众多,临床护理工作繁重,需要进行科学全面的训练,定期进行评估,提高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提高整体护理质量。护理人员应加强基础护理,注重身心护理,明确老年患者的各种需求。
首先,在住院期间,护士要与老人进行积极的交流,让有消极情绪的老年患者逐步恢复对治疗的信心。其次,护士应与主治医生配合,熟悉各种医疗设备和药品的使用,并做好基础用药。另外,对老年患者进行合理的膳食指导,严格控制食盐和脂肪的摄入量,并建议老年患者多吃易消化的高纤维食物;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体系。在实施优质护理服务过程中,医院要组织督导人员对医疗质量进行监督,对不合格的医疗行为和现象进行适当的处理,同时解决护士遇到的问题和问题,以提高医疗质量。
(二)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以自我评估问卷为基础,评估老年患者的护理效果,并对两组老年患者的生命质量和满意度进行对比。SAS量表共有20个项目,得分为1.25,得分高于1.25,说明患者的焦虑水平较低;SDS量表共有20个项目,分数乘以1.25,大于53则表示抑郁症。
表1对比患者焦虑、抑郁评分
(三)统计学处理
用 SPSS18.0统计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了处理,测量数据以(x- ss)为单位, t为组间比较, P<0.05差异有显著性。
(四)结果
观察组患者SAS 及SDS 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及满意度评分明显较高,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
三、优质护理服务在心内科护理中的应用策略
改变传统的观念,在临床上推广高质量的护理,是当前我国医学护理模式的变革。从2018年起,医院在临床上推广了高质量护理模式,并把心内科列为重点。近几年,心内科的护理人员以“夯实基础,提供优质的服务”为宗旨,改变了传统的护理理念,以老年患者为中心,提供方便、安全的护理服务。同时,在各项规章制度、工作流程、护理程序等方面不断完善,突出了科室的特点。在本试验中,对观察组老年患者实施了以下优质护理:
(一)入院护理
护理人员应强化主动服务理念,以病人为中心,在护理过程中保持热情、耐心、细心和积极主动的态度。住院期间,护理人员要热情接待。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介绍医院的规章制度、科室的具体诊疗情况、患者主管医生及护理人员的基本信息。降低患者对患者的陌生感,建立信任,有利于患者积极配合各种干预措施。
(二)健康教育
负责护理人员针对老年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健康教育,对患者和家属进行有关药品知识、饮食、活动、睡眠、排泄等方面知识的讲解。出院后,负责护士在两个星期内进行患者出院后的随访,对患者进行随访,提供相应的指导,征求对医院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并接受患者及家属的电话咨询护理干预,根据量表观察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得到明显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的生存质量和满意得分均显著提高,说明在心内科开展优质护理是非常有意义的。
(三)心理护理
这种护理方式是优质护理的一个重要环节,老年患者的身体素质会在很短的时间里发生很大的改变,这会让老年患者的精神更加脆弱,难以接受自己的病情,从而导致老年患者的情绪低落,这就给医生和护士造成了很大的麻烦。在此期间,对老年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是非常必要的,护士可以将其他患者的成功经验告诉老年患者,既可以提高老年患者的自信心,又可以让老年患者保持积极的态度。同时,护士要加强与老年患者的沟通,减轻老年患者的心理压力,让老年患者的心情更加愉快。护士要为老年患者的家人解释一些治疗方法和风险,让他们的家人和老年患者待在一起,对老年患者进行一定的照顾,这样才能不让老年患者感到孤单。护士对老年患者进行良好的心理护理,可以减轻老年患者的精神压力,改善老年患者的症状,帮助老年患者康复。
(四)病房护理
病房是老年患者的主要治疗地点,老年患者的情绪和治疗的效果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所以护士要对病房进行换气,保持良好的空间和温度,既可以让老年患者的情绪得到缓解,又可以提高老年患者的满意度。在此期间,要保证病房的安静,给老年患者提供一个良好的恢复环境。
(五) 饮食护理
了解患者日常饮食习惯,根据患者的喜好和习惯,制定个性化、有针对性的饮食方案;饮食方面要注意少油少盐,同时告知患者家属要注意饮食,注意饮食清淡,控制动物脂肪摄入量,戒烟戒酒。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
结语:总之,心内科患者的护理要从心理、生活、营养等方面进行优质的护理,与老年患者进行亲切、诚恳的交流,灵活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和语言,鼓励、安抚老年患者,增强患者战胜病魔的信心,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自身的健康,对护理工作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在此背景下,护理人员的素质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从而提高护理的质量与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秦西玲. 老年人心血管内科护理中应用健康教育的作用[J]. 健康大视野,2019(22):152.
[2]王艳苓.优质护理服务在心内科护理中应用的研究进展[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20,35(09):49-51.
[3]袁芳. 层级全责护理模式在老年人心内科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 健康之友,2020(15):266.
[4]高芹. 穴位按摩联合优质护理在老年心绞痛合并便秘患者中的应用[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6,22(19):2758-2759. DOI:10.3760/cma.j.issn.1674-2907.2016.19.025.
[5]任凤云. 心内科老年住院患者护理安全隐患的分析及对策[C]. //第七届华北长城心脏病学会议、河北省心血管病学2014年会暨第三届经前臂(桡/尺)动脉微创化冠脉介入治疗国际论坛论文集. 2014:408-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