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新一轮的课改后,教育理念、教学方法、评估方式等都有了很大的改变,以往的考试理念和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适应学生在学习内容和方式等方面的需求。在以“核心素养”为指导思想的初中地理单元课堂研究中,笔者建议:教师的角色转换;在此基础上,还应加强对学生的独立探索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提高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往互动水平,建立合作教学的方式等,为高中地理教学的可持续发展做好准备。
一、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地理大单元教学实施的意义
中国新一轮的教学改革,目的在于提升教学水平,为更好地培养具有较强创造力、较强动手能力的人才。新课程改革提倡交叉学科的学习,而初中地理大单元教学能够覆盖地理学科的各个方面,例如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地理信息技术等,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养。新课程改革注重实践性,在初中地理大单元的教学中,可以利用实地考察、地理信息系统(GIS)的运用等方法,让学生把所学的理论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从而提高他们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地理教学对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空间思维、地理信息分析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对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问题求解的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初中地理大单元教学能覆盖多个地理科,有利于了解各学科间的联系,推动该专业的全面发展。新课程改革要求多样化,地理大单元教学能够更好地体现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和潜能,促进全面素养评估的落实。地理大单元教学注重对学生进行独立、协作的训练,以提高他们的自学和问题的能力,从而使他们能够更好地融入将来的工作中去。通过大单元的学习,可以使同学们对自己的故乡、祖国有一个更加深刻地认识,增强他们对环保、可持续发展的责任感。
二、 初中地理大单元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专业的地理教师缺乏
初中地理一度被认为是一个边缘化的学科,这就使得地理老师没有受到应有的关注,同时,由于专职的地理老师人数很少,使得很多初中地理老师都不是一个职业,这就使得初中地理老师不能对初中地理大单元的教学活动进行深入的解释。
(二)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陈旧
许多学校的地理教材非常缺乏,多媒体课件等辅助教学设施也比较陈旧。虽然很多老师都已经开始使用计算机进行教学,但是真正会使用的毕竟是少数,很少有老师会做出优秀的教学软件。大多数老师使用的都是最简单的图像和文件,先进的教育手段没有得到很好地发挥。传统的教育方式,死记硬背,重复做题的现象很常见,研究性学习还处于初级状态。
三、 初中地理大单元教学实施策略
(一)采用案例,提升教学针对性,增强地理知识掌握。
教学针对性就是老师要控制好初中生的学习风格和学习质量,保证他们在上课时的积极主动性,同时也要保证所有的初中生都能熟练地掌握现有的地理知识。老师把对知识的解释和实际的例子结合起来,让学生们在对案件进行分析的过程中,逐渐地学会了这些内容,这不仅可以提高初中生对地理知识的积极性和参与度,而且可以使地理教学变得有章可循,从而通过更多的实例分析来提高初中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水平。
例如,在教学“对天气的重要影响”时,可以选择特定的区域进行个案研究,把初中生分组,对目前的知识要点进行分析。老师把案例分析和分组协作方式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不仅可以激发初中生的积极性,让他们积极地去探究自己的知识,而且还可以在互动过程中交换初中生的思想,打破他们的学习困难,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从而让他们更好地探究地理知识。
(二)确定单元主题,在主题研讨中形成知识体系
“ 大单元”的核心理念是“整体化”,而“大单元”的核心是“一体化”。主题式教学就是为学生创造一个真正的学习情景,这种情景来自生活,可以使他们感觉到,学习地理对于他们的人生是有益的,对于他们的个人发展,甚至是整个人类的社会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且,从生活中衍生出来的情景,还能让学生对所研究的内容形成一个整体的认识,加深对所构建的知识系统的认识,从而更好地帮助他们掌握知识的构造方式。这就需要在课堂上为学生创造合适的情景,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促进他们的全面深入学习。在进行七年级上学期的《海陆》教学时,老师要清楚,这一课包括了大陆和大洋以及海陆变化两个方面,其中,海陆的比重和海陆的分布都是世界各地的实际情况,可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内容。但是海陆变化的年代却没有确切的数据可以参考,所以老师可以利用海陆变化这一话题来激发同学们的研究热情。在此基础上,结合海陆变化的例证,揭示海陆变化的真实性,结合地图、大陆漂移理论、板块运动理论、地球板块运动理论来阐释海陆变化,促进对海陆变化的总体把握,从而培养学生逐一观测、提问、构造假设、寻找根据、归纳总结,并通过科学的思考方法,建立对所学知识的总体认识。
(三)延伸拓展,综合全面地理基础的塑造。
教科书是初中生获得地理信息的首要渠道,而单纯依赖课本讲授,很难形成完整的地理素养。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扩展已有的教科书,来扩展地理知识的领域。也就是,老师把与课本上的知识有一定联系的课外物品引入到地理教室里,让初中生们用阅读、浏览和观看的方法来进行课外的探究,这不仅可以帮助初中生获得课本之外的地理知识,也可以帮助他们与课外活动相联系,来强化他们所学的知识,加快他们基础全面、综合地理基础的形成。比如,老师带着小学生去看一些关于地理的纪录片,比如英国广播公司的《我们的天气怎么了》《气候变化》,还有《美丽中国》和《冰雪世界》,这些都是地理知识的延伸。这一系列的纪录片,不但解释了全球各地的气候变化,还解释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也解释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通过这一系列的录像,学生们不仅可以学到课本上没有学到的东西,而且还能对气候的形成和成因有更深地了解。利用校外延伸教学,不仅有助于学生建立地理概念,而且有助于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拓宽学习领域,形成综合素质。
结语:初中地理大单元在新课程改革的大环境下显得尤为重要与创新,它的内涵是多元的。采用学科融合、问题取向和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可以使学生的整体素养得到提高,从而使他们的学习热情得到提高,为将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新课程改革下的初中地理大单元是一种有益的探索,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更多的实践、更深入地学习经验。这既有利于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又有利于发展更全面的能力与价值观。在这一进程中,教育工作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每个人的潜能进行指导和开发,推动他们的综合发展,让他们在将来的社会中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张伟香,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地理大单元教学实践策略探究.新智慧,2022 (18) : 3.
[2]张建敏,探讨初中地理“大单元”教学的意义及策略.中学课程辅导,2022, (23) : 6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