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前言
近年来,随着医疗科技的进步以及人民经济水平的普遍提高,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InsertedCentralVenousCatheters,PICC)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接受率也在逐年增高。PICC拥有穿刺成功率高、留置时间长、可带管回家、对血管损伤小等诸多优点,也正是因为有这些优点,为需要长期输液者,需反复输入刺激性药物者,需要使用加压快输液者、肥胖难以找到血管者等提供了更多选择,为疾病康复做出了贡献。化疗药物腐蚀性、刺激性大,一旦外渗,可能会导致诸多并发症,如血管炎、皮肤溃烂、感染等,故选择高质量静脉通道尤为重要,因此更多的肿瘤患者选择PICC进行输液。但在化疗间歇期,患者对家庭与爱充满渴望,选择带管回家,但因知识缺乏,护理不当,发生并发症的几率也更高,如静脉炎、导管堵塞、静脉血栓等。其中,静脉炎的发生率可达57.65%,导管堵塞在的发生率达48.2%,可见并发症发生率之高。而静脉血栓作为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会导致治疗时间增长,患者经济压力加大,还可能影响肿瘤治疗,甚至拥有生命危险。目前,已有很多学者开展了对PICC延续性护理的研究,王艳芳等证实实施高效的延续性护理模式可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和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因此,肿瘤患者PICC的延续性护理也格外重要,延续性护理这一概念最早源于19世纪50年代,最早提出是为了让患者拥有一个私人照护服务者。如今,美国老年协会定义:是通过一系列的行动设计用以确保患者在不同的健康照护场所及同一健康照护场所受到不同水平的协作性与连续性的照护,通常是指从医院到家庭的延续,包括经由医院制订的出院计划、转诊、患者回归家庭或社区后的持续随访与指导。如今,有越来越多的医务工作者关注到这一点,不断更新延续护理手册,通过临床经验的积累和信息的采集,采取更多样化的方式来纠正不足,以达延续性护理模式不断完善,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本文通过搜集近期资料进行综述,希望能为后期医护工作者关于肿瘤患者PICC的延续性护理提供建议和帮助。
2影响PICC维护的因素
PICC的应用日渐广泛,随之而来暴露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其留置时间长的特点,为患者提供了很多便利,但同时也有隐患。肿瘤患者化疗间歇期带管回家,但知识缺乏、PICC技术发展不均衡等诸多因素导致了维护的依从性差,并发症发生率高。
2.1社会方面
①医疗建设不均衡:PICC在三甲医院应用广泛,但县级医院、社区医院等依然认识不够,技术发展不均衡。不能掌握PICC相关理论知识及推进技术发展。②导管维护点少:许多患者虽然想要按时维护,却因为难以寻找维护网点,而导致维护依从性差。
2.2患者方面
①知识缺乏:我国教育发展不均衡,很多肿瘤患者年龄大、文化水平低,不了解相关医学知识,缺乏对导管维护相关知识的了解,难以认识其重要性。②身体欠佳:肿瘤患者化疗过程中可能身体虚弱,维护点路程长,难以做到定期维护。③交通不便:患者居住地分散,且可能自身出行不便,推迟维护时间。④经济原因:患者生病过程中花费较大,经济负担重。⑤家属因素:家属不重视,照顾不周或方法不正确。
2.3护理方面
①护理人员缺乏:我国人口基数大,医护人员数量不足,工作量大,护理质量管理方面有待加强,难以普及PICC延续性护理相关工作。②护理人员宣教不到位:由于我国护理专业发展起步晚,护士质量参差不齐,护理服务工作不到位,主动服务意识差,护患沟通不及时,宣教不到位,直接影响PICC维护的依从性。③护理人员PICC相关知识缺乏:PICC在基层医院、社区医院等应用较少,相关工作人员未接受PICC知识的系统培训,操作不成熟,技术不规范,缺乏经验,不能及时的处理问题。
3肿瘤患者PICC的延续性护理
3.1进行出院宣教,制定延续性护理手册
由护士在出院前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出院宣教,告知患者PICC置管化疗间歇期的相关注意事项。设计导管维护的质控单,内容包括导管维护记录(维护时间、地点、项目等),提醒患者及家属保管和携带。小组制定并制作延续性护理手册,图文并茂,将PICC置管及置管后相关知识,如带管回家正确护理方式、置管后可能发生并发症及其解决方式等用文字与图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排版,确保不同文化程度的人可以接受并理解手册内容。
手册制定具体内容包括:PICC置管后并非不能活动,可从事一般性日常活动,如吃饭、洗漱、如厕等,但避免提重物,做大幅度锻炼;可以进行淋浴,但应避免盆浴、泡浴。淋浴前要将该侧手臂缠绕包裹,避免浸水;不要穿衣袖过紧的衣服,睡眠时可适当抬高手臂,避免长时间的压迫。日常护理与生活息息相关,更应该重视。患者自身要学会观察导管情况,学会自行观察穿刺点情况,如皮肤有无发红、肿胀、疼痛、脓性分泌物流出,有无卷边松动,一旦发现及时就诊;如有导管脱出,不要自行插入,应自行固定导管,及时去医院就诊;如有渗血、渗液,冷静检查导管情况,观察是否破裂,不要牵拉,固定后立刻去医院进行修复;若导管内有暗红色血液,应请专业护士抽出,再进行冲管,发生堵管,也应先排查原因,再行进一步处理。
根据不同文化程度及理解能力,采取不同的宣教方式,随机应变,尽量解疑答惑,及时解决问题。告知患者化疗间歇期进行维护的重要性,希望取得配合,提高患者依从性,延长导管使用寿命。
3.2增设PICC门诊,发展基层医院维护网点
PICC技术接受度日益增高,但由于技术发展不均衡,仍大部分在三甲医院开展。有学者选取南京市进行调查研究,在52所医院中,门诊维护PICC患者约为1/3。开设PICC门诊十分有必要,不仅帮助患者解决问题,也增加护士成就感。每周设定固定时间开设门诊,并开通24小时咨询电话,安排医护人员值班,为患者解答各种问题。利用医院联合体,对下级医院进行网上培训,派护士进行专门学习,帮助基层医院开设PICC维护网点,以地区为单位,发展基层和社区门诊,保障患者PICC的居家维护。
3.3建立微信、QQ等公众平台,应用“互联网+PICC”模式
截至2020年3月,我国网民规模达9.04亿,互联网普及率达64.5%。随着科技的发展,微信、QQ等交友平台凭借其方便、快捷的优点脱颖而出,吸引着不同年龄段的网民来汲取信息。可凭借其优势,建立自己的公众号或订阅号,发布PICC相关知识视频、文字、音频等信息,如日常活动相关知识、意外发生后如何处理等。创建微信群,出院时邀请患者或家属进群,如有疑问可在群内进行提问,安排专人值班答疑解惑。也可建立PICC维护网站,为省内外更多院外患者提供便捷。
3.4坚持电话随访,进行心理护理
许多肿瘤患者年龄偏大,网络使用率低,但可以采取接听电话的方式与外界进行沟通。采取电话回访的方式,可以提高患者依从性。在电话过程中,对患者现状及心理状况进行了解,取合适措辞对患者进行鼓励及关怀,并对下次化疗时间及安排进行提醒。
3.5进行家庭访视,专科护士上门服务
设置导管维护小组,化疗间歇期进行家庭访视,检查患者置管情况,了解患者病情及心理,如有异常及时处理。专科护士每周上门服务,进行PICC导管维护。这种模式不仅便捷患者,也可以保障其安全性,及时发现并发症。但是该种模式在国内局限性大,难以进行推广。
3.6打造个性化服务模式,共同参与合作
对不同患者,根据不同病情、文化程度、家庭情况等,制定不同的护理计划并监督实施。刘友花等的研究结果表明,一对一的个性教育方法可延长导管留置时间,患者的依从性更强。邀请家属及患者共同参与,建立指导-合作型良好护患关系。家属学习并通过提问等方式,掌握置管相关知识。
4小结
自从20世纪90年代末PICC技术被引进我国后,经过后来不断的研究,医学理念的不断更新和技术的逐渐成熟,因PICC明显优于传统的静脉穿刺技术,越来越多患者选择PICC置管,为了满足患者置管后日常导管的维护的需求,很多医院都开设了PICC专科护理门诊。PICC专科护理门诊建立的运行模式和管理方式等能给其他专科门诊例如糖尿病护理门诊、伤口造口门诊,肿瘤门诊等提供了模板,为其他专科护理门诊奠定了基础,起到了一个很好的示范和带头作用。
基层医院PICC专科护理门诊发展相对滞后基层医院无论是医疗设备,还是医护人员的自身条件普遍都比三级医院的低,更有甚者没有去建立PICC专科护理门诊的条件,相应的,基层医院对护士该专科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的培训方面也是相对较为薄弱的。据调查显示,基层医院的护士对PICC专科的护理知识掌握的程度大多都比较低,医院的管理层对安排护士进行的专科培训也比较少或者是没有。因此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从政府层面来说要加大对基层医院的医疗设施,环境建设以及人才培养等方面的财政支持,提供平台,增加基层医院与三级甲等医院在PICC专科护理门诊建设方面的交流的机会,鼓励基层医院设立PICC专科护理门诊。三级甲等医院也要积极给予基层医院技术上的支持,带动基层医院PICC专科护理门诊的发展。从基层医院的领导管理来说,领导要从思想上重视PICC专科护理门诊的设立,规范和增加对护士的PICC专科护理知识和技能的培训,积极创造护士学习的机会。从护理研究者来说,要努力探索和研究出一种适合基层医院设立护理门诊的模式和管理方式。最后,护士本身要积极参加医院举行的培训活动,努力学习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综上所述,PICC自九十年代引入中国后,在各个领域发展迅速且应用广泛。肿瘤患者选取PICC作为静脉输液的首选,其置管后相关维护至关重要。而实现PICC信息共享,为PICC置管患者及家属提供良好的维护指导是进行延续性护理的前提。事实证明,延续性护理对肿瘤患者化疗间歇期PICC的维护有良性影响,与置管后并发症形成与否也有密不可分的联系。但在临床实践中,受各种条件限制,难以完全实施。我们应该利用现有资源,探索更适合的延续性护理模式,寻找更适合我国现状的维护方法,为广大民众谋福利。也是为了更好的提高患者依从性,减轻患者负担,但这依然需要广大医务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去创新和探索。
参考文献:
[1]杨华,毕敏.延续性护理在肿瘤PICC置管患者中的应用与分析[J].当代护士,2017,11(3):135-137.
[2]苏雪莲,黄丽婵,王柳飞.PICC延续护理手册在肿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9,9(21):146-148.
[3]贾永红,马玲,贺振民,等.癌症化疗患者发生PICC静脉炎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肿瘤药学,2013,3(03):236-240.
[4]付恩锋.PICC导管堵管的原因分析及护理现状[J].当代护士(上旬版).2019,26(31):8-10.
[5]陈柳,黄丽如,郑素芬,等.肿瘤患者PICC置管并发静脉血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华肿瘤外科杂志,2015,7(06):406-408.
[6]王艳芳,张玲凤,薛成芳.延续性护理对PICC携管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18):186-187.
[7]罗艳,廖光晶,胡嵘,朱丽霞.微信平台延续性护理对乳腺癌化疗PICC置管患者自护能力及并发症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20,27(32):210-213.
[8]陈帅.延续性护理对乳腺癌术后化疗PICC带管患者相关并发症的影响[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9,40(13):1695-1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