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欣赏一场音乐表演时,演唱者会沉浸在自己演唱的世界中,但观众有时会感觉到演唱平平淡淡,不能产生心灵上的共鸣。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在于演唱者在进行音乐表演时,没有将自己的情感加入音乐演唱中,只是简单地演唱歌曲,这样就不能与观众产生共鸣,因此在现阶段音乐教学时,注重对学习者情感和审美能力的培养,让表演者与观众产生心灵共鸣,这也成为现阶段音乐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审美是音乐教学的核心
音乐本身具有愉悦身心及陶冶情操的功能,成为人类发展史上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本身的活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表演,也可以是欣赏,最终通过鉴赏的方式来表现音乐本身所存在的价值。初中音乐教学的目的不是为了培养专业音乐家,而是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相应的基础,以此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音乐鉴赏课,对其教学内容进行了进一步的拓展和深化,增加了与中西方音乐知识内容相关的欣赏作品,还涉及到音乐文化的相关知识内容。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突出音乐所表达的人文品格,还能够进一步体现音乐鉴赏所具有的审美功能,以此达到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提升学科核心素养的目的。
二、初中音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一)音乐教育题材内容及范围的缺乏
互联网技术发展的如此迅速,随之兴起的手机、平板等电子产品越来越多,并且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学生想要了解外界的信息时,往往都需要通过手机的渠道获取最新的信息知识。虽然初中生对外界事物的善恶对错、是非好坏都有一定的判断力,但是受人生阅历和社会经验的限制,个人的兴趣爱好和品味还没有得到完全的形成,很容易会被外界不好的事物所污染。
比如,一些比较常见的网络语言传播、侵入性广告宣传等等,而且有的初中生还会听一些所谓的网络流行音乐,其实质都是一些毫无意义和没有营养内涵的垃圾文化。但是初中生因为年纪小,想要追求个性化特点去追捧这种垃圾文化。并且,有的学生会认为欣赏音乐教材上的传统音乐是一种过时、跟不上时尚潮流的行为,这种情况如果持续很久就会导致学生对传统、经典的音乐文化失去学习和欣赏的兴趣。
(二)对初中音乐的教学教育观念不够重视
在目前的音乐教育教学过程中,初中阶段的音乐教育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一般来说学校和教师都比较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的问题,一心抓文化课的学习,对别的课程都比较忽视。而且很多学校在八年级或者九年级就已经取消了音乐课,而且不光是学校和教师,就连大多数的家长也都认为音乐课影响了学习,应该取消音乐课[1]。
首先,要想改变这种思想模式,教师必须要以身作则,更新教学观念、及时更新教学模式,提高自身的专业综合素质,用优质的音乐课堂体验引导学生主动学习音乐方面的知识,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新课程指标指出,艺术教育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手段和方式,教师需要结合实际教学,创新改革新的教育模式,不断更新教学的理念和教学的方法,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学习的新平台。
其次,教师需要以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综合全面发展的教学理念为宗旨,提高学生自身的音乐核心素养,让学生及学生的家长都能够意识到音乐教育给学生健康学习成长带来的积极、正面的影响。
三、音乐审美特征以及教学现状
(一)音乐审美特征
音乐也具有情感表现的审美特征,声音是音乐艺术的外在表现,音乐的最终完成由声音表达出来。音乐通过声音的旋律变化来营造出美好的情境,进而表达出演唱者内心的真实情感,观众也能在演唱者表现出的情境中体会到演唱者的情感变化,并通过这种感情变化,实现与演唱者之间的心灵共鸣。
(二)审美能力教学现状
在音乐教学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大学前的普通音乐教学和大学期间音乐专业教学。大学前的音乐教学属于硬性教学,并没有真正的接触到音乐的本质内容,大学期间的音乐专业学习是较为系统地进行音乐理论学习,从目前音乐教学来看,主要集中在对音乐知识的理论学习。随着社会的发展,在现代声乐教学中,必须加强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许多学习声乐的学生理论知识储备丰富,但缺乏相应的审美能力,这与音乐教学的目的背道而驰。
四、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的有效措施
(一)培养学生对声音美的感知力
声音是音乐演唱过程中的载体,不同的声音寄托着不同的情感。在声乐教学中,应注意学习者对声音美感知力的把握,声乐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发声方法、发声技巧和声音美感知力的培养,这样才能让学生用更美的声音表现自己内心的情感。通过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力的把握,让学生更好地控制自己所表达的感情,也能够更好地用自己最佳的声音去进行感情的表达。
(二)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寻找美的本质
在欣赏音乐的同时,欣赏者要对欣赏的音乐做好深度和广度的把握。学习者要时刻保持学习态度,对于学习者本身来说,通过欣赏众多音乐作品,提高审美能力,更加清晰地把握住音乐本身所表达的情感[2]。其次,学习者还应该多学习不同含义、不同背景的音乐作品,这样不仅可以让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得更加全面,也可以在不同流派的音乐作品中找出其中的异同点,发现不同流派的优点,进而在音乐中寻找美的本质。另一方面,声乐教师应该将声乐作品本身的创作背景讲述给学习者,让学习者能够更好地感受声乐作品中蕴含的感情,从而提高学生对作品的感知。
五、结束语
随着现代教育体制的改革,在声乐教学中更加要注重对学生情感和审美能力的培养。目前,在声乐教学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进而造成培养出来的学生理论知识丰富,但自我情感的表达和审美能力不高,因此在以后的声乐教学中,应加强学生情感和审美能力的培养,帮助学习者真正理解声乐本身的内涵。
参考文献
[1]靳长英.音乐欣赏教学对初中生心理健康的促进[J].课堂内外·教师版,2012(08).
[2]董琳.音乐教育对初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黄河之声,201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