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儿童是指在生理上、心理上及智能上异于普通儿童,具有特殊的教育需要的儿童”,而具有特殊需要的零至六七岁儿童即为学前特殊儿童。特殊儿童在学业能力、认知能力、社会交往以及自理能力等各方面明显落后于同龄普通儿童,需要环境提供全面、广泛、有限和间歇的支持,特别需要家庭的积极支持。特殊儿童需要进行特殊护理和教育,这将给一个家庭带来巨大的负担,很多时间都是由家长看护,因此家庭教育是学校不能取代的。本文结合特殊儿童家庭教育现状,并向家长提出改进措施及建议,让特殊儿童获得良好的家庭教育。
一、特殊儿童家庭教育现状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家庭教育伴随着孩子的一生,因此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性格、人格兴趣爱好、能力素质形成,发挥着关键作用。特殊儿童由于受自身条件的限制,由于听力障碍很难跟他人交流.因视力问题很难参加集体活动、或因智力障碍需要看管等等原因,除了在学校就是在家里,因此看来特殊儿童的成长比普通孩子更需要家长的关注、教育和帮助。然而通过多年工作的观察和经验积累,发现特殊儿童的家庭教育不容乐观。具体表现为:首先是家长错误的认为有学校教育就能帮助自己的特殊孩子获得生活技能,家长不需再教育了。二是家长因受文化水平、经济条件等因索的制约,没有能力辅导教育特殊儿童,任其自由成长。三是家长对特殊儿童的成长持有悲观失望的思想,放弃了对其的教育。阻碍了他们成长。
二、导致特殊儿重家庭教育缺失的原因
(一)家长错误认为学校已经教给孩子生活技能和知识,只需把孩子送到特殊学校就可以对特殊儿童的教育,目前社会大众更多依赖特殊学校的教育,而且部分家长对特殊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上认识出现了偏差,认为把孩子送到特殊学校让老师教育能帮助孩子恢复智力,帮助干预治疗等等,把老师当神化。因此孩子回到家,家长没有对他们进行特别的辅导和教育,这导致了孩子从学校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得不到练习和巩固。然而部分家长没有意识到,首先特殊儿童也是儿童,跟正常儿童存在着相似的发展规律,比如他们都需要父母的引导和关爱,父母的角色教师是无法替代的,父母本身就是孩子天生的老师;其次特殊儿童因受自身条件约束,活动空间小,不是在家就是在学校,特殊儿童不同于普通儿童,乐于模仿父母的言行举止,智力障碍的学生尤为明显。再者由于特殊儿童的残障类型不同,在家需要父母付出更多时间和更有效的教育办法才能把学到的知识巩固,因此家长很难达到这一-要求,家庭教育教学成果泡为虚有。最后父母在家无法与特殊儿童更加深入的交流谈心,很难走进他们的心理世界,加剧了他们向外界关闭了交流的窗口,长期下去会酝酿消极情绪,产生心理疾病,不利于特殊儿童的成长教育。
(二)缺乏家庭教育的意识,孩子回到家也不会特意安排孩子做家务、有意识的教育特殊儿童家庭因需要固定人员对特殊儿童进行看护,无法进行正常的工作,严重影响了家庭收入,看护人除了看护还需要负责孩子的日常起居,非常疲惫,没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放在特殊儿童的成长教育上。
(三)家长错误思想,使得他们放弃了对特殊儿童的教育有些家长在短期教导孩子,看不到明显收效后心理受挫,表现得不耐烦教育孩子,有的甚至失去了教育的信心,彻底放弃对孩子的悉心教育和帮助,认为孩子是“废物”,再教也学不会,只要看管他不出事就行了。那些曾经指望特殊儿童长大以后能为自食其力,在失去教育特殊儿童的信心后,将希望转移到了正常的孩子上,因此特殊儿童得到的关爱和教育越来越少,在家里总是扮演着被忽视的角色。父母错误的思想行为潜移默化的会影响孩子,得不到父母关爱又被父母嫌弃,导致特殊儿童因受打击而表现自我放弃,表现消极.
三、特殊需要儿童的家庭教育策略分析
(一)建立家长教育培训机构
在学校建立家长学校,通过专业的学校社会工作者向家长传授正确的家庭教育信息。学校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家长会、家访、家庭教育咨询等形式开展工作,主要工作包括帮助家长树立“为国教子”的家庭教育观念;通过定期培训提高父母在子女成长方面所需的基本知识;提出关于家庭教育的建议,组织学生和班主任对家长的家庭教育进行评价;加强家长与子女之间的交流等。建立一星期通一次电话的制度,让孩子与父母建立起心连心的联系。“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育好孩子,首先必须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长处,并尽可能的积极的引导。通过一个星期一次的 电话谈心,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亲情,帮助孩子解决一些生活 上的问题。没事情的时候也可以做下孩子的倾听者,并告诉孩子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
(二)家长要正确面对现实,端正思想态度
孩子存在智力障碍、听力障碍、视力障碍,智力等发育迟缓,这是客观存在的,要正视问题不要消极回避。家长也不能心存侥幸,相信迷信,认为孩子是“大器晚成”而耽误了孩子早起教育的最佳时期。家长也不能完全依赖药物治疗,要及时两手抓。应该认清事实,抓住特殊儿童成长的关键期尽早干预、训练。
(三)关爱和陪伴孩子,让特殊孩子获得更多支持
特殊儿童自身在智力行为方面与正常儿童就有差异,他们需要得到更多的支持平台,才能获得知识、技能、交流机会等。父母的爱是孩子成长中最不可缺的,来自父母家人的爱会帮助特殊儿童很好的培养自信心、安全感、信任感以及热爱生活的态度。因此家长要抽出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关注孩子。比如耐心地和特殊儿童进行游戏、聊聊天,理解并走人他们的内心世界,给予他们克服生活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多带特殊孩子玩出游玩,在玩的同时辅导特殊儿童学会与他人交流,培养与社会融合。
三、结语
特殊儿童是社会的一员,科学合理的家庭教育可以改变特殊儿童的一生。因此在特殊儿童家庭教育过程中,应给予特殊儿童更多的爱,营造更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家长教育是一项长期工程,需要不断实践、探索。帮助特殊儿童增强学习自信,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雷江华.学前特殊儿童教育[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7.
[2]刘佩佩.残疾儿童家长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心理压力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研究[D].武汉:中南民族大学,2013: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