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微课 提高质量——微课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白崇毅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白崇毅,. 创新微课 提高质量——微课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 教师教育与创新,2022.5. DOI:10.12721/ccn.2022.157162.
摘要: 微课对于初中生物教学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教学形式,学生能够在既定的教学时间里面生动的了解相关的科目知识和科目框架,实现生物教学的基本引导。本文打算结合基本的教学经验和教学知识,进一步提升初中生物的微课创新程度,实现初中生物教学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 初中生物;微课;创新措施
DOI:10.12721/ccn.2022.157162
基金资助:安溪县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第一批)研究课题《提升农村薄弱学校初中生物教学质量的策略研究》课题编号:AG1451-010的研究成果。

初中生物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是一门非常重要的科目,甚至很多时候学生会因为生物的陌生感产生好奇心,对于生物教学来说好奇心需要正确地引导才能够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态度。与此同时,教师也能借助微课极大地扩张和填补学生对于初中生物的了解,推进生物课堂的生动性和灵活性。

一、微课理念创新

微课理念从微课教学诞生之初就是微课通过短时间的控制实现高效的学习引导。这种教学理念虽然比较的新颖,但是其展现的弊端也非常的明显。微课碎片化的教学理念,缺乏综合性和连续性,导致学生对于生物知识的掌握出现混乱的状态。因此,积极地创新微课理念,促使综合性和连续性落实到位。【1】

例如,初中生物基本课程“植物细胞”这一节课程做成微课来说,就是以显微镜为媒介观察研究植物细胞的形态,了解相关的知识。教师在结合课本知识以及微课观念所构造的“植物细胞”微课更加偏向于短期化,学生借助这个工具快速了解“植物细胞”课程,形成初期印象。这种微课构造方法具有及时性,但是没有办法帮助学生形成框架感。教师在创新的过程中,抓住生物课程的特点,将不同篇章里面知识性质具有连续性的课程做成微课系列,帮助学生构造完整的微课学习理念。比如,“植物细胞”这一课程可以和“种子的萌发”、“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等相关课程放在一起,做一个连续性的微课系列,让学生从微观到宏观逐渐去深入了解植物相关的生物知识。与此同时,教师也能借助微课不断的帮助学生回顾过往的知识,加深生物知识的复习。学生也能借助微课系列不断地去填充已有的知识框架,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二、微课形式创新

微课形式整体上是借助新媒体形成固有的视听结合形式,学生对于微课的教学形式也逐渐的固化。新媒体对于学生吸引力以及教师的创新、用心程度逐渐降低。微课形式对于学生和教师来说趋于固化,因此教师需要借助新思想,构造新形势。【2】

例如,教师在借助微课进一步讲解“流动的组织—血液”这节课程的时候,需要积极地结合学生的学习状态,改善既有的微课形式。多媒体微课教学虽然比较多样化,但是长期使用就会在总体上消减多样化的影响。可以安排学生扮演血浆、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角色,通过“贫血、发炎、止血”等活动构造小话剧,让学生在预习的状态下,不断的加深相关知识的记忆。最后,在微课小课堂上呈现更加戏剧化的生物剧场。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配合,以及教师本身的指导,会逐渐地改善学生对于生物课堂的印象,突破原有的微课形式,实现新形态的转变。总而言之,教师在推进微课教学的同时,要不断地推进创新的进度,实现双管齐下的微课教学形式,让微课的世界变得更加宏大,学生也能借助微课形式的转变,不断的拓展自身对于生物课堂的认识,从旁听者到参与者增加自身在生物课堂的重要性。学生对于生物课堂的兴趣也会提升。

三、微课内容创新

微课内容的选择方面比较偏向于课本本身讲解的内容,因此微课内容对于既定的教学进程来说并不能起到拓展作用,更多像是一个预习工作。教师应该构建以课本为基础,以学生本身的需求为目标的相关微课内容。

例如,教师在进一步讲解“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这一节微课的时候,需要积极地结合学生的需求以及相关的学习行为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范围。“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这节课程主要涉及到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主要特点,教师可以根据两种行为的不同以及涉及方面,选择合适的微课内容。比如,教师可以设计生物实验,让学生提前一个星期对自身周围的动物进行观察,在具体的微课上面进行展示。另外,教师也可以选取“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构建简单的选择题游戏,让学生在既定的教学范围里面寻找答案。两种教学内容都和本节课程的相关度比较高,教师所选择的范围比较广。教师在创新思想的引导下能够灵活地选择适合的教学内容,将学生自身的需求和微课内容结合起来,帮助学生形成更加灵活的学习思维。总而言之,初中生物微课内容需要在学生的需求下不断的扩展,从而形成良好的教学风气,帮助教师营造更加灵活的教学氛围。

微课教学需要积极地结合微课本身所推广的教学氛围去进一步的改善和创新。教师在进一步设计微课课程的时候,一定要结合创新思想,不断地更新相关的微课形式、微课理念以及微课内容。三者之间的调和能够很好地帮助教师避免表面行为,促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真正做到灵活多变。微课教学不仅仅只起到预习的作用,教师还应该将自身的教学目光放宽阔和长远,从更加多面的角度构建微课教学的意义,为微课赋能,让微课的教学作用变得更加的宽广。

参考文献:

[1]陈丽雅.例谈初中生物教学中运用微课的有效策略[J].试题与研究,2021(34):103-104.

[2]姜琨.微课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的设计与应用研究[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21(10):75-77.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