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社会性发展的程度影响着他们的人际交往、社会适应、心理健康。教师、家长要给孩子提供充足的机会,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实践活动,提升孩子各方面的能力。
一、重视家园合作,形成教育合力
首先幼儿园可以开设相关的家庭教育,积极组织多子女家庭的相关教育活动,帮助家长形成正确的同胞观念,为家长提供多子女家庭的教育咨询服务以满足多子女家庭的教育需求;其次,在家园合作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亲子游戏、家访等活动机会,及时地与家长进行沟通和交流,帮助其掌握和了解二孩在集体生活中情绪情感、行为习惯以及社会化的发展水平;最后,幼儿园可以开展混龄游戏或是教育活动,在混龄教育过程中使二孩接触不同年龄段的儿童,二孩可以是哥哥、姐姐、弟弟、妹妹、小老师等多重角色,进而获得与他人相处的经验,不仅有利于幼儿人际交往能力、社会责任感、自信心的提高,也有利于幼儿充分利用同伴效应将这种情感和经验迁移到同胞身上,促进其在认知、情感以及技能等方面的社会化。
二、自主活动,在传统节庆活动中促进二孩社会性发展
传统节日是活文化,也是人际交往活动。其强盛的生命力是在代代传承的活动得以延续,发扬光大。其巨大的教育价值只有在活动中得以实现。我们在各个传统节日来临之际,积极开展各种活动,让孩子们积极参与,自主活动,促进其社会性发展。
(一)看一看,比一比传统节日的不同特色
每当传统节日来临之际,我们依然会把各种各样富有节日特色的用品、饰物、图案等布置在活动区角或校园主题墙等处,让孩子们看一看,瞧一瞧。观察一下这个节日与其他传统节日有什么不同。如:春节时的鞭炮、焰火、龙舟、月饼、粽子、水饺、糕点、汤圆……。此时,教师无需事先介绍各种物品、食物的来历或用途。而是请让小朋友自己去观察、去发现。这个东西叫什么?与什么节日有关?有什么用途?这些教师留给小朋友们的一个个问号,可以用来激发大家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教师们以这些“问号”,引导二孩进行比较、思考、鉴别。不仅提高了小朋友们的观察力,而且了、可以让孩子们直观地、形象地感受各个传统节日不同的特点,丰富了知识。
(二)背一背,诵读传统节日的古诗词
千百年来,历朝历代的古人为传统节日的写下了许许多多古诗词。如《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就是唐朝著名诗人王维的重阳佳作:“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而杜牧的《清明》中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知晓率更高;李白《静夜思》表达的则是中秋游子的思乡之情“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除了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几大传统节日外,还有较小的节日,如七夕节、腊八节、财神节……有的节日现在已经不过了,但也留下了许多古诗词。这些古诗词历久弥新,脍炙人口。诵读传统节日的古诗词不仅提升幼儿园的课程活动文化艺术层次,也为引导孩子们从经典传统节日古诗中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悠久历史、体验我国古人传统节庆活动高雅和美好。
(一)丰富游戏形式和内容,促进二孩的亲社会行为
为了满足不同二孩的兴趣和需要,教师应该为二孩提供种类丰富、形式多样的游戏,并提供适宜的环境和材料支持。游戏形式上,应结合角色游戏、建构游戏、民间游戏、职业体验等不同类型的游戏,从二孩的操作和体验出发,可开设不同的情境场馆如美食馆、童心超市、角色扮演、宝宝医院、科学探秘空间等。游戏材料上,应重视从高结构到低结构材料的搭配和转换,自然、真实的材料更能激发二孩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游戏过程的创造性。低结构、安全、开放的游戏材料更容易吸引二孩与环境的互动。开放的游戏空间、充足的游戏材料和多元的交往、互动机会为二孩的游戏创造无限可能。游戏的形式和种类越丰富,孩子们能得到的经验和收获就越多,越可能从游戏中体验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增进其对社会和社会角色的认知,激发二孩的好奇心,从而促进二孩的亲社会行为,发展其社会性道德和技能。
三、以二孩兴趣为导向,增强二孩的自我认同感
随着二孩年龄的增长,他们的自我意识不断增强,十分关注身边人,尤其是教师对自己的评价。在大班第一学期快要结束时,二孩对于教师将会把奖状颁发给哪些同学十分关心,在私下热烈地讨论着。观察到这个情况后,教师要及时抓住教育契机,组织二孩开展了一场特别的“我的奖项我做主”活动。教育的艺术不在传授,而在鼓舞与唤醒。在这次活动中,教师引导二孩说说自己从他人身上看到的闪光点,以此激发他们学习身边的榜样。除此之外,教师还根据二孩的答案,确立了运动之王、才艺能手等8个奖项。在评选奖项环节,教师决定给予二孩更多的自主选择权,鼓励二孩结合自己整个学期的表现,给自己挑选一个最适合的奖项。这种方式激起了二孩的兴趣,他们和同伴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二孩的讨论结果出炉后,教师将他们的答案张贴在黑板上,二孩一下子发现了问题:班上有很多“全能之星”“运动之王”“环保大使”,但“能干巧手”特别少。这时,教师向二孩提出了疑问,让他们思考这种奖项评定方式是否科学。班级里出现了不同的声音,有的二孩认为,这种方式很科学,能促使大家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更加努力;有的二孩认为,这种方式不科学,班上不可能有这么多的“全能之星”“运动之王”以及“环保大使”,他们觉得应该让教师负责奖项评选。经过商讨,二孩一致决定,将每个奖项的人数限制在5人及以内。教师进一步启发二孩,让他们思考如何公平、公正、科学地评选奖项。经过讨论,二孩认为可以先请想要获得奖项的二孩在集体面前说出自己的获奖理由,然后由全班二孩进行公开投票,最终评选出获奖人。这种自主选择、集体筛选、公开竞选的方式,让很多二孩都获得了最适合自己的奖项。在活动中,教师组织二孩进行小组讨论、同伴交流、集体表决,促使二孩从多方面、多角度认识自己和同伴的优点,让他们在这个过程中提升了自信心,获得了社会性发展,具备了接纳、尊重他人的意识。
四、结束语
二孩是中国新生的重要群体,其突出的时代意义和生育贡献背后的教育意义是值得教育者与家长进行思考的。随着二孩群体的壮大,二孩的相关培养会有更多的调整需要,只有从初期就意识到问题,让二孩在更为适宜的培养中进行学习成长,才能更好的自我服务意识,培养自立精神,促进其社会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姚梨园.“80”后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幼儿社会性发展影响的探究[D].南昌:江西科技师范大学,2019.
[2]王明粤,陈会昌,谷传华.在玩具争抢中培养幼儿的亲社会行为[J].教育导刊(下半月),2020(03):16-18.
[3]张艳.家庭养育环境对依恋形成及社会情绪发展的影响[D].济南:山东大学,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