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双减”政策重点聚焦于作业的设计和布置,无效、低效的作业既无法培养学生的整体素养,又会加重学生的学业负担。“双减”背景下,初中地理教师应积极创新作业模式,通过多种形式不断优化作业的全过程,以提高作业的质量和效果,促进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
一、初中地理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一)作业要求统一,缺乏针对性
在传统教学的影响下,很多老师在布置作业时缺少层次化作业,总是按照中等学生的标准来布置作业,这就导致对于学习较好的同学来说,作业过于简单,机械重复化,而对于那些基础较差的同学来说,做起来又比较困难。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老师在布置作业时,一定要针对每个阶段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来帮助他们更好的掌握知识,查漏补缺。
(二)作业形式固化,缺乏灵活性
因为在很长时间内,学校都是采取应试教育的措施,导致作业只注重于知识的传授,没有将课本外有趣的内容教给学生,地理知识的学习枯燥乏味,就使学生学习兴趣大大降低。例如,在讲解世界气候这一课时,就可通过视频的形式,将美丽的气候现象展现在学生的眼前,以此来激发学生对地理的热爱。在布置作业时,就可让学生自己线下观看视频来形容搜集资料时看到的气候景观。
(三)作业内容单调,缺乏趣味性
老师在设计作业时,往往是采用试卷上出现的形式来给学生布置作业,就是一些问答填空。这样的作业过于单调,而且答案固定,学生们之间可以互相交流抄袭,不利于作业实际用途的有效发挥。学生在写作业时很难真正的去学习感悟,而是把它当成一种可以应付的内容。
二、“双减”政策下初中地理作业的设计措施
(一)设计复习巩固类作业
初中地理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可以设计一些复习巩固类作业,以此帮助学生回顾课堂上所学的知识,使得学生可以通过做作业回忆起教师讲解的重点知识与内容,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教师应认真观察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表现,要结合学生实际认知水平来科学地布置作业。在整个设计过程中,教师可以将自身的引导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使得学生可以通过自身力量来总结与归纳知识,帮助学生在脑海中构建出知识框架,并可以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
以学习《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为例,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并且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围绕“发达国家特点”“发展中国家特点”以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进行提问,让学生以小组讨论的方式来探索答案,然后再通过不同小组抢答的方式来回答问题,对于表现比较好的学生,教师应及时予以表扬。同时,教师还应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引导学生详细梳理自己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学到的知识,并构建出一个明确的知识框架。
(二)对作业数量进行控制
初中地理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想有效减轻学生学业负担,落实“双减”政策,可以对作业数量进行有效控制。因此,教师在设计地理作业过程中,应通过控制作业数量,使得学生的作业压力得以减轻。教师应改变以往统一布置作业的形式,要结合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布置分层性作业。应以学生实际情况为基础,科学合理地设计作业,精确控制作业数量,以免出现作业数量超过学生承受能力的情况发生。同时,由于学生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在学习能力与基础知识储备上存在着很大不同,因此,要想对作业数量进行准确控制,需要教师全面了解和掌握每一位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所布置的作业数量与作业难易程度也相应不同。
以学习《“白山黑水”——东北三省》为例,在课堂教学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将学生分为三个层次,然后针对不同层次设计不同作业内容。对于基础扎实的学生,教师可以多设置一些探索、分析类型的作业,如:可以让学生结合历史与地形等方面原因,分析东北地区人口与城市分布原因,让其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查询所需资料,并运用自己的语言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归纳与总结;对于基础一般的学生,教师可以让其结合课文内容,总结出当前东北地区人口与城市分布特点,并找出相应依据。通过这样的形式,加深学生对于课本知识的理解。对于基础知识薄弱的学生,教师可以让其找出东北地区人口主要集中地,并通过图形或者列表的形式表达出来。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应严格控制作业数量,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合适的作业量。
(三)设计拓展延伸类作业
初中地理教师在设计作业过程中,设计拓展延伸类作业,可以有效锻炼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学生学习地理知识不应仅仅为应付考试,还应提升自身的文化底蕴,使得学生可以将所学知识有效运用到实际生活之中。此类作业没有固定答案,主要指的是学生应通过自身对知识的理解来解答问题,通过学生所给出的答案,教师可以有效掌握其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同时,在完成作业过程中,学生应将其与课上所学知识有效结合在一起,合理组织自己的语言,以此促使自身的思维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以学习《气温和气温的分布》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家后收看天气预报,让其通过同一地区一周之内的天气变化情况或者同一天不同地区的气温差异,激发学生对于这节课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可以深刻了解和掌握课堂上所学的地理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运用情况,以此促使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积极性得到提升。
三、结语
“双减”背景下,传统的作业模式难以适应现阶段的学生学习需求,创新与改革初中地理作业设计已经成为地理教学工作的重点。教师应该紧跟教育发展潮流,依据现阶段学生的成长和学习需求优化作业设计,提高作业质量,强化作业效果。
参考文献
[1] 李吉龙.学习增值视域下初中地理作业的价值及优化设计路径[J].地理教育,2022(6):61-64.
[2] 唐蕾.初中地理项目化长作业设计与实施研究:以沪教版“地形与地势”为例[J].地理教学,2022(12):27-30.
[3] 蒯正聪.知识与思维可视化视角下的初中地理作业设计[J].地理教育,2022(1):5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