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20年3月发布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中强调:“除劳动教育必修课程外,其他课程结合学科、专业特点,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内容”。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也对劳动教育非常重视,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应该在在知识传授的同时,有针对性地进行劳动教育,为学生全方位发展创造条件,提高学生的劳动情感和劳动技能。为了更好的贯彻党中央的意志,本文从劳动知识、劳动情感、劳动意志和劳动实践四个方面来阐述劳动教育在思想政治课中的开展策略,以期为高中政治教师构建高效劳动教育课堂提供借鉴意义。
一、巧妙整合书本知识,形成劳动认知
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劳动认知是教师开展劳动教育的前提和基础。将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与文化》教材与劳动相关的知识进行整合,可以成为学生探究劳动的素材。例如: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四教材第二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中提到“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也是价值的享受者,人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具体在教材中的内容体现在:“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人类的存在方式”;“在社会主义社会,劳动是创造美好生活、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为人民服务就是为了人民的利益真诚付出,忘我地投入与。社会的发展又会带动个人的进步,帮助个人实现自己的价值”;“人的价值只能在社会中实现,只有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才能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和实现自己的价值”。第三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中提到:“中华文化的发展需要进行文化创新,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文化中讴歌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具体在教材中的内容体现在:“中华传统美德包括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 ;“中华民族科学技术中的卓越成就”;“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华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文化,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合理整合书本哲学知识为教师的课堂劳动教育培养提供重要载体与依据。政治教师充分利用书本知识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基本劳动观,理解热爱劳动原因,知晓培养劳动能力的途径与手段,从而形成科学的劳动认知。
二、深入挖掘乡土资源,唤醒劳动情感
劳动情感是指学生在劳动时体现出的情感态度,具体表现为在劳动过程中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并以劳动为荣的情感。劳动情感是劳动教育的重要目标,政治教师可以深入挖掘深圳的客家文化,将深圳的客家文化作为乡土资源的典型代表,充分利用客家乡土资源开展劳动教育,可以将抽象的哲学知识生动生活化,有利于学生建构知识,升华情感。
例如,在讲授统编版高中政治教材必修四《哲学与文化》中“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发展” 一课时,教师充分利用学生熟知而亲切的客家美食文化展开教学, 以“深圳的客家美食”为教学主题,设计“客家美食的前世今生”、“客家美食的具体体现”、“客家美食的当代价值” 、“客家美食的制作技艺”四个教学环节。通过这四个活动,教师不仅让学生知晓了深圳客家文化的特点、传承过程和当代价值,还引导学生尊重客家文化历史,培养学生的劳动情感。特别在最后一环节,进行了客家传统美食-艾叶粑粑的现场制作,学生参与热情高涨。这一环节不但能促进学生全面了解客家美食文化,而且有利于学生热爱本土文化,增强劳动情感,体验劳动快乐,热爱深圳的客家文化。
三、科学设计课程议题,锤炼劳动意志
议题式教学具有开放性和引领性,一方面能够很好地融入课程的具体内容,另一方面又体现价值判断的基本观点。高中政治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巧妙设计学习议题, 组织生动形象的活动,锤炼学生劳动意志。例如,在讲授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四 《哲学与文化》中“人生价值的创造和实现”一课时,教师可以选取全国自强英雄模范杜富国的事迹,在“学习英雄楷模—创造和实现自身价值的途径”总议题的统领下,设计“在劳动和奉献中实现价值”、“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的子议题,精心设计议题材料,展开议学探究, 引导学生感悟英雄精神、锤炼劳动意志。具体内容如下:
议题:学习时代楷模杜富国—人生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议学情境材料:
材料一:全国自强英雄模范杜富国是一名排雷战士,在排雷过程中, 他秉承“做了就总的最好”的理念,做事坚持执着,只有初中文化的他加班加点背诵扫雷知识,考核成绩多次考到满分;为了锻炼扫雷能力,他像绣花针一样将草皮翻遍,每天进行上万针的练习,就算胳膊酸的都抬不起来也坚持不懈。
材料二:杜富国在排雷中为救战友受伤后,桂林926医院迅速抽调多名专家为杜富国定制医治护理、心理疏导、营养健康等方案;同时在医护人员和战友的帮助先,他坚持军营的生活制度,加强体能训练。
材料三:负伤后的杜富国虽然双手已经截肢,但是他仍然牵挂着扫雷,他还努力学习播音,将扫雷故事讲给更多人听,让更多人了解和支持扫雷工作。
议学探究问题:
(1)根据材料一回答:杜富国的人生价值是怎样创造出来的?
(2)根据材料二回答,杜富国的成功是如何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的?
(3)根据材料三回答,杜富国的成功离不开哪些主观条件?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一个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国家不能没有先锋”。通过开展学习英雄杜富国的议题探究活动,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劳动教育,有利于学生坚定劳动意志,树立正确的劳动思想,有利于学习英雄的劳动和奉献精神,将英雄的精神贯彻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
四、积极开展校本课程,锻炼劳动技能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指出:“中华文化的发展需要进行文化创新,要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时代精神,充分挖掘和利用优秀传统文化,在文化中讴歌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为了更好的传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增强高中政治课的实践性,本人在坪山高级中学积极开设校本活动型课程,开设了《中华剪纸艺术》这一校本课程 ,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非常感兴趣,但是缺少生活体验与感悟,校本课程则为开展劳动教育提供了实践途径。上剪纸课时,我带领学生挥动剪刀,带领孩子剪出中国传统生肖、“福、喜”等,有的同学甚至脑洞大开,自创剪出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敦敦”;教师课后将学生的作品呈现在校园的宣传栏,将课堂教学与学校活动链接起来,既培养了学生的劳动意识,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我们还邀请了区教育局的美术教研员给我们讲解剪纸文化的历史,帮助学生学习优秀的剪纸文化,激发学生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发展学生的劳动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劳动感悟,让学生体会劳动的快乐,既落实了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又促进学生将劳动精神转化为实践能力。
作者简介:
王娜(1987.12-),女,汉,吉林省临江市,深圳市坪山区坪山高级中学,本科,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高中政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