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造成产妇不良结局的原因当中,产后出血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产后出血是阴道分娩的常见并发症,若出血问题处理不当,有可能影响母婴生命安全。虽然采取止血措施和补充血容量被广泛应用于产后出血的治疗当中,但积极有效护理措施也是预防产后出血症状的重要途径产后出血一直是妇产科较为关注的问题,其是分娩产妇产后最常见的一种高发病率并发症,若未能加以重视并及时进行有效防治,极有可能会引起失血性休克、贫血等情况,会进一步提高产妇病死率。尽管当下因医疗技术的进步以及治疗产后出血药物种类繁多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产后出血发生率,但由于疾病较为凶险,且高龄产妇人数增加,产后出血仍是分娩产妇值得关注的并发症问题,需要集中进行解决。对阴道分娩产妇产后出血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会发现,产前心理、躯体健康等因素是影响产后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故而在分娩过程中需要开展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来降低产妇出血发生率。既往所应用的常规护理方案,侧重于被动遵医嘱提供护理服务,且护理内容单一,并未有效满足产妇的分娩护理需求,故而护理效果欠佳,而预防性护理,通过分析引起产妇出血的危险因素并进行针对性干预,能够起到预防作用,阻断产后出血诱因发生,降低围生期不良事件发生风险,能有效促进产妇顺利分娩。阴道分娩是产妇分娩的一种方式,指胎儿经产道娩出,即自然分娩,在应用该方式进行分娩时,产妇需要将全身力量向腹部集中,挤压子宫内的胎儿使其向阴道移动,通过阴道将胎儿分娩出体外。产后出血有4大因素,即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损伤、凝血功能障碍,其中子宫收缩乏力是最常见因素,占产后出血总数的70%~80%。导致子宫收缩乏力的主要原因有产程时间过长或难产导致子宫肌肉收缩力度微弱、子宫肌肉水肿或渗血、产妇精神过度紧张尤其对阴道分娩缺乏足够信心、神经系统功能受到影响导致宫缩乏力、内分泌失调、膀胱、直肠过分充盈等。胎盘因素导致产后出血的因素主要有胎盘滞留、胎盘植入、胎盘部分残留。软产道损伤包括会阴、阴道、宫颈及子宫下段裂伤。在分娩过程中,若产妇出现宫缩过强、产程进展过快、阴道手术助产操作不规范、会阴切口缝合时止血不彻底以及分娩过程中保护会阴不正确等多种因素都可能造成软产道损伤而引起产后出血。为减少阴道分娩产妇产后出血,需要采取专业的护理措施,针对上述危险因素做好相应的预防护理工作。常规的护理方式主要给予产妇健康教育、心理指导、饮食指导等方面的基础护理,未能提前针对产后出血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导致预后效果受到影响。预见性护理则先给予护理人员专业培训,加强护理人员控制危险因素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给予产妇具有针对性、预见性的护理干预,控制可预知的危险因素。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阴道分娩产妇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与研究组40例。其中研究组年龄23~37岁,平均(28.24±2.27)岁;初产妇33例,经产妇7例;分娩孕周36~40周,平均分娩孕周(38.21±0.21)周。对照组年龄23~36岁,平均(28.24±2.46)岁;初产妇30例,经产妇10例;分娩孕周36~41周,平均分娩孕周(38.44±0.21)周。两组一般资料统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伦理批准。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产妇符合阴道分娩的适应证。②产妇的凝血功能正常。③所有产妇都已签字。排除标准:①阴道分娩时有严重创伤。②胎盘残余产妇。③胎儿体积过大或胎位异常。
1.3方法
1.3.1对照组
①热情接待住院产妇,向产妇讲解住院的相关规定,病房的环境和相关规定。②留神产妇,若有分娩征象,应送到待产室。③让孕妇将膀胱排空,然后在第一产程的时候,要密切关注产妇的生命体征,如果有任何的异常,一定要及时通知医师。在进入第二产程后,一定要注意保护会阴,防止对产妇的软产道造成伤害。在第三产程,护士要做好对胎盘剥离的诊断,确定胎盘有没有完全剥离出来,要对产道进行详细的检查,一旦发现有任何的损伤,都要立即进行治疗。④对怀孕妇女进行乳房护理,帮助产妇矫正乳头凹陷。⑤对产妇进行母乳喂养的教育,引导其学习如何哺乳,并宣传新生儿的保健知识。
1.3.2研究组
1.3.2.1产前预防措施
做好孕妇的保健,做好各种产前检查,对贫血、血液系统疾病、肝炎等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如果有巨大儿、羊水过多、妊娠高血压、肝病、血液疾病、子宫畸形、前置胎盘、子宫手术史等有产后出血风险的孕妇要加强监护。
1.3.2.2心理护理
根据每位孕妇的心理特征及个体化需要,应加强对产妇的心理护理。在分娩过程中要保证孕妇的心情和心情。针对产妇的困惑,积极的解释和安慰,可以减轻产妇的紧张情绪。密切关注产妇的宫缩,并向其报告产程,鼓励和安慰。在做各种技术操作时,一定要做到轻柔,并与孕妇及时交流检查的目的和结果,争取到孕妇的积极配合。
1.3.2.3分娩时的干预
①指导产妇多吃易消化或半流食,避免进食太饱。②根据孕妇的具体情况,排除胎膜早破、阴道异常出血等,并建议孕妇进行适当的运动,采用舒服的卧姿。③第一产程:密切观察子宫收缩、胎心、产程的变化,确保产妇能够正常的进行宫缩。确保每10min进行3次,每次至少要进行30s以上的收缩,以避免分娩程的延长和过度的体力消耗,避免出现子宫收缩乏力的情况,需要注意多休息和睡眠。如果有子宫收缩乏力的情况,可以在500mL的葡萄糖注射液中加2.5U的缩宫素慢慢静脉滴注。由专业人员进行监测,每分钟8滴,并根据子宫的收缩程度,逐步调整至2倍,直至40滴/分。注意胎儿状况监测。为了避免孕妇过度劳累,应及时给予镇定剂,以减少分娩时间。当子宫颈坚硬且厚重时,静脉缓慢注入安定10mg。初产妇可以在宫口开大3cm的时候用药,而经产妇可以在2cm的时候用药。一方面可以使子宫平滑肌松弛,另一方面西泮镇静催眠能使孕妇得到充分的休息,加快产程的进程。④第二产程:耐心的引导孕妇正确应用腹部压力,避免早产,掌握好手术的适应证和切开时间,避免分娩后的软产道损伤。同时将聚血器置于产妇臀部下方,以精确地采集阴道出血。⑤第三产程:分娩后应及时进行腹部按摩,以促进子宫的收缩,降低剥离面的出血。产后,首先对软产道进行全面的检查,对有裂宫颈的产妇进行充分的阴道拉钩,并进行缝合,如果有血肿,血肿<2cm,用“8”形缝合,如果血肿≥2cm,就需要将血肿切除,观察到有活动的出血位置,然后进行缝合,用纱布按压。在阴道裂伤和阴道侧切线时,缝合伤口顶部0.5cm,以避免回缩的血管裂缝出血。如果有出血,首先做血管结扎,再用8字形缝合,逐步缝合,防止出现死腔。
1.3.2.5产后预见性护理
根据产妇的临床特征,制订有针对性的、有针对性的护理计划。产后2h内应密切关注,一旦发现问题,应及时治疗,防止产后出血。在胎儿娩出后,要做好日常护理,密切关注产妇的情绪变化,如果产妇情绪不稳定,面色苍白,各项指标都没有明显的改变,必须密切关注,及时采取紧急措施。产后要密切观察出血量,在出现异常时应及时向临床医师汇报,以便及时采取措施。同时产后早期进行母婴接触和吸吮乳房,以促进宫缩,预防产后出血。
1.4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产后出血发生率、产后不同时间出血量、产程时间、产后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和物质生活状态评分、护理满意度等情况(自制满意度问卷,得分0~100分,90~100分为满意,70~89分为比较满意,不足70分为不满意,满意度=满意率+比较满意率)。
1.5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
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比对照组高(P<0.05)。
2.2两组产后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和物质生活状态评分对比
研究组的产后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和物质生活状态评分比对照组高(P<0.05)。
2.3两组产后不同时间出血量对比
研究组产后不同时间出血量低于对照组,P<0.05。
2.4两组产程时间对比
研究组产程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
2.5两组产后出血发生率对比
研究组产后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药物产后出血有1例,占2.50%,而对照组药物产后出血7例,占17.50%。
3讨论
预见性护理将被动提供护理服务转变为主动进行预防,整个围生期全程监控可能引起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并对其进行细节化分析与防治,能有效降低产后出血发生风险,如心理干预的应用,避免负性情绪导致产妇机体内分泌紊乱影响子宫收缩,产前合理的饮食安排帮助增强产妇体力,避免生产过程中因体力不足需要中转剖宫产;且在产前帮助产妇熟悉各种分娩辅助护理,并根据产妇的个人意愿选择合适的护理干预对策,提前进行分娩预演,让产妇有充足的心理准备并能提高生产过程中对突发情况的积极应对心理,能避免因心理准备不足而延长产程增加产后并发症发生风险;生产过程中予以产妇专业的护理指导,通过多样化干预形式来帮助减轻产痛,加快产程进展;产后针对产后出血高发时间段的密切监测,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及时进行通知主治医师进行解决,尽量提高预防性护理效果,最大程度降低产后出血风险,从而能有效改善产妇的妊娠结局,予以产妇良好的生产分娩体验,有助于促进护理质量进步。产后出血阴道分娩是常见产后并发症,其发生率为2%~3%,诱发因素包括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凝血障碍等。另外,孕妇过度紧张、恐惧分娩等造成的心理波动,产程延长造成体力消耗过大,以及一些基础疾病引起的子宫肌水肿或者渗血等因素会进一步影响子宫收缩功能,增加产后出血的概率。产后出血的危害主要表现在2个方面,一方面影响孕妇身体健康,如果没有及时予以救治和护理,产后大出血的孕妇可发生休克,甚至死亡;另一方面影响到新生儿健康,因为产后出血的孕妇无法母乳喂养,新生儿的营养状况会受到一定的影响。预见性护理在产科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目的为降低产后出血率,提高产科护理质量。预见性护理是新型护理模式,通过主动护理代替了传统的被动护理模式,对可能出现的造成产后出血问题进行强调,做好产前准备,对孕妇进行全面身体检查,对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进行评估,以此具有前瞻性地实施护理干预;产时护士密切观察,积极应对处理,保护会阴,防止造成产道的裂伤;产后2h出血高发期,对产妇生命体征监测,能够发现异常等情况及时处理,启动预案,尽快止血减少出血量。
综上所述,对阴道分娩孕产妇实施预见性护理,在产前、产时、产后对产妇的生理及心理加以干预,能改善孕产妇心理状态,减少或消除了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效预防产后出血的发生,护理满意度也随着上升,值得应用。
参考文献:
[1]梁燕桃,崔红珍.预见性护理对降低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8,12(3):185-186.
[2]郑君宁.预见性护理在阴道分娩产后出血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2(34):189-190.
[3]刘静,张华,杨妮.预见性护理降低高危妊娠产后出血效果分析[J].贵州医药,2020,44(4):655-657.
[5]高滢侠,王妮.Orem自理模式在产后出血中的应用及对产妇出血量和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J].检验医学与临床,2020,17(8):1104-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