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分析
谭雪琴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谭雪琴,. 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分析[J]. 临床医学杂志,2021.4. DOI:10.12721/ccn.2021.157031.
摘要: 目的:本文主要针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取天津市环湖医院2017年8月-2019年2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70例,按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两组各35例,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分别应用脑卒中康复护理和常规护理,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治疗有效率、患侧上肢运动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以及继发性功能障碍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显效20例(57.14%)、有效13例(37.14%)和无效2例(5.71%),治疗总有效率为94.29%;对照组患者治疗显效15例(42.86%)、有效12例(34.29%)和无效8例(22.86%),治疗总有效率为7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患侧上肢运动功能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分别为(42.39±6.69)分和(85.90±12.24)分,对照组的患侧上肢运动功能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分别为(34.18±6.13)分和(70.42±11.78)分,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的继发功能障碍发生率分别为17.14%和37.1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神经内科中采用脑卒中康复护理,可以更好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降低继发性功能障碍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
关键词: 神经内科;脑卒中;康复护理
DOI:10.12721/ccn.2021.157031
基金资助:

引言

脑卒中又被称为中风、脑血管意外疾病,脑卒中属于一种急性脑血管系统疾病,其主要是由于人体脑部内的血管突然出现破裂、脑部血管出现阻塞的情况,使血液无法正常流入脑部导致脑组织出现一系列损伤的脑部病变。脑卒中疾病包括缺血性脑卒中以及出血性脑卒中疾病。缺血性脑卒中疾病的发生几率要比出血性脑卒中疾病高,缺血性脑卒中占全部脑卒中疾病总数的60%~70%。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我院2018年8月-2020年2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70例,经颅脑CT以及MRI检查后所有患者均确诊。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5例,研究组男性21例,女性14例;年龄52~76岁,平均(62.55±6.59)岁;左侧和右侧偏瘫患者分别为19例和16例。对照组中男性23例,女性12例;年龄53~77岁,平均(62.93±6.82)岁;左侧和右侧偏瘫患者分别为18例和17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脑卒中的诊断标准,并且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肢体运动功能障碍。自愿参与本研究,知晓本研究的内容、目的与方法,与家属共同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严重心肝肾等器官功能障碍、免疫性疾病、精神疾病以及血液疾病患者。

1.2方法

1.2.1心理护理

众所周知,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心理状态都是影响治疗效果和康复效果的直接因素,大部分脑卒中偏瘫患者都会因为失去自理能力而产生负性情绪和消极心理,这对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和疾病治疗是极为不利的。只有使患者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积极配合医护人员进行康复与治疗,才有可能恢复肢体的行动能力。因此,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时,不仅要从身体和肢体的角度进行,还要为患者实施心理疏通,取得患者和家属的配合,帮助患者疏解心中的烦闷情绪和状态,克服不良情绪。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出早期康复护理的作用,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更重要的是,要结合患者的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护理措施,为患者制订更具针对性的康复护理计划,鼓励患者树立信心,在医护人员的协助下坚持锻炼与恢复。

1.2.2早期康复体位护理

一般情况下,半卧位、坐位和患侧卧位是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护理的常用体位。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以任何体位进行康复护理,都不可出现腕关节屈曲的问题,护理过程中应注意避免过度拉扯,以免损伤患者的关节。据研究显示,合理的康复体位是控制护理成本的重要环节,也可改善因脑卒中而导致的肢体残疾。另外,合适的康复体位可以避免患者肌肉出现缩短问题。护理过程中应尽量避免使用仰卧位,这是因为迷路反射或紧张性颈反射会导致患者出现异常反射活动,影响康复效果。患侧卧位可为患者带来压力性的刺激,是恢复机体的关键环节,可多用此体位进行康复护理。摆放良肢位时,注意严密观察患者的皮肤情况,以免发生压疮或感染问题。

1.2.3康复训练

为了让病人更快地恢复健康,回归正常的生活中去,护理人员可以在医生的嘱托下,对病人实施一系列的康复锻炼,虽然康复训练对于改善病人的运动功能有所帮助,但在其实施过程中,护理人员必须要缓缓图之,在病人可承受范围内安排训练计划,逐渐增加训练量以及训练难度。例如从一开始的坐姿训练、步行训练到之后的日常训练。在休息过程中,病人要时不时变换体位,以平躺、健侧、患侧三个体位为主不时进行变动,平躺时间要短于其他两个体位,保持健侧体位时无特殊要求,随意放置即可。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比较研究组患者治疗显效20例(57.14%)、有效13例(37.14%)和无效2例(5.71%),治疗总有效率为94.29%(33/35);对照组患者治疗显效15例(42.86%)、有效12例(34.29%)和无效8例(22.86%),治疗总有效率为77.14%(27/35)。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护理前后患侧上肢运动功能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护理前,两组患者在的患侧上肢运动功能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患侧上肢运动功能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患者继发功能障碍发生率比较研究组患者有1例发生肩关节脱位、3例发生肩痛和2例发生肩关节痉挛,继发功能障碍发生率为17.14%(6/35);对照组患者有2例发生肩关节脱位、6例发生肩痛和5例发生肩关节痉挛,继发功能障碍发生率为37.14%(13/35)。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脑卒中患者是由于局部脑循环发生障碍,而诱发的神经功能受损疾病,且脑卒中疾病具有较高的致残几率以及死亡几率。根据相关数据显示,患有脑卒中存活下来的患者大约有75%都存在不同的功能障碍。临床护理路径是将患者作为护理中心,从患者入院到患者出院制定的详细护理计划,可以减少护理过程中出现的遗漏,其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综上所述,在合理的时机为脑卒中偏瘫患者提供康复护理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注意在评估前取得患者的信任和家属的配合,在医生、护理人员、家属和患者多方努力下共同进行护理。让患者感受到温暖和关怀,帮助患者疏解不良情绪,积极配合医护人员进行康复护理。近些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一直存在诸多争议,但相关研究证明了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的作用和价值,应结合实际给予患者适当的护理干预,努力恢复患者的各项功能。医护人员应继续努力探究与实践,为脑卒中偏瘫患者建立更具有针对性具备人文关怀的康复体系。

参考文献

[1]郭敏.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9,26(20):128-129.

[2]陈倩.中医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肢体功能恢复影响[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8,27(8):2901-2902.

[3]蔡丹丹,安琪.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9,26(13):184-185.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