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持性血液透析主要用于急慢性肾脏疾病患者,是改善患者病情,延长患者生命时限的主要方式[1-2]。该治疗方式能够对肾衰竭丢失的生理功能,通过清除血液内的代谢废物、调节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的方式来维持患者正常生理活动。但是作为一种创伤性治疗手段,部分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相对较差,使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高。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患者重要的生命线,也是保证患者顺利完成治疗的重要依赖[3-4]。日常生活中,患者对于血管通路的相关自我护理内容了解甚微,很容易导致血管通路的使用寿命缩短,使得患者的治疗效果下降,并且增加了患者的心理负担,进一步导致患者的治疗依从性降低。为此,本文中对本院收治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展开具体的分析,探讨护理程序健康教育模式在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基线信息
随机遴选出在本院接受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80例,所有入组对象根据双盲抽签法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护理程序+健康教育。入组标准:患者符合维持性血液透析标准,中心静脉置管,非临床透析;排除标准:排除患有严重器质性病变患者、严重并发症患者、导管感染患者以及其他原发性重大疾病患者。
观察组患者中,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最小48岁,最大67岁,平均为:56.8±5.2岁,患者慢性肾病病程范围:2~5年,平均为:3.3±0.3年;
对照组患者中,男女性例数分别为:21例、19例,年龄范围在45岁至66岁之间,组内年龄均值为(56.9±5.3)岁。慢性肾病病程范围:1~5年,平均为:3.4±0.5年。
两组患者上述基线信息没有显著影响(P>0.05)。
1.2方法
对照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服务:采用传统的健康教育模式,在患者身体状态较为良好的前提下,对患者进行简单的卫生、用药的护理指导。
而观察组则展开程护理程序健康教育模式[5-6]:(1)首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评估 评估患者的实际病情,了解患者动静脉内瘘使用情况,判断患者血管通路有无异常。在患者透析当天结束以后,观察患者的血管情况,是否出现杂音或者出血等不良现象,密切关注患者穿刺部位周围以及局部皮肤有无血管硬化或者渗血的情况。指导患者做好患侧肢血管保护工作,切记不可以带手表或者触摸相对尖锐的物品,以避免不必要的血管损伤,在日常生活中也尽量减少扭动或者牵拉的动作。一旦发现导管出现了渗血、感染、破裂的情况,需要立即就医。尽量穿着一些棉质、宽松的衣物,最大程度内保证导管处的皮肤干燥、清洁[7]。
(2)其次,对患者的健康知识水平进行评估。用提问的方式来了解患者是否知道有关血管通路的相关护理知识,全面了解患者是否能够遵医嘱完整自我护理管理。对患者某一方面缺乏的健康知识需要进一步加强教育,将患者不了解的相关内容一一进行宣传,从而全面提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知识水平。
(3)最后,在对患者实施一系列的健康宣传计划以后,采用多样化的健康宣传方式。对于文化水平较低的患者,采用口头宣教以及动作示范的进行解释,在解释过程中需要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并适当的询问患者是否能够正确掌握相关知识。对于文化水平相对较高的患者,则通过多媒体、PPT、视频等宣传手段向患者播放有关血管通路的健康宣传资料[8]。另外,可以定期去办相关活动和座谈会,鼓励患者及家属参与其中并学习自我护理知识。
1.3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效果、血管通路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护理效果评价标准:显效——患者经过护理后,生活质量水平相对提高,生活能够自理,且无严重并发症。有效——患者治疗后出现轻度并发症,但是对日常生活水平并无较大影响;无效——未达上述标准。护理有效率=100%-无效率。
1.4统计学分析
评定本文研究结果使用SPSS22.0进行,计量数据经由()表述,t检验获取处理结果,计数资料经由(%)表述,χ2检验获取处理结果,通过分析如果P值<0.05,则表示具有影响。
2. 结果
2.1对比2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护理效果
观察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透析患者,组间数据对比:P<0.05(详细见表1)。
表1 对比2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护理有效率(n/%)
2.2对比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情况
观察组血管硬结率要明显低于对照组,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自理依从性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P<0.05(见表2)。
表2 对比2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情况(n/%)
2.3比较2组血液透析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
观察组血液透析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低于对照组血液透析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P<0.05(详细见表3)。
表3 对比2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n/%)
3. 讨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需要接受长时间的相关治疗,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不仅需要密切配合医务人员的治疗工作,还需要熟练掌握自我护理知识,学习如何正确做好血管通路的管理,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血管通路的使用时间[9-10]。但是实际上有很多患者缺乏自我管理行为,没有树立正确的健康意识,使得治疗效果以及透析有效率大大降低,因此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展开健康教育指导十分重要[11]。传统的健康教育模式内容相对简单,而护理程序健康教育的开展能够通过每个环节护理步骤及管理工作,先是通过评估的方式,判断患者是否了解自身疾病以及血管通路相关护理知识,在这第一步护理管理过程中,让护理人员对患者有了进一步的了解[12]。
再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以及缺乏相关知识,展开有针对性的护理宣教,这样能够查漏补缺,促使患者掌握更加全面、有效的健康知识[13-14]。在最后,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手段可以进一步加深患者的记忆力,并针对个体差异性的存在,对于每位文化水平不同患者开展不同的宣教方式,促使每位患者能够做好自我护理。护理程序健康教育是一种循序渐进、引导的宣教方式,能够帮助患者显著提高健康知识,同时还能够纠正患者的错误意识,形成一项良性循环[15]。
在本文中可以看出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而且护理后血管通路的依从性、自我护理管理行为均大大改善,与对照组相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可以看出护理程序健康教育模式,很大程度上可以提升患者对于自身疾病的全面了解程度。有效增强患者自我护理意识与行为,并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总的来说,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实施护理程序健康教育,可以有效降低一系列并发症的发生,延长患者血管通路的使用时间,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高翠翠,曾华韫,钟晓琴,等. 基于微信小程序的延续性护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钙磷代谢及饮食依从性的影响[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20,17(17):89-91.
[2] 张永霞. 基于护理程序的整体护理干预在维持性血液透析尿毒症患者中的应用[J].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8):1535-1537.
[3] 戎琳. 护理程序健康教育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依从性的影响分析[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8(3):154.
[5] 柳惠玉,李月明,李英娜,等. 护理程序健康教育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依从性的影响[J]. 透析与人工器官,2020,31(3):81-83.
[8] 徐霞,陈红梅,刘红群. 饮食小程序在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中的应用研究[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46):59,61.
[11] 杨海燕,陈日喜,何仙莲. 护理程序健康教育对维持性血透患者血管通路自我护理的影响[J]. 中外医学研究,2020,18(3):91-92.
[12] 韦芳. 预见性护理在血液透析患者护理安全中的应用价值和不良反应率分析[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45):9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