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课堂教学高效一直就是教师共同的追求。但要注意,随着时代发展,高效课堂在目标上会发生变化。过去,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很简明,就是使学生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更准确地完成计算。而课改后,高效课堂则不仅是指传授知识与技巧的高效,更是指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高效。在数学课堂中教师需给予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动手制作机会和沟通交流时间,充分展现学生的课堂主体价值,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加强创新精神培养,完善课堂教学,从而突出数学课堂的高效性。
一、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堂展示的应用情况
(一)忽视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
在传统教学思想的长期影响下,小学数学课堂展示效果始终难以取得突破性发展,部分教师在课堂展示环节往往只会进行机械、单一的展示训练,对学生的学习体验不够重视。新课程标一再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而课堂展示本身也是反映学生综合能力的方式,但是在教师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注重展示的内容,忽略了学生自身展示能力的培养与训练的情况。在错误的教学理解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展示往往容易出现卡顿的情况,点到的学生可能对内容已经理解,但是无法组织语言表达观点,这是缺乏展示能力的典型表现。
(二)教学模式传统,学生积极性不高
当前高段数学课程教学模式一般为教师讲解公式、学生记忆理解,教师出示习题和学生回答的过程,课堂中存在大量填鸭式教学内容,学生被教师牵着鼻子走,课堂效率低下。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一些新型教学方法,比如情境教学、翻转课堂教学、小组合作探究教学等在一些文科课程中应用逐渐增多,但是在重视基础教育的数学学科应用还较少,这都不利于打造高效课堂。
(三)课堂教学评价反思活动少
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激励学生更好的学习和老师更好教学。良好的教学评价过程,对于学生数学思维和实践能力提升都有很大作用。我们发现,很多老师在教学中仍秉承“唯成绩论”的思想,对学生的评价过程比较简单,只要其考试成绩理想,就是一个优等生,在其他方面表现再优秀,如果考试成绩不好,就被定义为一个差生。这种情况就会造成一些在数学其他方面,比如数学迁移能力、应用能力等突出的学生,因为得不到教师的赞许而消极学习,对学习数学失去兴趣,打造不成高效课堂。
二、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方法
(一)摒弃传统理念,推广高效教学
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彻底转变,提高教学质量,最直接的途径是创新教学理念。身为一名教师,必须紧跟社会发展潮流,深入了解和学习当下新型教学思路和教学模式。教师要协调好自己和学生的关系,讲究民主平等,公平看待每一位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价值,理解和尊重学生,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在学习过程中自主探索,在探索阶段充实自我,提高自身的素质。
(二)引入生活实例,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数学教学与我们的实际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数学中的很多内容都来源于生活,而学生也可以通过所学知识来解决现实问题。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生活实例的引入,通过列举与实际生活相关的内容来调动学生的参与主动性,并有效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小学生的思想认知还不成熟,较为枯燥的内容容易导致学生的课堂主动性下降,课堂教学效果得不到提升。与学生生活相关的案例,不光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生活化思维,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以“混合运算”一节内容为例,教师要摒弃以往单一的“知识讲解—学生练习”的教学形式,借助生活实例来简化教学内容。笔者在指导学生掌握混合运算法则以及注意事项后,没有直接让学生进行计算演练,而是为学生呈现了一个生活化问题:小明在放学回家后跟妈妈去超市买菜,妈妈买了半斤胡萝卜、一斤冬瓜和一斤牛肉,但是后来发现买的东西过多可能吃不完,于是妈妈放下了半斤冬瓜,已知胡萝卜、冬瓜和牛肉的价格分别是3元/斤、1.5元/斤和34元/斤,那么他们一共花了多少钱?学生就问题进行思考,有的则窃窃私语。接下来,笔者让学生结合问题列出算式,并结合学生的分析过程,将此题细致讲解。这样一来,通过生活实例的引入,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从而构建高效课堂,使学生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三)借助组内探究,构建有效课堂
借助小组合作不仅可以深化学生对相关内容的理解,其探究意识以及合作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例如,在教学“鸡兔同笼”问题时,教师可以借助此种教学方式,来引导学生以组为单位解决攻克教学难点。首先,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提出问题:现在有100个馒头和92个和尚,大和尚一人吃两个馒头,小和尚一人吃一个馒头,那么大、小和尚分别有多少人?其次,教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问题探究。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则起到引导的作用。最后,各小组选择一名代表说一说本组的最终结果与解题思路,教师对其进行评价。这样,借助小组合作学习法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并培养其探究意识与创新思维,整个教学过程学生的热情高涨,教学效果十分显著。
(四)教学注重思维锻炼
数学的很多素养都与思维能力相关,比如数形结合、建模思想、创新能力以及解决问题能力等,哪个也离不开思维的支持。有效地训练学生的思维,促进其思维发展,是构建数学高效课堂的关键。而要训练学生的思维发展,则比较复杂一些。因为思维有很多种类型,比如创新思维、发散思维、关联思维、推理思维等,这些思维都有着不同的发展规律,需要教师根据需要采用对应的培养方法。但有一个方法对于培养学生思维来说是通用的,即,问题法。问题法就是教师向学生抛出问题,利用他们的好奇心引发其思维活动,在学生解答问题、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去训练其思维能力。无论哪种思维,都可以采用这种方式。比如,在学习“图形的运动”时,教师给学生展示一个图形(如简单一些,就用长方形),然后随机规定图形上一个点,然后问学生,“围绕这个点,顺时针旋转90度,图形在什么位置,是什么形态?如果旋转180度呢?……如果我们把点换个位置,再旋转这个图形,又有什么不同?”用这一组问题,引发学生一连串思考,从而有效训练其思维能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构建高效课堂一直是教师的追求,但需要注意,在不同的教育理念、目标下,高效课堂的构建目标和策略是不同的。在核心素养目标下,小学数学的高效课堂既能保证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更能使学生的各种核心素养得到有效的生成和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存军.基于高效课堂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研究[J].名师在线,2020(14):34-35.
[2]刘桢.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10):165-166.
[3]卢富娜.关于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思考[J].学周刊,2017(19):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