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协调能力培养凸显体育专项化课堂教学质量
王忠友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王忠友,. 聚焦协调能力培养凸显体育专项化课堂教学质量[J]. 中国体育科学,2022.3. DOI:10.12721/ccn.2022.158047.
摘要:
伴随上海市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双新”理念要求体育教学有效贯彻落实《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内涵培养目标。素质教育追求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深度思维能力、迁移运用能力。只有个体具备一定的协调能力,才能按照体育运动的科学标准展开专项技能学练。通过体育教学中协调能力专项化的有效培养,调节与综合身体各个部分动作的综合性的能力,提升中枢神经系统对肌肉活动的支配和调节能效。实现从内部生理层面到外部运动层面;从心智力层面到情感层面的全面发展。这不仅对身体起到科学保护作用,又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在体育运动项目上的天赋,进而增强其对体育项目的热情,促进其身心的综合发展,为终身体育意识行为奠定基础。
关键词: 高中体育协调能力专项化
DOI:10.12721/ccn.2022.158047
基金资助:

一、 背景

当前高中学生在体育课堂学练过程中存在一个普遍突出的问题,就是运动协调能力不足,而且是反复练习依旧无法达到理想的效果。上海市教师专项技能培训过程中跟上海体院博士李菁教授交流探讨了这个问题,她给出的结论是:“可能是身体协调能力不足的问题。”并听取了她关于体适能方面的研究成果和测评方法,让我对身体协调能力方面有了更深层认知。因此,聚焦学生协调能力专项化培养,构建特色高中体育专项化课程,提升课堂整体教学质量水平,成了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希望通过对高中学生协调能力培养要素的实践研究,科学有效的构建运动协调能力专项化培养课程体系,为当前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有序推进贡献微薄的力量。

二、 目的

运动就是大脑识别由眼鼻耳等五官传达信息之后将指令传达到肌肉和关节的过程。在这一连串的过程中保证神经传输快速而又准确,就是协调能力。协调能力对于体育各项运动来说非常重要,协调能力是一项综合能力,它包括:遗传、中枢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的灵活性和准确性、其它运动素质的发展水平、运动技能储备量和运动员个性心理特征等,它甚至还和运动员的注意力集中、思维敏捷和意志顽强等心理素质有关系。新运动技能学习方面,可以用极为大量的一般和专项训练练习来学习、巩固技术动作;原有运动行为习惯方面,可以用多样的、新颖的练习来提高协调难度。协调能力还会影响身体形态,对发展个人的“美育”有积极作用。协调能力专项化培养在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中的有效实践与研究,对提高普通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质量水平具有积极意义。

三、 协调能力专项化培养策略建议

(一) 转变教学理念

传统授课方式不仅让体育课堂失去了其教育价值,更重要的是误导了学生协调能力对自身运动能力影响的关键认识。使得学生拼命重复性练习,并没有深度思维认知,到底问题的根源在哪里?如何去从本质因素上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转变体育教学理念,将科学的授课模式引入到高中体育专项化课堂,构建项目式教学模式必将是新时期体育教学的发展方向。因此,从观念上打破传统体育课堂的固定模式,借助当前教育改革新理念将高中体育课打造成内容丰富的多元化课堂,能够从根本上激发学生的运动热情,提升学生对体育课堂质量的认可度。

(二) 构建创新教学模式

过去我们关注“探究性教学法”其教学效果在相对均衡的水平范围内体现的非常突出,但当组内基础水平差异较大的时候弊端也非常突出,无法关注学生的身心差异性。创新教学模式,在老师的指导下,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交由学生自己处理,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项目实施及最终评价,都由学生自己负责,学生通过该项目的进行,了解并把握整个过程及每一个环节中的基本要求。“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具体表现在:目标指向的多重性;培训周期短,见效快;可控性好,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师生共同完成项目,共同取得进步。面对当前教育改革的需求,体育教学必须具有时代意识形态,改变传统体育课堂的授课方式,立足校园环境,打造创新理念的教学平台,有目的、有计划的构建创新型高中体育专项化课堂,在项目设置和内容编排上尽量做到多元化开展,做到以学生为主体、精讲多练、导向教学。

(三) 多元化培养手段

大多数高中对篮球、排球等项目的设置较多,相比在一些小球类项目如网球等与整体协调性训练的项目上相对较少。借鉴小球类运动特性,关注学生身体机能的反应速度、身体灵活性及机体技巧等方面,更重要的是对学生在瞬间需要做出判断的运动思维及对策深度培养。网球运动对协调能力的挖掘作用体现在手感练习和运动意识上,包括如何正确挥拍、控制网球的旋转、把握球的空间运行轨迹、速度、落点判断等,在具课堂内容的设置上务必从熟悉球性开始,切勿急于求成而让学生进行自由练习。熟悉球性的典型策略就是让学生能够收发自如地控制球的运动,可以通过前后抛接球、抓击地反弹球、挥拍颠球等练习环节体会结合视觉信息操控工具的能力;使肌肉和关节运动更加流畅的能力;维持身体的平衡,失去平衡时及时恢复的能力;应对各种信息迅速做出反应的能力;面对紧急情况依然可以迅速做出反应的能力;找到自己的节奏并通过具体动作表现出来的能力;把握人和球位置关系的能力。当学生能够采用以上练习可以有效控制网球的时候,说明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小球类控制技巧,某种程度上也体现了整体协调能力的提升,因为对小球的控制并非单独通过手臂完成,而是需要身体各个部分进行合理的配合。通过网球协调能力迁移开展篮球专项技能学习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可见,小球类对协调能力的培养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四) 充分发挥测评体系导向功能

测评体系是以现代心理学和行为科学为基础,通过心理测验、面试、情景模拟等科学方法对人的价值观、性格特征以及发展潜力等的心理特征进行客观的测量与科学评价。多个因素测评系统按照一定的秩序和内部联系组合而成的整体系统。当前国内外针对协调能力测评手段方法还没有统一的范畴和标准,多应用在体适能综合测评方面。鉴于此,如何开发构建适合普通高中学生协调能力培养的测评体系,就凸显其价值与意义,协调能力测评项目要素、测评标准、测评原则等方面,都将会成为我们体育科研的新方向,所开发的协调能力测评课件是否具有科学性、有效性、简易性,监测性等,都将成为我们教学科研实践的目标。通过测评体系构建,导向监测学生运动协调能力培养策略实施有效性。提升学生体验和自我实现感。

综上所述,体育教学改革的理念在于培养学生的全方面能力,提升运动能力的根本在于提升学生的体能,体能包括身体素质、身体形态、机体功能。而这三项都与协调能力有着密切关系。在普通高中体育专项化课堂中开展协调能力的培养对学生运动素养能力的提升有着尤为显著的作用。此外,立足“双新”理念,打造创新教学平台也是全面提升学生协调能力的基础保障和主要途径。

作者简介:王忠友(1982.11-),男,汉族,黑龙江省肇东市,上海市青浦区东湖中学,本科,中学一级,研究方向:教育教学。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