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不仅要讲授基础知识,还要注重对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文章在分析小学语文教学现状的基础上,阐述小学语文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旨在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参考。
1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分析
1.1采用静态重复灌输方式,学生失去自主创新意识
新课程教学理念强调要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地学习,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但在实际教学中,有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并没有将新课改精神落到实处,仍然采用传统静态重复灌输的教学方式,将小学生的思维禁锢在教材和课堂之上,使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当面对具体问题时,学生不会灵活地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释和解决,思维陷入僵化,失去自主创新意识。
1.2重视语文表面知识讲解,使课堂成为教师的讲堂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具有学习的主动权,但在实际教学中,仍有部分小学语文教师把控着课堂,一切教学活动都按照教师的课前预设进行,过分注重对语文表面知识的讲解,在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上缺少创新,使语文课堂成为教师一人的讲堂。还有一些教师按照统一的标准去要求学生,忽视了学生之间的差异,教师讲得很辛苦,学生听得也很辛苦,不仅影响了小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而且容易让小学生产生挫败感和厌烦情绪。
2小学语文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
2.1创新教学理念,营造自由氛围
(1)创新教学理念
小学语文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还是小学生潜能的开发者,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对学生具有深远的影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小学语文教师需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转变教师角色,成为小学生的良师益友,使小学生在教师先进教学理念的指导下主动学习,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在以往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一人把控着课堂,一切教学活动都按照教师的预设进行,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小学生思维的发散,所以必须要设计具有特色的教学环节,营造愉悦的课堂氛围,促进小学生多元智能发展。语文教学是师生双向的互动过程,学生是这个活动过程的主体,小学语文教师要建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鼓励小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学习,发挥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学互动中产生新的思想,进而提高语文素养。小学语文教师要不断学习专业化知识,认真研读《课程标准》,吃透教材,在课堂教学中能够随机应变,成竹在胸。
(2)营造自由学习氛围
要想培养并提升小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为小学生搭建成长的平台,给予小学生充足的空间和自主权,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加自由开放,更富趣味性,唤起小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意识。教师作为学习的领路人,要走进小学生的内心世界,改变传统“为师独尊”的局面,在人格上给予小学生充分的理解和尊重,用平等的心态去关爱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当小学生在学习中有新的想法时,教师要真诚对待,站在学生的立场去思考与体会,并提供必要的支持,保护好小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小学语文教师还要强化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及时了解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存在的困难,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2实现从模仿到创新,创造练习机会
(1)在模仿中创新口语表达
语文兼具人文性和工具性,语文学习的目的就是更好地进行交流和表达,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由于小学生年龄尚小,知识经验较为匮乏,思维方式也比较单一,在语言表达上经常会出现逻辑错误或表达不清的现象。小学语文教师要为小学生提供一定的模仿训练,使小学生在模仿中增强口语表达能力,掌握口语交际的方法和技巧,促使小学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在课文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可以为小学生播放课文的音频或视频,让学生认真聆听课文朗读,感受朗读者的语音、语调、轻重缓急等,从中学习表达的方法和技巧,将其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2)在模仿中开展创意写作
语文学习是不断模仿和实践的过程,小学生的语言积累较少,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发挥教材的基础性作用,深入地研读教材内容,带领小学生一起品读文章,分析解读文章的谋篇布局、遣词造句、表达手法等,从中挑选出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句子与片段,让小学生进行模仿训练。通过不断的模仿,小学生积累的写作方法和写作经验越来越多,写作素材也越来越丰富,从而产生创新“火花”,由量的积累实现质的飞跃,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小学语文教师应鼓励小学生对模仿内容进行加工和再创造,而不是直接照搬照抄,要让小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观念,这样写出来的作文才会呈现出独立性和新颖性的特点。
2.3运用现代教育手段,开拓学生思维
(1)营造宽松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小学语文是一门容易激发小学生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的学科,在培养小学生创新能力上具有独特的作用。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借助多媒体的优势,为小学生播放动听优美的音乐,营造教学意境,调节课堂氛围,缓解小学生的紧张情绪,活跃小学生的思维,使小学生产生创新意识。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时还可以利用色彩鲜艳的图片刺激小学生的视觉感受,让小学生在图片观察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诱发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动画片深受小学生的喜爱,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小学生播放和教学内容相匹配的动画素材,用生动的动画情节引发小学生的积极讨论,开发小学生的创新思维。
(2)展示不同学习内容,训练学生创新思维
在信息技术下,小学语文教师要打破原有的知识呈现方式,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向小学生展示不同的学习内容,丰富小学生的学习体验,使小学生突破传统的思维定式,掌握课堂教学的重难点。小学生的知识经验有限,语文教学中有很多内容对小学生来说都是陌生的,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发挥互联网的作用,让小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开阔小学生的视野和思维,产生更多的新想法。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小学生展示一系列的思考问题,引导小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问题,加强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小学生学会多角度、全面客观地看待问题,思维会得到进一步的训练。小学语文教师要在课前为小学生提出一定的预习问题,要求学生一边预习知识,一边解答问题,增加知识的层次性。在课堂上,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微课视频为学生展示探究问题,促使小学生产生更多的想法和灵感,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
结语
综上所述,“新课标”提出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要求,小学语文教师要立足于实际学情,打造轻松愉悦的语文课堂氛围,尊重小学生的独特体验,培养小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同时,还要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挖掘创新素材,把创新教育落实到课堂的每一个环节,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杨扬.小学语文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现代交际,2016(2).
[2]王秋红.小学语文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科研,20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