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增生是一个缓慢进展的过程,目前病因尚不完全明确,50岁以上男性发病率较高,患病后主要表现为尿频、尿急、排尿困难等症状,对患者身心均造成较大的影响,且导致生活质量下降[1]。目前临床中主要采用手术进行治疗,由于手术方式较多,选择合适的方法能够有效保障治疗效果。相关研究发现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切割术在临床应用中效果理想,值得使用[2]。为了进一步做出验证,本次选择部分患者实施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切割术治疗,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2020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收治的58例前列腺增生症患者参与,患者均对研究内容知晓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29例,对照组年龄52~69岁,平均(60.53±4.31)岁,病程6个月~13年,平均(7.21±1.35)年;观察组年龄50~73岁,平均(61.58±4.26)岁,病程1年~15年,平均(8.47±1.69)年;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可对比。排除存在精神类疾病、认知功能障碍或依从性差患者。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常规完善术前相关检查,排除手术高危或禁忌因素后实施治疗,并建立良好的静脉通路并保持通畅,根据麻醉方案均实施硬膜外麻醉。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开放手术治疗,流程如下:(1)协助患者取正确手术体位(一般截石位),完成麻醉后常规进行手术部位消毒、铺巾等操作。(2)选择患者耻骨上方至膀胱部位进行手术切开,将患者病变部位腺体进行剥离取出,完毕后给予膀胱缝合并留置导管,对其切口处进行有效处理。
观察组患者采用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切割术,流程如下:(1)选择并使用合适的电切镜,将其设置适合的电功率(一般250W-300W)、电凝功率(一般100W-200W),同时利用生理盐水对患者进行冲洗。(2)麻醉方式同对照组,再将电切镜插入患者尿道,并对其尿道、精阜、前列腺等部位进行观察检测,了解病变情况及严重程度。(3)对患者膀胱颈部、前列腺中部、前列腺尖部进行电汽化切除,期间注意观察出血情况,及时给予止血,切除完成后对患者切除部位组织碎片进行冲洗保持干净,并留置导尿管。
两组患者手术期间均应密切关注各项生命体征变化,以便及时给予有效的干预处理。
1.3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
(2)统计并比较两组住院期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导管留置时间及住院总时间。
1.4统计学分析
用SPSS20.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x̄±s)、计数资料行t检验、x2检验对比。P<0.05为差异显著。
2结果
2.1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9.31%)明显低于观察组(96.55%),组建相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n(%)]
2.2两组住院情况比较
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导管留置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总时间均明显高于观察组,组建相比差异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两组患者住院情况比较(x̄±s)
3讨论
前列腺增生是引起老年男性排尿障碍最常见的一种良性疾病,且近年来随着我国老龄化的不断发展,该病的发病率出现上升趋势,目前病因尚不明确,相关病因主要有年龄、合并慢性病、肥胖等,患病后出现排尿功能异常改变,且该病的严重程度与尿路梗阻程度及病变速度相关联,临床中治疗方式较多,结合患者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疗,常见的有药物治疗及手术治疗,但手术方式较多,因此选择哪种方式来保证治疗效果显得十分重要。传统的开放手术存在一定风险性,对患者造成的腹部创伤导致患者术后恢复较慢,且可能出现术中损伤周围组织、术后出现继发出血等并发症,不利于患者的恢复,与其相比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切割术对患者全身损害较小,且手术时间及出血量更少,使得患者术中技术后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同时患者的恢复时间及住院更短,明显减少了住院费用,减轻经济压力。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等均少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对前列腺增生患者采用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切割术治疗效果明显,有良好的临床价值,有利于加快患者恢复进程,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罗艳军, 李玉玲, 张水根.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效果评价[J]. 当代医学, 2017, 33(23):103-104.
[2]黄业畅. 前列腺增生经尿道汽化电切术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J]. 中国实用医药, 2017, 12(005):68-69.
[3]谢明生, 曾桂芳, 肖武周.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与传统手工摘除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效果分析[J]. 基层医学论坛, 2018, 02(22):83-84.
[4]毕猛.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疗效观察[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0,000(3):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