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程地位和作用
“当代日本社会”是我校三年级秋季学期培养方案中的专业方向类课程。是继日本概况之后,进一步了解日本社会与文化的一门专业选修课。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为学生日后“中日文化比较”、“中日文化交流史”、“日本文学史”等专业的学习打下坚实的文化、研究基础。该课程注重培养学生解读日本现实社会中出现的问题背后的原因以及与中国的比较。相较于传统的教授型,更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混合式教学实践
受新冠疫情的影响,我校在2019-2020学年春季学期采用了全学期网上授课。根据《教育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为推动现代教育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总结网课实践经验,我校在2020-2021学年秋季学期开始,首次开展了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教学试点工作。经过任课教师申报,专家评选,“当代日本社会”成为首批混合式课程教学试点之一。
1.教学内容的选定、教学过程及方法
基于社会这一视角,本课程通过日本的家庭、社会保障、教育、企业、社会意识等七大类,鉴于课程的“当代”特点,适时调整选用最新的更能符合本门课程的教材。除此之外,注重新素材的收集,补充相关内容。
2.课程设置
本课程设置两名授课教师,时常沟通教学中出现的现象与问题,探讨解决策略。除此之外,在结课前,整理学生对课程内容及教学过程的评价,采纳其中合理建议;同时,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做的报告结尾通常是对中国某某领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实际上对中国的情况并不十分清楚,在学习、研究之前存在“外国的月亮更圆”的现象。因此,在之后的教学过程中,除了了解日本的社会情况,更注意引导学生了解本国的情况,使其掌握客观的视角,能够进行全面的考察、分析。
在2020-2021学年秋季学期的混合式教学中,我们选用已多次开课、评价较好的相关慕课“日本文化解读”。在学时分配上,共32学时(16次课),其中线上自主学习12学时,翻转课堂(线下混合式)12学时,教师主讲8学时。
第1次课前言部分,介绍本课程的学习内容、布置线上课程安排、公布评分要求及标准、布置讨论题及学生分组情况等;第2、15次由任课教师讲授专题;第16次课为课程总结,请学生提交学期感想及课程建议。
除此之外的单周课程,为线上混合式教学部分,共分六个领域(日本人的家庭、日本的教育、日本的社会制度、日本的企业、日本的社会保障、日本人的社会意识),学生根据教师指定的慕课,自主进行学习。
另外的双周课程,为线下混合式教学部分,分别结合前一次慕课内容进行互动。首先,教师会根据慕课内容检测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接着,根据第1次课的安排,学生分为六组,分属六个领域,以组的形式进行发表。每人发表5分钟左右,负责其中该领域中某一问题的解析,每人发表过后进行10分钟左右的互动,提问、发表观点等;最后,教师总结、点评。
社会文化类的学习,需要广度也需要深度,本身就是具有一定的挑战性;通过慕课的学习,让学生首先掌握最基本的概念及常见问题,补充了学生对日本社会片段式了解的不足,其次,通过线下的互动,需要学生将所学及所感、所思有机的结合起来;在互动的过程中,学生会逐渐能够较为精准的抓住问题,通过集思广益,得到解决的线索,课下进一步探索。
3、课程考核与评价
课程考核平时成绩20%,课堂发表40%,期末报告40%。
课堂发表是学生实际参与教学大纲内容的具体实施,未亲自参与部分则是间接接受部分。按照学生意愿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更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自己不太感兴趣的内容,可以通过其他学生的发表以及课上讨论对该方面知识进行补充。
学生在课堂发表时,表现的能力有明显的不同。有的是课前对某一领域的某一问题有一定的认识,在准备时候能够更抓住重点,分析较为透彻。有的同学对选择的课题了解较少,只是单纯的介绍性发表,缺少自己的问题意识。
期末报告分两部分,一是学生通过一学期的发表、听讲,吸取其他学生所长,对自己所担任部分进一步补充整理和深入;另一部分是选择一个感兴趣的其他学生发表的课题,谈谈自己的想法。在期末报告中,学生经过一学期的学习,能够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在补充自己所选择课题的同时,对其他同学的课题也能够有自己的看法。初步具备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合考核情况,建议学生平日多阅读社会性新闻及相关研究著作。对某一感兴趣的话题、问题要养成多搜集相关资料的习惯,对某一新的报道、文章中的观点,不盲从,能够以此为线索,自己搜集一手资料,进行分析验证的习惯。
三、混合式教学综合效果分析
根据对学生调查问卷的反馈,学生对线上线下混合式的教学模式容易适应,不仅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消化速度观看教学视频,做好自主学习,并且能够有充足的时间对自己理解相对薄弱的部分有侧重的去学习。同时确实提升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和挑战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
“当代日本社会”对学生的日本文化社会背景的掌握方面有更高的要求。慕课中话题丰富的日本社会文化的讲解,有助于加强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巩固。因此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收效明显,切实调动了的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
但是,在看到混合式教学的优势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其中的问题。
由于线上部分没有独立自主的慕课,根据教学大纲中的内容,采用论文其他高校内容比较接近的慕课资源,但仍有知识点覆盖不足等问题。为了不影响学生自主学习效果,任课教师只好在现有慕课内容的基础上进行额外补充和内容设计。
通过设置自主学习检测,发现个别学生对慕课中的要点掌握较好,但是在发表过程中仅仅是内容的总结,没有自己的独立思考,习惯了初中等教育阶段照抄照搬的模式。对此,授课教师在理论讲授的同时,加以适时的引导、提问,讨论课上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提问,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大胆实践等方式,及时发现和消除学生学习方法上的困惑和问题。
结语
“当代日本社会”课程作为专业方向类课程,基于多年的教学实践,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教学经验及成果。在新的混合式教学尝试中,也增加了新的经验累积,同时也发现了其中的不足。 在新一轮的混合式教学试点申报文件中,线上线下的比例要求,发生变化,线上学时有所缩减,对翻转课堂的比例要求也有所降低,突出了教师指导的重要性以及对线上学习精准度更高的要求。这些新的考量将在日后的教学设计及实践中逐步改善、加强。
参考文献:
1. 曹红荃,张文丽.基于“大学日语”慕课的SPOC混合式教学实践研究[J].高等日语教育,2021(01):39-53+171-172
2. 朴春花.基于慕课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基础日语》课程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7(20):108-109
3. 孙敏,基于混合式教学的中级日语教学改革[J].外语学界,2015(05):108-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