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贾有珍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贾有珍,. 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 临床医学杂志,2021.4. DOI:10.12721/ccn.2021.157037.
摘要: 目的:比较且观察膝骨性关节炎以人工关节置换予以诊治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区段以2020.01~2020.12为主,探究对象为科室接治的患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统计30例,依诊治措施差异分为单一组、治疗组两组,各组纳入15例,接受牵引及手法复位诊治者纳入单一组,行人工关节置换诊治者纳入治疗组,比较两组疗效,如有效率、关节疼痛分值与活动度及稳定性。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有效率提升效果比单一组明显P<0.05;治疗组关节疼痛分值、活动度及稳定性相较于单一组具显著优势P<0.05。结论:膝骨性关节炎以人工关节置换予以诊治可获优良效果,不但改善膝关节能力,减轻疼痛,且对患者活动功能有明显促进效果,值得借鉴及推广。
关键词: 膝骨性关节炎;人工关节置换术;稳定性;活动度;效果
DOI:10.12721/ccn.2021.157037
基金资助:

随社会发展、人口老龄化深入,老年人群患膝骨性关节炎几率越来越高,患病率约占30%,因此病所诱发的下肢活动异常、剧烈疼痛等现象严重危及其生活,造成身心痛苦不堪[1]。临床对膝骨性关节炎多采取药物、手法复位等治疗,但总体效果欠佳,且会使得膝关节疼痛加剧,行走能力受限。随医学发展,人工关节置换得到显著发展,于膝骨性关节炎诊治中应用愈加频繁,不但舒缓关节疼痛感,且有助于运动能力的修复,具理想临床效果[2]。本研究抽取2017.02~2018.02收诊患者(30例)实施研究,分组后进行差异性诊疗(牵引、手法复位与人工关节置换),现作以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区段以2020.01~2020.12为主,探究对象为科室接治的患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统计30例。纳入标准:经多方面诊断符合膝骨性关节炎判别标准;依从性较高;对研究知情并同意。排除标准:心脑血管病症;骨肿瘤迁移者;手术禁忌症;研究未知情。依诊治措施差异分为单一组、治疗组两组,各组纳入15例,单一组男性达到8例,女性7例;年龄上限及下限为54岁、79岁,均龄(67.26±5.24)岁;病程1-6年,均程(3.26±1.02)年;治疗组男性达到10例,女性5例;年龄上限及下限为53岁、77岁,均龄(67.02±5.03)岁;病程1-6年,均程(3.26±1.02)年。对两组资料行样本检测对比,如若P>0.05,则具可比性。

1.2 方法  

单一组应用牵引及手法复位,首先于患者胫骨结节位置做穿刺,将患肢移送至托马式夹架后再行牵引及手法复位,随后取小夹板行固定,同时以维持重量进行连续牵引,直至复位到解剖对位后,采取克氏针行交叉内固定,待复位效果满意实施石膏外固定。

治疗组行人工关节置换:术前,予患者健康宣教,向其及家属宣讲整个手术流程及诊治安全性,减轻精神压力,消除顾虑。正式手术前半小时,行抗生素滴注治疗,防治抗感染。且对术侧实施X线显像操作,确立病情预判。取硬膜外麻醉,顺沿髌骨至结节处行一切口,查看膝骨关节病变程度继而择取适宜截骨位置,而后松解周边软组织,进行骨曲面的有效清除,观察关节间韧带及髌骨状况,确认无误后进行膝关节腔的清洗及清洁,同时予以骨水泥填置、人工关节置换、髌骨表层软骨分离,最后常规引流开展逐次缝合。术毕取无菌纱布进行患侧关节的包裹,引导患者卧床静养,加强引流液量、颜色的变化,且做好抗生素诊疗。

1.3 观察指标  

①临床有效率。临床表现及体征消失,关节疼痛消失,且活动能力达正常水平为显效;表现及体征缓解,疼痛减轻,且活动能力有一定改善为有效;未满足以上标准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②关节疼痛分值、稳定性及活动度。参考膝关节评分量表(HSS)对两组关节疼痛、稳定性及活动度展开评价,其中疼痛共30分,分值越低越好,活动度及稳定性满分分别为30分、10分,得分越高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资料借助SPSS21.0的统计学软件展开处理,其中研究计量资料,如关节活动度等用t验证、平方差说明,计数资料,如临床有效率等选用卡方检验,%表示,统计数据用SPSS21.0分析,研究结果以P值表示。

2 结果

2.1 临床有效率

统计分析数据发现,治疗组经人工关节置换后总效率93.33%,相较于单一组60%明显较高,差异显著,于统计学有意义P<0.05,详情见表1.

表1:临床有效率(n;%)

0000.png

2.2关节疼痛分值、稳定性及活动度

如表2所示,治疗组关节疼痛分值、稳定性及活动度相对于单一组而言具显著优势P<0.05,具统计学差异。

表2:关节疼痛分值、稳定性及活动度(x̄±s;分)

00000.png

3. 讨论

随人口比例逐渐加大,膝骨性关节炎发病人数愈加提升,该病具病情复杂、病程长等特点,对老年人群健康、生活均造成较大影响。如若对患者行手术诊治,可加大出血量,促进炎症应激效应,不利于功能康复,而牵引及手法复位为保守疗法措施,见效较慢,且不良反应较多,所以,临床必需找寻、探索更为可靠、迅速改善症状的诊治方案,以期提升预后[3]

人工关节置换是新时期医学发展及进步的直接体现,亦是外科技术成熟的发展标志,更是诊治膝骨性关节炎的关键性措施,于实际运用中可进行膝关节症状及机能的显著改善,且减轻因病情加重开展2次手术的疼痛与折磨,节省总体医疗成本、降低重复手术风险,对患者身心健康而言具积极影响。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治疗组有效率93.33%提升效果比单一组60%明显P<0.05(X2=4.568);治疗组关节疼痛分值、活动度及稳定性相较于单一组具显著优势P<0.05(t=20.501、13.821、2.410),提示人工关节置换于膝骨性关节炎中伴理想效果,这与梁治权文献报道一致。分析原因:人工关节置换借助对周边软组织的松解实现关节活动度的积极恢复,且实施关节内外固定,修复下肢能力,其具疼痛轻、恢复快、效果稳定等优势,在膝骨性关节炎诊疗中亦能提升患者自护能力,提高其存活质量,预后水平较高[4]

综上所述,膝骨性关节炎以人工关节置换予以诊治可获优良效果,不但改善膝关节能力,减轻疼痛,且对患者活动功能有明显促进效果,值得借鉴及推广。

参考文献:

[1]刘同玉, 阮永龙, 陶新兵等. 腓骨近端截骨术与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近期疗效观察[J]. 安徽医学, 2019, 40(5):540-542

[2]张凯, 洪汉刚, 邓迎杰. 微创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J]. 中国医药, 2017, 12(12):1880-1884.

[3]张炜, 王双磊, 丁裕润等. 单髁置换和全膝置换治疗内侧间室膝骨关节炎的早中期疗效比较[J]. 临床骨科杂志, 2017, 20(4):424-427.

[4]梁治权, 融恺, 刘振峰等. 膝骨关节炎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影响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因素分析[J]. 国际老年医学杂志, 2019,40(2):88-91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