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输尿管上段结石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
雷佳鹏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雷佳鹏,. 探讨输尿管上段结石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J]. 临床医学杂志,2021.4. DOI:10.12721/ccn.2021.157038.
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输尿管上段结石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期间于我院就诊的51例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2组,A组26例,采用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术治疗,B组25例,采用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效果,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统计。结果:研究组临床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相比,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在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的治疗中临床效果更佳,有较高的临床使用价值。
关键词: 输尿管上段结石;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体外冲击波碎石术;临床效果
DOI:10.12721/ccn.2021.157038
基金资助:

输尿管结石是临床中常见的一种疾病,好发于男性青壮年人群,常见病因为尿液量减少,尿液中钙、草酸排出量增加等,主要临床表现为腰部绞痛、血尿、发热等,严重者可造成肾积水、梗阻,输尿管上段结石是指肾结石随尿液下行时嵌顿在输尿管上段处的一种结石,对患者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不良影响,因此,对其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十分重要[1]。目前在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常见手术方式有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体外冲击波碎石术、经尿道输尿管镜碎石术、经皮肾镜取石术等,临床效果不尽相同。基于此,本文对输尿管上段结石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进行了分析探讨,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期间于我院就诊的51例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A组(26例,男性21例,女性5例,年龄26~48岁,平均年龄37.18±8.56岁)和B组(25例,男性20例,女性5例,年龄26~49岁,平均年龄37.89±8.47岁)。纳入标准:均经临床确诊为输尿管上段结石者;临床资料完整者;无手术禁忌症者;无其他系统严重脏器疾病者;患者自愿参与研究,并签署相关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伴其他系统严重脏器疾病者;妊娠期哺乳期妇女;合并输尿管严重迂曲、先天尿道畸形者;凝血功能障碍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院内相关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并准予研究。

1.2方法

A组患者采用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患者取截石位,采用全麻插管麻醉,留置双腔导尿管,将输尿管镜缓慢置入输尿管,后在直视下观察结石,随后置入气压弹道碎石机撞针,该碎石机为瑞士EMS气压弹道碎石系统,采用连续脉冲方式进行碎石,并进行冲洗,直径较大的结石使用取石钳取出。碎石后输尿管置入D J管,术后常规留置约30~60 d。B组采用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嘱患者于术前一晚行肠道准备,口服1盒磷酸钠盐,碎石机采用国产的体外碎石机,患者取俯卧位,采用B超进行结石的定位,结石定位后在冲击次数600~1500次、工作电压14~15 kV条件下进行体外冲击碎石,术后常规予以解痉、抗感染等对症治疗,嘱患者多饮水,于术后第7d复诊,必要时进行第二次碎石治疗。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临床效果,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统计。临床效果判定标准:术后3个月内患者结石清除干净,排尿通畅无阻,无痛苦,无碎石排出,B超检查未发现结石为治疗有效;术后3个月内结石未清除干净,需进行2次碎石为治疗无效。治疗有效率=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得数据均采用SPSS25.0软件行统计学分析,临床效果的对比采用χ2检验,以率(%)表示,P<0.05表示数据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临床效果对比,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2.00%,高于对照组的65.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下表:

表 两组临床效果对比[n,(%)]

1.png

3讨论

输尿管结石一般为肾结石在排出过程中暂时嵌顿在输尿管狭窄处所致,多发于青壮年男性,急性发作时主要表现为腰腹部剧烈疼痛、恶心呕吐、排尿困难、血尿等,并可造成梗阻和肾积水,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输尿管上段结石在输尿管结石中较为常见,所处解剖部位较为特殊,保守治疗往往效果欠佳,传统开放手术对患者创伤较大[2]。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临床上多数输尿管结石可通过微创治疗,目前临床上常见的微创手术方法有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术等。

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是指通过人体自然通道取石的一种手术,无需在患者皮肤表面做切口,为纯粹的微创手术,由于其主要通过人体的自然通道进行操作,因此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少、结石取出率高、痛苦轻、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但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极易由于气压弹道碎石所产生的冲击作用而导致结石发生上移或逆行回肾盂,影响治疗有效率[3]。因此,在实施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时患者应采取头高脚低体位,放置输尿管镜时应降低水冲压力,碎石时应从边缘开始,避免结石发生移动,从而提高临床疗效。

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是指体外碎石机产生冲击波,机器对冲击波进行聚焦后对准结石,多次释放能量击碎体内结石的一种手术方法,是一种非侵入性、非接触性治疗结石的技术,具有定位准确、无痛、碎石效果佳、安全可靠等优点,临床效果虽佳,但经临床实践证实,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对于结石较大的输尿管结石、输尿管下段存在明显迂曲狭窄的患者治疗效果欠佳。因此,此类患者应尽量避免选用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

本研究选取了51例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为对象,将其分为两组,分别采取了不同治疗方式进行治疗,结果显示,研究组临床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由此说明,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在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治疗中较优于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究其原因可能与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定位准确,碎石效果更佳有关。

综上所述,与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相比,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在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的治疗中疗效更为显著,可明显提高临床效果,有较高的临床使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刘聪. 两种手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效果对比[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8,12(08):46-48.

[2] 王叶松,胡新红. 不同微创术式治疗输尿管结石的临床效果[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9,4(24):67-68+71.

苟险峰. 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输尿管结石的效果分析[J]. 医学信息,2018,31(17):92-94.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