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质量管理下企业食品安全运管体系构建
​刘梅君 张海鹏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刘梅君 张海鹏,. 全面质量管理下企业食品安全运管体系构建[J]. 当代管理,2024.11. DOI:10.12721/ccn.2024.157462.
摘要: 随着消费者对食品安全意识的提高和法规的不断加强,企业必须采取更为严格和系统的措施来确保食品的质量和安全。全面质量管理(TQM)提供了一个全面的视角,要求企业从战略层面到操作层面,全方位地关注质量管理。在食品行业中,需要建立一个涵盖从原材料采购到生产加工,再到最终产品分销的全程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确保食品的安全性和质量。
关键词: 全面质量管理;企业食品安全;运管体系构建
DOI:10.12721/ccn.2024.157462
基金资助:

引言

在当今社会,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对企业的信誉和市场竞争力产生深远影响。全面质量管理(TQM)作为一种系统性的管理方法,强调在产品和服务的设计、生产、交付等各个环节中持续改进质量,以满足甚至超越顾客的期望。在食品行业中,构建一个有效的食品安全运管体系是确保产品质量和消费者安全的关键。

1全面质量管理在食品安全运管体系中的应用

全面质量管理强调客户导向,食品安全运管体系的设计和实施必须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为首要目标。企业需要通过市场调研和消费者反馈来了解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期望,并以此为基础来制定食品安全策略和标准。例如,消费者可能更关注食品的无污染和营养成分的准确性,企业就需要在采购、生产、储存和销售环节中采取措施来满足这些需求。高层管理的积极参与和推动是确保食品安全运管体系成功实施的关键。过程方法是全面质量管理中用来优化工作流程的工具。在食品安全运管体系中,需要对食品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进行仔细分析,识别潜在的安全风险,并采取措施来控制这些风险。通过标准化流程和持续监控,企业可以确保食品安全措施得到严格执行,并适时进行调整。

2全面质量管理下企业食品安全运管体系构建

2.1风险评估与管理

企业需要通过系统的方法,如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HACCP)体系,来识别食品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危害。这包括对原材料、生产设备、操作流程、储存条件和分销渠道的全面审查。在识别出潜在风险后,企业需要对其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以确定这些风险对食品安全的影响。这通常涉及评估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一旦发生可能造成的后果。通过风险评估,企业可以确定哪些风险需要优先控制。基于风险评估的结果,企业应制定和实施相应的控制措施,以预防和减少风险。这些措施可能包括改进生产工艺、使用更安全的原材料、实施更严格的卫生标准,以及建立应急响应计划。为了确保风险控制措施的有效性,企业需要建立一套监控体系,以持续监测这些措施的执行情况和效果。这可能包括定期的内部审核、外部检测和消费者反馈收集。企业应确保所有相关方,包括员工、供应商、客户和监管机构,都了解风险评估与管理的过程和结果。这有助于提高透明度,增强信任,并促进合作。

2.2建立食品安全标准操作程序(SOPs)

SOPs的制定应基于对食品生产流程的全面理解,包括原材料采购、加工、包装、储存和分销等各个环节。每个操作步骤都应有明确的指导,以防止操作错误和交叉污染。SOPs应涵盖所有关键控制点(CCPs)和操作参数,如温度、时间、pH值和清洁程序等。这些参数的严格执行是防止食品安全风险的关键。SOPs的制定应考虑到员工的培训和参与。员工需要了解并能够执行这些程序,SOPs应使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并定期进行更新和培训。SOPs的实施需要有相应的监控和记录机制,以确保操作的正确性和一致性。这包括定期的检查和审核,以及对不符合项的及时纠正。SOPs应与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相结合,确保其与整体质量目标和食品安全政策相一致。通过持续的改进和更新,SOPs可以帮助企业提高效率,减少风险,并提升产品质量。

2.3监控与测量体系的建立

监控与测量体系应包括对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的质量检测,以及对生产环境的卫生状况的监控。这可能涉及使用各种检测设备和技术,如温度记录器、pH计和微生物检测等。体系应明确监控的频率、方法和责任人,确保所有关键参数都能得到适当的关注和控制。这包括制定详细的监控计划和记录表,以便追踪和分析数据。监控与测量体系应与企业的风险评估和管理机制相结合,确保对高风险区域和操作的特别关注。这有助于及时发现和纠正潜在的问题,防止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体系应包括对监控结果的分析和评估,以及对不符合项的响应和纠正措施。这可能涉及定期的质量回顾会议和改进计划的制定。监控与测量体系应是动态的,能够适应生产过程的变化和新的食品安全要求。通过持续的改进和创新,企业可以提高其监控与测量体系的效率和效果,确保食品的安全和质量。

2.4应急准备与响应机制

应急准备应包括对可能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的识别和分类,如原材料污染、生产设备故障、自然灾害或人为错误等。企业应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明确应对各种情况的步骤和责任人。应急响应机制应包括快速的信息收集和沟通渠道,确保关键信息能够及时传达给所有相关方,包括员工、供应商、客户和监管机构。这有助于协调资源,采取一致的行动。机制应包括对应急响应措施的评估和改进。在事件发生后,企业应进行彻底的调查和分析,以确定根本原因,并制定预防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应急准备与响应机制应定期进行演练和更新,以确保其有效性和适应性。这包括定期的培训和模拟演练,以及对预案的审查和更新。

2.5内部与外部审核

内部审核是由企业内部的专业人员进行的定期检查,以确保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符合既定的标准和要求。内部审核应覆盖所有关键流程和操作,包括原材料采购、生产加工、包装、储存和分销等。内部审核应包括对文件和记录的审查,以及对实际操作的观察。这有助于发现潜在的问题和不符合项,并提出纠正和预防措施。内部与外部审核的结果应被用于持续改进。企业应分析审核发现的问题,并制定相应的改进计划。这可能涉及流程优化、员工培训、设备升级或政策更新等。内部与外部审核应定期进行,并根据企业的运营变化和市场环境进行调整。通过持续的审核和改进,企业可以确保其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始终保持高效和适应性,从而保护消费者健康,提升品牌信誉,并符合不断变化的法规要求。

3全面质量管理下企业食品安全运管未来发展趋势

术创新将成为推动食品安全运管体系发展的关键因素。随着物联网(IoT)、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AI)和区块链等技术的融合应用,企业将能够实现对食品生产全过程的实时监控和数据分析,从而提高食品安全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例如,通过智能传感器和自动化系统,企业可以实时监测温度、湿度等关键参数,确保食品在生产、储存和运输过程中的安全。法规遵循将继续是企业食品安全运管的核心要求。随着各国食品安全法规的不断更新和加强,企业必须确保其运管体系与最新的法规要求保持一致。

结束语

全面质量管理为企业在食品安全运管体系的构建中提供了坚实的基础,通过持续的质量改进和风险管理,企业不仅能够满足法规要求,还能够提升消费者的信任和满意度。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消费者需求的不断变化,企业应继续优化其食品安全运管体系,以适应新的挑战和机遇。

参考文献

[1]杨华,陈浩旋.食品工业企业诚信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用[J].中外酒业,2023,(21):60-65.

[2]胡锡丰.构建食品安全“防护网”[N].中国质量报,2023-11-06(001).

[3]守正创新勇毅前行助力实现食品药品安全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N].中国食品安全报,2023-11-04(C04).

[4]全面助力国家食药安全治理和产业科技创新[N].中国食品安全报,2023-11-04(D04).

[5]李子晨.构建食品安全新格局[N].国际商报,2023-11-01(002).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