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幼儿园中进行德育教育,需要幼儿教师在教育工作中提高自身修养并强化创新思维,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地对幼儿进行德育熏陶,使其在日常生活中便能形成良好的品行意识,使其自觉遵守道德行为规范,让幼儿成长为有礼貌、讲道德的好孩子。
一、幼儿园德育教育的现状
首先,家庭环境对独生子女的影响。孩子在不同的家庭不同环境所受的教育也是不同的。在独生子女的家庭中,父母对孩子的爱往往过于宠爱,孩子的家庭地位过高。其次家长对孩子的德智教育不足。导致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比较高,同时孩子的性格也相对比较任性、骄傲、放纵。再次,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没有言传身教。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只注重说教,这让孩子不知道事情的严重性,分不出来对与错。父母没有对孩子进行身教,这让孩子没有办法跟着父母的正确行为进行实践,使对幼儿的教育无法做到知行的统一。最后,父母没有进行经验的传递,这容易让孩子小时候养成了不好的习惯和性格,不能给孩子培养正确的思想。对幼儿良好道德教育的培养,不仅需要小时候的严格要求和父母对孩子的严格约束,更需要孩子从小对自身道德的培养。
孩子的道德的养成就像年龄的成长一样,需要从不同的方面进行吸取营养。尤其是在幼儿的时期,这个时期的对教育的培养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从小引导孩子的德育发展,注重德育教育的实践。在新的时期里,我们对幼儿教育的工作应该改变原来不好的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方法,提出适应新型社会发展的教育方法,能够做到在幼儿教育过程中的知和行的统一。其中,我们能够清楚的知道“知”是幼儿德育教育培养过程中的基础,“行”是在幼儿教育过程中实践的关键。所以我们应该让知和行成为幼儿德育教育过程中的关键因素,能够让德育教育在幼儿心中自己觉醒,使德育教育能够慢慢转化为良好的品质。
二、幼儿阶段道德教育活动的开展策略
(一)注重教师的道德和专业的培养
幼儿教师的水平对于孩子的教育有关键性的作用。因此,相关幼儿教师应该认识到自己的教学目标,积极学习和思考新的教学方法,运用教学方法来引起幼儿对于知识学习的欲望。另外,幼儿园在进行老师的选用的时候,要从多方面进行考虑,比如道德修养和专业技能等。真正的考虑到幼儿教育的必要性,切实的为幼儿的身心发展而负责。
(二)充分突出幼儿的主体地位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幼儿园教师在进行德育教育时,要以幼儿为主体,站在幼儿的角度思考问题,据实实施德育指导。例如,如果幼儿看到其他人有自己特别喜欢的小车玩具时,自己也想要看一看,玩一玩,但是却遭到了无情的拒绝,于是幼儿难免会不开心。这时,教师就可以适当地进行德育教育,对幼儿进行心理干预,让幼儿站在他人的角度上去思考问题,主动与其他小朋友商量,请求对方的同意,然后与同伴一起玩玩具。
(三)注重对德育教育观念感情的培养
大部分人对教育的理解都不一样,对德育教育的感情也不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感情和思想。如果我们只对孩子们进行说话教育,估计起不到太大的效果。“知”是幼儿德育教育培养过程中的基础。“情”就是对幼儿德育教育的感情。这两者要在不知不觉中相互的渗透到一起。比如我们在看电视时,有一个关于疫情的新闻报道,其中说明了他的病情状况,这个时候老师就应该领导孩子们进行思考;“如果你是这个生病的人你有什么想说的?你想得到大家的什么帮助?”等等,孩子们看到这些病人躺在病床上,遭受着病魔的折磨,可能就会感受到他们的痛苦和无助,就会很难过,甚至眼泪就会不自觉的从眼眶中流出来。
(四)丰富幼儿园德育活动与组织形式
为了取得更好的德育熏陶效果,我们要敢于改变以往的传授式的教育模式,采取丰富多彩的教育模式。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对幼儿日常生活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举例引发幼儿的讨论,含有同意和不同意两种观点,通过帮助幼儿对事物进行正确的判断,发自内心地改善行动,以情养行进一步提高幼儿的道德认知能力和判断能力,为良好品德的建立奠定基础。其次,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幼儿进行角色游戏来对道德情感进行更深的体验,如扮演医生,就能体会医者的责任和使命感,又如劳动节主题活动开展职业体验馆等。最后,教师还要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去制定相应的德育教育计划,以便及时对幼儿进行品德熏陶与行为训练,以此来巩固幼儿德育教育。
(五)要把德育教育与实践相结合
古代有一个儒学大师说,如果要看先后的话,知一定是靠前的;如果要看轻重的话,行为一定是更为重要的。从以上可知,我们可以发现知的目的就是行,行在德育教育过程的发展过程也是一个基本环节。其中,德育教育中的关键就是能否把孩子们的教育认知变化为教育行为。所以,我们要重视知与行的统一,能够使德育教育把实践相结合。同时,应该让孩子们走出校门,不同阶段的学生应该参加不同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孩子们能够在实践中丰富自己,发展自己的德育教育。
(六)关注与家长的合作,共同开展德育教育活动
家园之间的和谐合作与流畅沟通是保障幼儿德育教育质量的基本条件,双方必须要有同样的德育教育追求,才能充分整合幼儿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各自优势,从而及时对幼儿进行德育熏陶的重要活动。而且,教师们要明白的一点是,理想的幼儿道德教育活动本身就是家长和教师共同努力的结果,只有家园共育,家庭与幼儿园之间保持良好的合作,才能帮助幼儿将德育作用体现于日常生活中,从而促使幼儿幸福成长。因此,教师要利用现代移动通信技术与家长进行沟通与交流。在园内,教师则要充分利用幼儿园教育资源去组织文明礼貌礼仪实践活动、垃圾分类环保教育活动等,让幼儿及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此过程中,家长要与幼儿教师保持同样的步调,以良好的道德形象与幼儿相处,让德育教育实现一贯性,从而全方面地去改变幼儿的生活习惯,提升幼儿的道德素养水平。
三、结语
由于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德育教育在各级教育中的作用也开始越来越被重视。教师们都纷纷响应对学生开展德育教育,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平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幼儿园的教育对孩子以后的发展有着长远的影响,可能会影响孩子未来的发展、价值观以及人生观的形成。父母渐渐认识到了幼儿园教育的重要性,因此对选择幼儿园也变得更加的谨慎。随着如今幼儿园的数量越来越多,许多幼儿老师应该加强对孩子的教育,重视对幼儿德育教育的培养,为以后孩子的成长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彭丽华.试论幼儿德育教育的有效措施[J].学周刊,2019(02):179-180.
[2]王恒.基于立德树人背景的幼儿德育教育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3):38.
[3]杨丽萍.幼儿德育教育中主题性游戏的有效途径[J].教育教学论坛,2019(23):59-60.
[4]曹能秀.关于幼儿德育的若干理论思考[J].学前教育研究,2006(09):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