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往由于技术的落后,农村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并不是非常理想,如今随着互联网技术资源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这种不良局面得到良好的改观。基于此,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的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顺应信息科技发展与教育格局变迁的趋势,将数学课程与信息化技术资源有机整合,为学生探索更创新的学习路径,从而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思维觉醒,为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构建和完善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优势
(一)构建虚拟模型构建虚拟模型,培养空间思维能力
伴随着科技水平的逐渐提高,很多先进科技和设备在教育教学中得到了有效运用,数学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构建虚拟模型,让学生多角度予以观察,之后按照各自观察结果绘制各种视图,借此提升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提高学习水平及教学质量。小学生抽象思维尚未形成,对于抽象的数学概念理解起来较困难,因此,教材中有些教学重难点若不能在课堂上有效解决,将会严重影响教学效率。对此,教师需要将这些重难点问题转化成生动形象的图像、视频来理解。
(二)制作相应课件制作相应课件,培养数形结合思想
在以往教学过程中,受教学方法及教学理念的限制,教师在开展“数轴与函数”有关教学时,学生难以充分理解掌握知识,学习水平得不到提高。为改变这一现状,在教学中须加强信息技术的运用,制作带有相应知识的课件,培养数形结合思想,不断提升教学效率。
二、“互联网+”在农村小学数学课堂的应用策略
(一)课程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学习动力,是促进教学质效提升的最佳保障。而一个好的课堂导入就像一篇精美文章的开头,能够吸引学生的目光,让学生产生探索的欲望。因此,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导入新的课程知识,让学生能将注意力快速地集中在课堂上,从一开始就保持积极的情绪并维持下去。首先,在备课中,教师要深入分析教材内容,在全面考虑学生的基础上,整合、设计与课程内容有关且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资源,如新闻、故事、影视片段等。此外,教师也要思考“这样的课堂导入是否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于接下来的教学有没有实质性的帮助?”以此预设学生在学习中可能会产生的问题与疑问,从而确保互联网教学的作用能够得到有效的发挥。
例如,在《小数除法》这一节课的备课中,教师可以在互联网上搜索、整理信息资源,将与小数除法有关的故事制作成幻灯片或者是微课。故事的内容大概是这样的,一位顾客来到水果摊位前,向老板询问苹果的价格,老板回答“苹果三块钱一斤。”顾客与老板砍价,问:“能不能再便宜一点,十块钱三斤行不行?”老板非常生气地回答:“不卖!去别人家买吧!”这一故事内容不仅符合学生的实际生活,也具有一定的趣味性,通过播放故事导入新的课程,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吸引力的。在学生兴致勃勃对故事的内容表达观点后,教师要趁热打铁向他们提出问题“如果十元钱可以买三斤苹果的话,那么每一斤苹果大约是多少钱呢?”从而引出小数除法这一知识点,并让学生尝试计算。通过这样的方法,学生的好奇心被激发,他们会带着浓厚的兴趣投入到后面环节的学习当中。不仅如此,学生还会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小数除法在生活中的应用,对这一知识点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还锻炼了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创设情境,激活学生思维活动
创设情境是目前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对激发学生兴趣,激活学生思维活动,提升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等都有着一定的作用。具体来讲,教师可以通过图片、音视频等方式让学生全身心投入情境当中,获得更丰富的体验,更深刻的理解。这就需要教师做好备课工作,选择一些合适的信息资源,避免产生情境与教学内容不贴合的问题。需要注意的是,情境的创设不能完全依靠信息技术,这样就本末倒置了,无法充分发挥出该方法的作用。教师应该用具有艺术性的语言、生动形象的肢体动作等辅助情境的创设,让学生能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
例如,在《两位数加两位数》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与实物为学生创设“购物情景”。对于学生们来说,购物并不陌生,而且他们在生活中也积累了一定的购物经验,教师要借助这一点让学生积极地投入到情境中,并解决相应的数学问题。首先,教师为学生呈现不同的商品,像是薯片、可乐、书包、汽车玩具等等,并附上相应的价格,以个位数和十位数为主。然后为每一组发放不同数额的教材纸币,让他们计算自己能够买哪些商品。通过这样的方法,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他们还会在小组合作中集思广益、互帮互助地解决问题,这既有利于其深层思维活动的激发,也有利于其知识应用能力的提升。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做好巡堂工作,观察学生的学习动态,在他们遇到问题时给予及时的引导,从而使其更专注地投入到情境中,对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此外,教师还可以升级挑战,让学生在挑选商品后,确保手中的钱不能够再买任何一种商品,以此使他们得到一定的锻炼,获得数学思维的发展和计算能力的提升。
(三)化简为繁,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小学数学教材中存在一些与现实生活不太贴切的内容,而小学生心智发展又处于初级阶段,他们并不能轻松地理解这些数学知识,甚至还有可能在此过程中产生畏难的情绪,不利于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自信心。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将抽象知识、重难点知识具体地呈现在学生眼前,让他们能直观地看到知识产生、演变、分析的过程,从而更轻松地突破学习重难点。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前能结合教材内容与学情明确教学重点和难点,并借助互联网收集合适的教学资源。长此以往,学生会感受到数学学习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反而比较有趣,有挑战性,从而不断增强数学学习的自信心。
例如,在《生活中的负数》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结合学情与教学内容确定教学重点“感悟正、负数的意义,体悟0的内涵”,教学难点“运用负数解决实际问题”。课堂上,教师可以借助电子白板的播放、克隆、手写等功能,为学生展示、讲解生活中的负数,比如足球比赛积分、班级人员变动、父母每个月的收入与支出等,从而让数学知识与他们的实际生活相结合,使其感受到负数的广泛应用,理解正负数与0的意义。随后,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展示高山和盆地的地理位置,让学生能够运用正负数制作相应的表格,这不仅能帮助学生突破学习难点,还实现了知识的拓展与应用。如果时间充裕的话,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负数的产生和发展的相关视频,从而进一步加深他们的理解,使其感悟数学知识的魅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信息科技是促进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体系改革发展的不竭动力。基于此,教师应该依托“互联网+”教育背景,对数学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全方位的优化,加强开发和利用互联网技术资源,调动学生自主探索数学的积极性,从而大幅度提升农村小学数学教学水平,培育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与综合能力,收获更为丰硕的教学成果。
【参考文献】
[1]周竹凤.“互联网+”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教育界,2017(24):95-96.
[2]黄洁.“互联网+”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读写算,2019(25):7-8.
[3]张玉红.“互联网+”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新智慧,2018(22):21-22.